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属我最奇葩[七零]》
余蔓说是要开制衣厂可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总得做许多前期的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在政策这一块余蔓去当地相关部门问过了虽说私人开办厂子在内地还没有完全推行开但沿海那边既然已经允许了这边也没有明文规定说不行只是各项都要审核进程很慢。
余蔓也不着急备案了之后她就开始选地方原本她想把厂子设在县里毕竟县里交通什么的都要方便一些但县里目前并没有合适的地方能够用来开厂。
最后余蔓便把地方选在了镇上那里刚好有一个旧的作坊以前是个酿酒作坊现在改建一下倒是可以用来当厂房反正余蔓这厂子规模也不大。
再就是人手问题她打算主要从周边的生产队里找人一个是距离近上工方便再来她这是制衣厂主要招的是女工也能给附近生产队的女同志们一个工作的机会。
剩下的就是资金的问题了因为开这个厂子余蔓把她和陈远川手上的钱全投进去了上回在北京买了房之后他们手上剩的钱就不多了哪怕她这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厂子仍然是需要投进去不少钱的不说人工的工资问题就说做衣服的缝纫机、裁剪机之类的机器也得买上几台。恰好他们机械厂就有一批旧机器余蔓便跟机械厂协商了下将那批旧机器给接手了反正算来算去他们手上的钱是不太够的这便只能找人借钱了。
余蔓首先想到的是陈远山他在运输队当司机手上应该是能攒下不少钱的但基于陈远山两口子那一毛不拔的性格余蔓就有些犹豫而且听向小燕那话里的意思他们两口子似乎也想买个房子只是北京那边的房子不好碰他们才没有行动。
“山子两口子大概是想把钱留着在大城市买房弟妹上次不就羡慕你在北京买了个房子吗?这样的话我倒不太好意思跟他们两口子开口了。”余蔓对陈远川说道。
“这有什么不好开口的他们是想买房子可北京的房子有那么好买吗?这得碰咱们要不是因为有书海帮忙留意着哪那么容易在北京买房。如今书海到深市开厂去了那就更不好弄了他们难道要指望大姨和姨父?总之我看这房子一时半会儿买不了咱们先借来用用也不要紧等这厂子开起来了很快就能还上了。”
余蔓看陈远川说得满不在意可开厂的事她自己虽然有些把握
“要不我先跟明子说说看。”陈远明手上应该也是有些钱的他们两口子好像没有什么大的花销。
正所谓说曹操曹操到余蔓刚
提起陈远明陈远明就找来了还主动提出要投钱给他们对此余蔓和陈远川都挺意外的。
“大嫂你不是要开厂子吗?这估计要花上不少钱我这里钱虽然不多但也能出一份力。”要么说陈远明算是陈家里最有头脑的一个他竟然提出要在余蔓的厂子里掺上一股打的主意就跟陈远川出钱给陈远安去南方进货是一样的就是自己只出钱不出力等到将来挣钱了还能分上一份。当然一旦赔钱了这钱就拿不回来了全看个人的取舍。这回陈远明的要求也不高就是想在厂子里算上一小份就行。
“这个明子你可想清楚了我这厂子开起来之后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呢。”
“我想清楚了大嫂我对你这个制衣厂还是挺看好的我听说南边拉过来的衣服在县里总是被人一抢而空你这厂子只要衣服款式做工什么的都还说得过去我估计应该不愁卖真有个万一赔钱了
余蔓跟陈远川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样也行还跟陈远明似模似样地签了个协议有了陈远明这么个前例在余蔓想了想还是跟陈远山和向小燕开了口她也说了他们愿意借钱也可以愿意投钱也行。
借钱的话哪怕这个厂子将来亏了本她也会想办法把钱还给他们的。投钱的话就跟陈远明一样将来挣钱了也有他们的一份亏钱的话就算自个儿的。
陈远山跟向小燕两口子都是谨慎的人他们私下里商量了老半天最终还是决定借钱给余蔓哪怕是看在陈远川当初把工作让给了陈远山的份上这钱他们肯定也是要借的只是两口子还是有些放不开手脚没敢像陈远明一样直接把钱投进去。
余蔓对此也没有在意陈远山两口子的选择大抵在她的意料之中这两人平日里都是只进不出的能愿意借钱就不错了。
而陈美妮知道了这事后也回来投了些钱给余蔓她一向爱跟着陈远川走如今既然陈远川都支持余蔓办这个厂子陈美妮自然也愿意相信余蔓所以她都没想太多就投了份钱进去。
最让人意外的还是陈远扬别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只有他手上就只有当初分家的500多块钱和周丽给他的800块结果他也投了1000块钱给余蔓心态还很是乐观。
“我看大嫂你这厂子准能办好等到将来厂里挣钱了我不就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了。”家里兄弟姐妹里就数他没有来钱的门路上回好不容易从周丽那儿挣了笔钱险些没被他妈抽死。
尽管余蔓一再重申这钱投进去也有可能会亏了的陈远
扬却毫不在意,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信心,笃定了这个厂子肯定能挣钱。不光如此,他还跟余蔓说,等厂里的衣服能出货了,他想拿些衣服到周围的县城去卖。
“行吧,你想好了就行。”
看着陈远扬欢天喜地地走了,余蔓感觉到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不管是投的还是借的,这些钱加在一起也差不多够了。这厂子要是真能发展得好还好说,要是没能开起来或者亏钱了可怎么办,即便事先都说明了投钱的话,自负盈亏,但如果真的亏了,亲戚之间还怎么相处?
