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第97章

天观元年八月,耗时半年,户部正式完成了详尽的全国人口清查。

大晋三百零三州,共有百姓四百二十余万户,尚不及前代鼎盛时期的一半。

连年战乱,中原人口锐减。突厥在北仍虎视眈眈,边患未平,国耻未雪。

除过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朝廷接连下诏,鼓励百姓生育,增添人口,充实劳力。

朝会上,礼部尚书越众上前,谏言道:“陛下,臣有本启奏。自陛下登基以来,朝政日新,四海归心。然帝王之家,社稷传承尤为国之重事。今后宫空悬,既无中宫主持六宫、表率天下;亦无嫔妃绵延子嗣、稳固国本。四海升平,正宜定立后位、择选贤妃,以顺天意、合人心。臣恳请陛下早下圣断,敕令礼部操持相关事宜,以安社稷、慰万民。*

此言一出,朝堂中应和者甚众。

“陛下,后妃之位定,则内闱安;内闱安,则陛下无旁骛,可专意国事。臣附议礼部所请。

“陛下勤政爱民,天下归心。臣以为礼部所奏极是,附议纳妃之请。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片顺应声中,知晓内情的谢谦亦出列,同凑了一段热闹。

陆憬道:“此事容后再议。

散朝后,文武臣工各归官署,三五同行。

朝会上陛下虽未颁布明旨,但立后纳妃之意已显。不少府上有适龄千金的世家,心思不免活络起来。

陛下登基前便不曾娶亲,后位虚悬。家族更进一步的机会摆在眼前,就算不能为后,若哪家府上出了四妃之一,亦是家中荣耀。

朝臣之中,落寞许久的宣平侯近来一改颓靡。

“侯爷,恭喜恭喜。

宣平侯府嫡长女新定下了与齐国公的婚事,谁人不道一句锦绣良缘。

想当初宁国公府拖延婚约,将顾家大姑娘硬生生耽误到了二十岁上。国公府一番算计,顾家最后主动退了亲。谁能想到宁国公世子至今未娶,而顾家嫡长女转头就寻到了更好的一门亲。

齐国公年少有为,那可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未来仕途不可限量。

宣平侯含笑受了同僚们的恭维,又有人笑道:“顾二郎君还未回京罢?侯爷真是好福气啊,二郎君得陛下倚重,先迁中书舍人,又代帝出巡。此番回来,怕是又要高升了罢?

这一段话戳中了宣平侯的心事。陛下去岁分明是要以中宫之礼纳宁熙入宫的,奈何宁熙不知如何说动了陛下,此事竟暂且作罢。事到如今总该有个说法才是,总不能让别家府邸捷足先登。

宣平侯一面笑着回应同僚们的话语,心中却担忧起来。

纵然宁熙仕途再如何体面,哪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及成为万人之上的中宫之主尊贵显赫能给家族带来庇荫。

若是再能出一位有顾氏血脉的太子宣平侯府在朝中的地位便愈发稳固。

御书房中谢谦瞧见秦钰腰间新系上的一枚香囊笑容意味深长:“砚铭兄还未向你道贺啊。”

甄源的目光也跟着看去秦钰本非爱夸耀的性子但此刻面上的笑意根本掩不住。

齐国公府与宣平侯府已正式定了亲过了纳征之礼。

女方送来的回礼中惯来会有一件新嫁娘亲手所做的刺绣。

能娶到年少心爱之人秦钰再无所求。他日后必定会珍她重她护她爱她让她一生顺遂无忧。

香囊的绣工精巧陆憬倒不如何羡慕。

想也知道元乐不擅刺绣他更喜欢她所赠的木雕。

谢谦道:“陛下顾大人何时回来啊?”

陆憬不假思索:“还有三日。”

他四日前收到了元乐的信她从山南道归京已经弃船登岸。

“怪不得陛下这几日将政事赶得这般紧”谢谦反应过来“原是准备去接顾大人。”

甄源早便看破不说破御书房中的气氛一派轻松。

……

秋收时节道两旁的麦穗黄澄澄、沉甸甸。风吹麦浪看得人满心欢喜。

离京城大约还有大半日路途顾宁熙吩咐随行之人在原地稍作修整。

她独自坐上了一处土坡眺望田间丰收之景。

飞韵绕在她身旁吃草此番它也是第一回随她出远门总归是不负它西北宝驹的名号。

顾宁熙手撑于柔软的草地伸出腿自在地拨弄着草叶。

这半年的旅程是她过去人生中从不曾有过的体验。

她于河堤旁见民工修筑工事的辛劳又于私塾外观稚童求知的恳切;她在田垄间观农夫弯腰耕作的疲惫

正低头吃着草的飞韵忽然竖起了耳顾宁熙摸了摸它的头。

伴着午间灿烂的阳光顾宁熙望那官道的尽头遥遥出现一人一骑。

离得太远根本看不清样貌可给她的感觉就是无比熟悉。

官道上马蹄飞扬已是半年未见又好像昨日才见过。

顾宁熙笑着问了第一句:“陛下又将护卫都甩开了?”

“不是说好只去两个月?”

