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巧娘子家的俏新郎》

50. 第五十章

鸟儿仍如往常叽叽喳喳,听着院外喧流,会以为这只是个平常的日子,她起来,与两人说说笑笑,逛街打马,一切并没什么不同。

可院外那隐约止不住的高声暗示着这一切均不一般。

人还是较往常兴奋了些,以至于掩藏不住那高声的调语。

巧文从榻上起来,屋内安静得很,以至于她迷糊了很长时间,下榻,洗脸,擦干水珠,伸个懒腰,推门。

风吹来,满天的鲜花向她扑来,摇动着。

这一刻,她心真的停了一瞬。

她愣愣走出,那侍女向她笑笑,“女郎,薛三郎让我来此,特地不要我吵醒你呢,这是南边早开的花,你看,这开得多盛啊。”

是啊,开得真美,比燕娘手里那作的假荷花逼真多了。

还有香呢。

她闻到了。

她接过这花,接过信。

信上什么也无,只有成千上万的花。

放入鼻尖,抬眼,青鸟划过天际,这么一看,她真飞出了天外,在一往无际的花田里。

能看一人遥遥站着,向她走来,温和,喜悦看着她,他会朝她招招手,可惜又惊讶说道,“你没见到那片地方,可美了。”

“不过你竟然来了。”

“来,我带你逛逛。”

她笑了,轻轻笑了,仿佛袖子真的被拉起,两人在清风里慢慢走着,逛着。

谈着,笑着。

又一阵风来,她闭眼,再不管其他。

巧文这个下午都是在笑里度过的,有人送花,有人千里之外来送花。

她乐哉乐哉去了衣坊,乐哉乐哉见了十队长,虽听闻因时间不够,未来得及赶制,大批人前往其他衣肆购买也是乐哉乐哉。

直到被请入刺史府仍是乐哉乐哉。

不过,她很快便醒了过来。

原是那朱子深衣已被官府传了出去,届时那些人来时,少不了巧娘一番作陪。

本是不大的事,可刺史确实欣赏此小娘子,有了夫子这层关系,也愿让巧文出个面,将这个人情承下。

此番,对其将来,利处多多。

那些大儒端午后便来,巧文应下,这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如此,那明制服饰便要推一推了。

大儒来此不知又有何变数,她总是顾不来也不想心急。

左右便仍将这宋衫推到极致便罢了。

从刺史府里出来时,一看,几日未见的人正在马旁站着,看起已是很累,不停擦着汗,这街道均是权贵之所,时有女郎走过,对他一笑,他摆摆手,也笑回过,再低头,安静等人。

看出来了,这划龙舟真的很累人,以往眼里不停闪着光的俊俏小伙此刻也变静了。

她走过去,张开手摆摆,他抬头,道,“巧娘?你出来了。”

话都沉稳了。

这人身上一股凝练的气势。

“你怎么来了。”

他笑笑,“我到家,你不在,我便来了。”

他拍拍马,“走吧,回去好一段路。”

“你们今夜休息。”

“对啊。”两人各乘一匹,“今夜休息,后日再演一场,便不再演习了。”

巧文点点头,李佑郎不知想起什么,摇头看她,眼睛很亮,“你今晚有事吗?”

“没,怎么了?”

身旁马停下,她也回头,笑看他。

“那你想不想去看看我们的龙舟。”

“真的?”她问。

“骗你干嘛。”

“走吧。”他牵了巧文身前的缰绳,代她转了马,那可是他精挑细选买的,他自己骑的是那日巧文买的。

于是,这马转了向,又回程去了。

一路上,巧文才知,有些家远的便没再回了,回了还要多费两日米钱,何必费那功夫?

龙舟上的人大多是各巷道选出来的,士人家参与的很少。

到了地方,一抬头,原是在扬州城末了,就在二十一桥旁,这里河势极宽,容得下几十条龙舟一齐出发。

不过那日未必会有这么些,大多是坐了小船乘了画舫的占了好大湖面。

这龙舟比起游泳更像是官府之间的较量,既成习俗也称惯式。

这些人呆在一家酒楼里,这酒楼说不上好也不成坏,可大家聚在一起乐呵呵的。

来时天已经深蓝了,夜不大凉,很温热,酒楼里一些人见了他回来很是惊讶,他们道,“五哥他们去河边了,你也去罢。”

他问,“那你们呢?”

