《新皇后,新思想》
第二十一章
潘妤跑回潘家的路上,就做好被潘远山召见问询的准备,腹稿打了一版又一版,把潘远山可能问到的问题,全都想了不止一种回答。
然而,潘远山并没有要求见潘妤。
只是派人将潘妤从崔氏身边带走,送到府中一处僻静的小院子里,可以出房门,却不能出院门,一日三餐都有专人送来。
等同于软禁。
但潘妤不在乎,因为这也在她预料之中。
外面正在改朝换代,她这个尴尬要命的前朝皇后,此时越少露面越好,能够软禁在潘家,正说明了潘家还在保她。
所以被关在院子里这段时间,潘妤过得还算安稳舒适。
崔氏也时常过来看她,带些亲手做的菜肴和新鲜瓜果,顺便再告诉潘妤一些外面的情况。
在潘妤带着长秋宫众人逃回潘家那晚,宫门就破了。
魏氏以勤王保驾之名出兵,为的是替先帝报仇,铲除奸佞,生擒了太后和虞千秋。
随着魏氏将陈年旧事一一揭开,世人方知:
原来先帝时曾发生过的那一起叛军杀入皇城的事,背后其实是虞千秋一手操控出来的逼宫之举。
只因先帝盛宠贵妃,令当时的皇后虞氏心生不满,虞千秋为了妹妹铤而走险,利用他在禁军任职的便利,引叛军入皇城,肆意烧杀抢掠,逼得先帝由密道弃宫而逃。
随后虞千秋派人手在密道那头截杀,将先帝与贵妃斩杀于宫外,再拥立七皇子楚子玢为新帝,虞家挟天子令诸侯。
而魏家早就知晓虞家的狼子野心,也掌握虞家谋朝篡位的实证,但多年前武安王魏良瑜身染重病,西北那几年又兵祸连连,实在无力入京惩奸除恶,才拖延至今。
以上是魏氏入皇城之后,向天下传出的消息。
一句‘为先帝报仇雪恨,除奸佞’,就把他魏家起兵谋反的恶行逆转成了忠心护国的壮举。
这年头,兵在谁手里,谁说的话就是真相。
潘妤觉得这没什么稀奇的,改朝换代嘛,不这么说,难道要承认自己‘乱臣贼子’的身份?
“那楚子玢呢?”潘妤吃着崔氏送来的饭菜问。
崔氏说:
“唉,陛下驾崩了,却非魏家军所杀,而是在魏家军攻破宫门前,就已经死在了五个美人的床榻上,是太后按下不发的。”
潘妤:……
楚子玢的死,潘妤虽然早就料到,但没想到会是怎么个死法。
魏家反了,打的是为先帝复仇,清君侧的旗号,如今他们打进了京城,擒了罪首,若王还在,他们接下来难道真的要勤王保驾,辅佐圣庭?
大费周章闹从西北出兵,魏家怎么可能还屈居于楚氏之下。
所以楚子玢,必死!
并且魏家还给他制定了个【在五个美人身上过劳死】的结局,这与大众对楚子玢素来表现出的‘荒淫无道’的昏君印象十分吻合。
君无道,有能者方可取而代之。
“魏家那个家主要登基了吧?”潘妤问。
崔氏布菜的动作一顿:“妤儿如何知晓?”
兵变之后,不就到了黄袍加身的环节了。
“魏家家主魏铎入皇城的那一刻,钦天监奏表天象,说【紫薇居中、帝星正位、圣主临朝、天命所归】,十六字天文一出,满朝文武皆请圣主即位。”
“明日告祭天地,后日登基大典,国号改楚为魏,帝号元启。”
崔氏将她所知的一切,尽数告知潘妤知晓。
“那新帝可有说如何处置前朝之人?”
谁当皇帝都好,潘妤只想知道关于自己的处理结果。
“太后与摄政王如今还关在天牢之中,新帝仍未有空处置。不过他们是他们,与你自不相干,你是潘氏女,你父亲似与新君早有筹谋,为潘家挣了份从龙之功,想必陛下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应该不会对你过度追究,只是……”
崔氏的话将潘妤的心高高吊起,紧张问:
“只是什么?”
崔氏欲言又止,最终只简略说了句:
“你父亲虽得新君看重,仍居宰辅之位,但毕竟是前朝之人,外头如今有些不利于潘家的传言,说潘家卖主求荣,包藏祸心……唉,不过都是些无稽之谈,潘家历经数百年,什么样风浪都经历过,这些不算什么的。”
潘妤可以理解。
魏家兵强马壮,他们既有问鼎之心,这世间便无人可阻挠。
但总有那不服之辈,既无力阻止推翻,又不得不臣服,心生怨怼,不敢与新帝为难,便从新帝近臣入手诋毁。
“你父亲支持魏家这步棋算是走对了,外面都在说,新后估摸着仍旧要从潘家出的……我这几日见二夫人面有喜色,也不知是否要选锦儿。”
崔氏越说情绪越低落,甚至目光中藏有少许恨意。
她不曾告诉潘妤的是,前两日潘远山又来与旧事重提,要把平氏所生的潘娆,记入她的名下,因为新帝既然有意娶潘氏女为后,但潘娆是庶出,只怕不够资格。
崔氏对庶子庶女记名之事深恶痛绝,娘家那边也再三叮嘱她绝不可为,崔氏便如往常那般拒绝了,潘远山当时没说什么,但第二天府里就传,二房长女潘锦要入宫为后的消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