陈远川看出了余蔓的担忧,安慰她道:“别想那么多了,他们愿意投钱也是因为他们都看好你这厂子的发展,你只管放开了去干,真要有个万一,咱们在北京不是还有套房子吗?也不至于赔不起。”
余蔓想想也是,便做起了下一步的规划。
而家里又是借钱,又是投钱的,动静闹得这么大,这事儿自然也让刘银凤知道了,她很是不能理解,转头就把陈远川叫了过去。
“我说你们这好好的日子不过,都在瞎折腾什么呢?余蔓都已经是6级工了,每个月70多块钱,在县里能有几个人比她的工资还高的,结果这又要去开什么
厂子,还要投进去这么多钱,这要是亏了可怎么办?”
“妈,你就不能说点好的,这厂子还没开起来呢,你就先想着亏钱的事儿了。”
刘银凤跟陈远扬刚好处于两种极端,陈远扬有一种莫名的信心,相信这厂子肯定能行,自己以后就有收入来源了,哪怕他投的钱不多,以后分的钱也不会太多,至少也是有收入了,就没想过亏钱的可能。
而刘银凤则是光往不好的地方想,生怕这厂子没弄成,老大两口子再欠了一大笔外债,这还是因为她不知道余蔓准备辞职不干了,不然更得上火,不过她也问到了这一点。
“这厂子是你要开的还是余蔓要开的?”
“当然是余蔓要开的,我又没上过班,哪懂得这开厂子的事儿。”
“余蔓不是有工作吗?她怎么去开厂子?”
陈远川眼珠转了转,斟酌着道:“这些国营厂子里现在有一种说法叫作停薪留职,就是工作还给你保留着,但工资不给发了,你什么时候要想回去上班,还可以随时回去。余蔓就是这么弄的,她开这个厂子也是想要试一试,要是能行当然最好,以后她就是厂长了,谁还愿意在那机械厂的车间待着,万一要是不行,她就还回机械厂上班。”
这个停薪留职还真不是陈远川自己瞎说的,是他听谢书海说以后这些国营的单位有可能会这么推行,只可惜现在还没有实施,不管是谢书海还是余蔓,他
们要想出来办厂目前只能辞职了。
陈远川怕刘银凤知道了这事儿又得起不来床了便没有说实话毕竟年纪大的人思想都保守估计很难接受一个6级工工作不要了去开厂。
刘银凤听了陈远川的说辞心里确实放松了些她知道余蔓想要干什么她也拦不住好歹最后实在不行还能回厂子里上班凭着余蔓的工资就是欠了外债也是能还上的。所以刘银凤在陈远川的劝说下最后到底是没有对这事儿再说什么。
不过余蔓说是辞职但也没有那么快等到厂子这边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已经是80年的春天了。
现在厂子开工在即厂房已经改建好机器设备什么也都就绪了就差工人了。
余蔓之前就刊登了招工的通知但实在没想到招工的时候会来那么多人他们这厂子规模小就跟个作坊差不多初期只打算招上二十个女工至于以后可以等到厂子规模扩大了再说结果招工时却一下来了两百多号人从十几岁的小姑娘到50多岁的大妈不等大概是觉得做衣服这种活即便是大妈也能干兴许还觉得自己上了年纪更有经验呢。
余蔓看着外面这乌泱泱的人群深感头疼她当初就是考虑到乡下地方好些女孩子学历都不高这才没有在学历这一块设门槛的谁知道会来这么多人。
招工这天除了陈远山出车了以外余蔓还通知了陈远明陈美妮和陈远扬好歹厂子也有他们的一份所以他们都来了。
这会儿陈远明就给余蔓出了个主意:“大嫂你不如先简单面试一下等她们进来后给她们一人发张纸让她们写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厂子里的一些发展建议也不指望她们真的能提什么建议最起码把那些文化水平太差或是压根儿就不识字的人给刷下去咱们这好歹是招女工总得能读得懂基本的规范要求还有手太粗糙一看就不是适合做针线活的也得刷掉没的再把布料给刮坏了”。
“行就按你说的办。”余蔓觉得陈远明确实有想法难怪陈远川说整个陈家就他心眼最多。
这样一来倒是的确刷掉了绝大多数的人很多人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凑个热闹也没指望真的能当上女工。对于剩下的五六十个人余蔓考察了下她们的裁剪和针线手艺既然是做衣服总不能一点基础都没有吧她这是开厂子又不是开学校。
最后余蔓细细比较了一下总共选出了22个人
把招工的事情忙完了布料余蔓也已经联系好了还是
谢书海给介绍的关系,接下来就是等着正式开工了。
余蔓回生产队的时候,陈美妮也跟着一起回来了,说是有事儿要跟她大哥说。
余蔓知道陈美妮很是信任陈远川,也没有多说什么。等他们回到家里,却意外地发现家里也聚着很多人。
余蔓刚一进院子,就有个不认识的大妈冲上前来一把抓住了余蔓的手。
“这就是大川媳妇吧,人真是又好看又能干,听说你自己开了个厂子都当厂长了,侄媳妇,咱们可是实在亲戚,我家英子干活绝对是一把好手,你看你那厂里不是要招人吗?”说着那大妈把一个晒得黝黑的姑娘推到了余蔓面前。
余蔓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又被旁边的一个老太太给拉了过去。
“大川媳妇,我是大川他表姑的表姨,我两个孙女都是心灵手巧的好姑娘,十里八乡就没人不夸的。”
“大川媳妇,我是你婆婆的小婶子,我们家秀秀的针线活,那时打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