“我们吃些水,哥哥你先去吧。”

“嗯。”

李佑郎便又带了巧文走出夜色,来到不太静的河边,这里不比繁华的城地,两旁还有石砖围着,处处是人工的痕迹。

此处泥滩很大,是片真正的野地。

可因附近还有些人居,还有些船只来往,也不那么萧条。

远远的,见一处羹火,走得近了,可听稀疏的人语,很温和,很平淡地讲着话。

再近了,双方才看清了彼此,对面也很惊讶,一些人起了,来拉李佑郎,“你怎么回来了?”

“想来便来了。”

这些人让了位子,见了巧文,让她靠近了火。

很自然,很惬意,他们融入了这场对话。

也没固定的话题,很散乱。

一人继续说着,“那此之后,娘便走了,至今还不知谁教会了我划舟。”

“定是你娘啊,她可是有了名的划桨手,你是太小便忘了。”有人回。

可那人反驳,“可是,我觉得我娘走时应是来不及教我这些的,我太小了,才四岁,什么也不懂呢。”

“那也不一定,许是有些东西记在心里了,成顺手了。”还有人提出了想法。

“你阿娘回来时便瘸了腿,好像确也教不成你。”这是第四人。

“是啊,我也觉得,但教不成了,可你娘这么厉害,你划得好就是像你娘。”第五人道。

“你娘真说那高句丽人长得像泡发了的饼一般?肿着眼睛,肿着嘴唇,哪里都鼓鼓的。”

“真的呢,我记得很清,连隔壁阿哥也记得,他那时可十几岁了,高丽人就长这样。”

他手里纸条在地上画着,很快,画好了,小眼睛大嘴唇塌鼻梁,很是滑稽。

几人笑了出来,清朗的少年音一时传得远了。

“你娘就是随先帝去的东北罢,那是被箭扎到的?”

那人还没说话,有人忽然道,“不是,是冻的了。”

那声音沉稳,很平和,“冬天太冷了,一时没有兵草,便陷在地里出不来。”

“是么,真的好冷呀,咱们这里便还好。”

“就是,听说北边的冬天可难过了,他们这个时候刚脱下袄呢。”

“佑郎,你们店里那衣裳是不是新出了一个士林衫,我在街上可见了人穿呢。”

大家说起这个新东西热烈了点,笑道,“佑郎,你能把你家那衣式偷出来么?”

“我家阿妹可会做衣裳上了,你让她一看,她准知道怎么回事,这样,你们谁想要,不用去买,我阿妹便可做了。”

佑郎笑笑,看向一旁,“这位娘子也可会做了,你们找她便是。”

大家看过去,又回头,“只是打笑,我们有衣裳穿,要士林衫干嘛,我们也不读书。”

“我现在,只想快些胜过苏杭那边,咱们拿了钱,便好了。”

“我也是。”一人叹息,躺倒。

“谁不是呢。”又一人,接连成片的,躺倒。

最后只有李佑郎,巧文,还有一人坐着。

天上星好是明亮,有人伸出手,去抓,有人支着腿,只呆呆看着。

气息很是宁静,这夜,巧文和谁也不熟,但就这么融入了进来,一同吹着河上的晚风。

直到羹火暗了些,李佑郎才带巧文先回了,两人没回去,在一件很昏暗,很小的房间入睡了,巧文打着吊床,李佑郎躺着硬木板。

吊床一摇一晃,据李佑郎所说,这其中有大多人都躺在这上面,要不是发霉的木板,要不是晃来晃去有点动静吱吱作响的吊床。

她迷糊中,又听着人回来的步子,上楼的步子,入睡了。

夜河旁的羹火在心中留下了痕迹,那融融夜,那温暖的流动氛围,那火旁的静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