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锦绣荣华》
正事谈妥,时间也已不早,两方在酒楼前分别,林易又带着林二郎和林安澜在街上逛了一圈才回家。
汉王府的订单马虎不得,林易打算第二天就去瓷山那里,与柴明交待清楚各种细节。
林易送与汉王的新婚贺礼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青花瓷在成都府极为畅销,即便已经增加了许多产量,依旧是刚摆上货架就被抢购一空。
此外红瓷也陆续有人订购,订单排到了明年。
现在还得给汉王府插个队,林易便打算再增加一个烧制红瓷的师傅。
目前红瓷只有柴明一个人会,眼看就要忙不过来,必须增加人手。
在心里将这些事情一一捋顺,计划好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林易做到心中有谱,事到临头不会慌乱。
接着,林易不由想起汉王世子和安平郡公来。
前世他未曾见过这二人,对于他们的了解都来自于别人口中。
今日只是浅浅一面,也未曾深入交流,但足以管中窥豹。
两人都不是跋扈性子,汉王世子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安平郡公寡言少语却也通礼仪。
林易心中暗叹,可怜二人早夭的结局。
他不是没想过改变他们的命运,这样汉王登基后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朝野上下不会像前世一样分为两派。
有成年又有才能的嫡长子在,谁还纠结立长立幼的问题?
但这不是他想做就能做到的。
除了这次,他与汉王府没什么往来,世子和郡公的身份也不是他能常常接触的。
再者,他只知道二子出事的大致时间,并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又怎么去加以提醒和防范呢?
是以林易想想也就作罢了。
能保住一家人不再如前世一般的结局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别人如何,他管不了那么多。
林安澜此时也在想这两个人的事。
《虞歌行》这本书里写了二人是怎么被害的,罪魁祸首她也知道,但是和林易的顾忌一样。
今日过后恐怕他们不会再有交集,以她现在的年纪和小身板,出家个门都有人看着,能做的事相当有限。
自己和一家人的小命能保住已然很不容易,又要怎么去救远在汉州的两个皇室子弟呢?
所以林安澜也只在心里默默叹气,祝他们能幸运躲过一劫吧!
林安澜不是坏人,在能力范围内她会想去帮助别人,但做不到的事情她也不会强求,更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帮到人而自我厌弃。
因此,在确认这两人自己救不了以后也就不再多想。
回村的马车上,一大一小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林二郎看过一圈,只好闭上眼养神。
回想自己今日所说的话,确认没什么错漏之处,放下了心。
他能看出爹对汉王府的态度。
没想巴结,但真要有交集也并不排斥,保持一个良好的不远不近的关系就行。
那他今日的表现应当还过得去,符合他爹的想法。
三人各怀心思,一路无话回了家。
先把订单的事情与柴明交待完,林易没有耽搁地回了家。
家里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红薯要收获了。
最初种下的两只红薯,随着它不停地长出红薯藤,林易让人割下藤蔓种植,最后也只种下了一分地。
种下的时间不同,成熟时间也必然不一致,但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现在也该都刨出来了。
顶着林易期盼的眼神,负责照顾这片红薯的农人压力山大地将红薯都挖出来。
随着挖出来的红薯越来越多,林易眼神逐渐变得惊喜。
果然和去年一样一根藤下面有三四只红薯,多的有五六只。
将红薯全部挖出来,称了下重量,足有七十五斤!
一分地产量是七十五斤,一亩地就是七百五十斤!
在场的人都很激动,这真是高产啊!
现今麦子的亩产量在四百五十斤左右,水稻更低些,四百斤。若是精耕细作的能多加五十斤。
红薯的产量能达到七百五十斤,若是普及开来,能多填饱多少人的肚子啊!
林易兴奋过后冷静下来,对周围人说道:“这一分地得了重点照料,除草及时,经常施肥,才有这么高的产量,正常应该再减五十到一百斤。”
那也不少了。
大家热情不减,也都想尝尝这红薯的滋味。
产量高,只要不是难以下咽的食物,农民们肯定愿意种!
时至今日,也只有望湖一个人尝过红薯的味道。
他脸上带着笑,得意地向大家描述红薯的口感。
绝对不难吃,还有淡淡的甜味。
红薯大丰收,产量还不低,林易高兴之余大手一挥,让厨下拿走十几个红薯煮来给大家吃。
别说他抠门,这剩下的红薯还要留作明年的种子呢!
好不容易培育出来这么多种,每一个都很珍贵,还是别贪嘴了。
下午下学的林安澜终于尝到了大虞朝水土培育出来的红薯。
这品种是林安澜种来长红薯叶炒菜吃的,味道比现代流传的烟薯蜜薯等品种差上不少,但这个品种的好处就是产量高。
在食物匮乏的古代,这品种比她买的蜜薯合适多了。
吃过一次红薯,林易将剩余的好好收在地窖里,预备明年广泛种植。
经过一次试验,负责照料红薯的农人也总结出来一点经验。
这红薯喜热不耐冻,也不喜水,应该种在排水良好的砂土里。
林易一拍手,种红薯正好不占用良田,拿出旱地来种即可。
说出来都是优点,太适合目前土地矛盾加剧的大虞朝了。
冬天到来之前,山里书院这一大工程总算差不多竣工。
各处房屋设施已经建设完毕,只差内里的家具和小细节,完善之后便可招生开课。
林易和林智商量过,两人一致决定可以先招揽先生,放出风声招生,待明年八月他们除服后,正式开院授课。
期间,林智开始拟定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教授的科目。
以后,他就是书院的院长了。
他主管学问方面的事,书院的各项杂事先让林易管着,等寻到合适的人再交出去。
此外,他再挂个先生的名头,时不时来上几堂课,毕竟还有许多庶务要忙,不能常驻书院中。
此时两人坐在桌子两边,对着面前涂涂抹抹删删改改的名单仔细斟酌。
这些名字都是他们认识的想要邀请过来做先生的人。
只是预计能来的人并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