三月出发五月总该归来。

陆憬对人伸出手顾宁熙顺势将手交到他掌心由人将自己拉上了马坐于他身前。

飞韵与青骓最是相熟两匹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马的缰绳系于一处,飞韵乖顺地在旁跟着。

到底是半年未见,还得适应一二陌生的感觉。

既接到了人,回程时陆憬御马已然慢了许多。

顾宁熙靠在他胸膛前,迎着舒爽的秋风,身心俱放松下来。

“怎么去了这么久?”一封封书信发还,有那么几刻陆憬是真想去河东道将人逮回来。

“想看的东西太多了。”

每到一处地方,单与当地的官员坐下来吃一顿宴席,听他们一通恭维有什么意思,自然要去乡间地头、河岸坝上多走走多看看。

“我都在京都待了二十多年了,还是第一回去看外间山水。”

陆憬也没料到这一趟能有半年之久,元乐出京的行事见闻也大大超乎他的预料。

顾宁熙伸了懒腰,半道上还遇见匆匆追来的帝王亲卫。

离南城门十余里的地方停了帝王车驾,孙总管已然在此候了多时。

陆憬抱了人下马,径直将人接入宫中。

“好吧。”顾宁熙打了呵欠,只能过两日再回家中。

一上了车驾,枕在陆憬膝上,顾宁熙便开始睡得天昏地暗。

马车平稳驶着,陆憬替人盖好了薄毯。这半年的日子单凭书信往来,显得无比漫长。他看着怀中安睡的人,恍惚间都还觉得似在梦中。

晨曦微现,顾宁熙一觉醒来已是次日卯时,还是被饿醒的。

身上已沐浴过,换了干净的寝衣。

陆憬吩咐人摆膳,喝粥时顾宁熙瞧两位太医就候在偏殿,虎视眈眈的模样。

依了陛下的吩咐,他们来为顾大人请脉。

在陆憬的目光中,顾宁熙不情不愿地伸出手。

陆憬听着御医的脉案,她在外水土不服病了两场,好不容易养出来的二两肉又瘦了回去。

太医按陛下的吩咐,为顾大人开了些滋补养身的药方。药食同补,尽快调理好身体的元气。

御医下去看着熬药,陆憬喂顾宁熙喝粥:“在外怎么也不好好照顾自己?”

直到此刻,二人才慢慢有了重逢的实感。

“那陛下呢,陛下可有爱惜己身?”

“还操心起朕的身体了?”

陆憬不以为意,顾宁熙撇撇嘴,梦中她可是好好的,而他……

她张嘴喝下一勺粥,心情忽而有些低落起来。

出京巡视半年之久,回来后的顾宁熙官升一阶,除过朝廷赏赐,另得了十五日休沐。

这十五日里,顾宁熙抽了两日闲暇回宣平侯府小住。

孟夫人看着清瘦一圈的女儿心疼不已,变着法儿地给她进补。

在外虽则辛苦,顾宁熙眸中却有神采。

家中已经在筹备阿姊的婚事,成婚之期定于十二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月。侯府很看重与齐国公府这门亲事,给阿姊准备的妆奁有增无减。

“你父亲说了,你若是成婚,家中给你的嫁妆绝对不会逊于你长姐。”

孟夫人心中欢喜,嫁妆握在手中,是女儿家婚后最好的保障。她自己就吃足了没有嫁妆的苦,总归熙儿有侯府作后盾,不会重蹈她的覆辙。

顾宁熙掩下眸中神色,父亲没有在她面前提及婚事,却借母亲的口旁敲侧击提醒、试探于她。

她没有戳破家中深意,到了母亲午憩的时辰,她道:“我去看看阿姊。”

“也好,”孟夫人笑道,“正可沾沾你长姐的喜气。”

月华院中,顾宁婉在绣成婚所用的锦帕。

有时顾宁熙觉得她家阿姊当真是样样出挑,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针织女红无一不拔尖。秦砚铭能娶到她,当真是三辈子修来的福气。

若她的阿姊是男儿身,必定能在朝堂上大放异彩。

姐妹二人许久未见,顾宁婉收了刺绣,专心致志听顾宁熙说着外间见闻。

“阿姊不急着绣好吗?”

“琐事罢了,早一日晚一日有什么区别。”

她对顾宁熙所说的田制更感兴趣。虽居于深闺,但与书为伍,她对朝事变化并非一无所知,只不过有闭门造车之嫌罢了。

本朝沿袭了前代的均田制,太上皇、蜀王掌政期间也不遗余力推行,至明德十一年已臻于完善。

凡成年的男丁,官府皆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可世代继承;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归还朝廷。受田者中,残疾人减半,工商业者减半。如今地多人少,有了土地耕种,百姓很快便能安定下来。

顾宁婉唇畔勾起一抹笑:“再地多人少,也想不到要分田给女子。”

女子无立身之本,出嫁后便只能靠母家所给的嫁妆傍身。如此,怎能立于世间。

顾宁熙以为然,只有守节代替丈夫成为户主的寡妇,才有资格分田,也不过二十亩而已。

不知不觉间暮色四合,顾宁熙回乐游院前,顾宁婉最后给她提了一句醒。

“京中多有奏请陛下立后纳妃的消息,你……”她轻轻叹口气,“你自己拿主意罢。”

“我知道了,多谢阿姊。”

……

接下来的日子里,顾宁熙更多居于宫中。

休养过几日,她算是切身知晓何谓“小别胜新婚”。

龙榻上云收雨歇,顾宁熙伏在枕上,连动一动手指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