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墨染民国》

第18章 要房租

民国的上海,**着无数文人这里的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新思想新文化。

洪永祥在清末,就去了新式学堂读书这些年身为一个记者,更是接触到了很多新思想。

他是一个提倡新文化的新式文人

他们刊登的政论文章和各种新闻,都用白话书写,力求在读出来后,“工商妇女幼稚”皆能听懂。

他们在报纸上还一直呼吁要加强国民教育,只让人听懂是不够的,所有人都能“通文字”才是包括洪永祥在内很多人的目标。

这很难,但他们一直在努力。

也因此,洪永祥很重视家中晚辈的教育,洪旭的大姐二姐都在他的要求下进入县城由女子办的私塾读书认字。

发现洪旭二姐洪玥喜欢看书他更是时不时带点书给她,并鼓励她每日阅读报纸。

现在,看到洪玥画出一本小人书,洪永祥欣喜不已。

虽说这是从《西游记》里寻了一段简写出来的故事但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难得。

这小人书还让洪永祥想到了另一件事。

自进入民国上海的学校便如雨后春笋一般飞快冒出其中小学是最多的。

现在上海县城很多普通人家都会让孩子去读小学至少读完初小。

毕竟读初小一学期学费不过几个银元即便加上购买纸笔花费也不算多很多家庭都可以负担。

见小学生越来越多洪永祥认识的一个印刷社的编辑便打算做一些供稚子阅读的书册帮助那些读小学尤其是读初小的人认字。

眼前这小人书正好合适!

他全篇看下来没有一个生僻字语句之间还学外国标点加了句读非常好读。

这书完全可以出版。

洪永祥爱不释手。

洪旭这时开口:“小叔那白话文不是二姐写的是桑姐姐写的。”

“桑姐姐?”洪永祥好奇。

洪掌柜得到小儿子回来的消息匆忙赶来正好听到这话便道:“是桑元善的孙女。”

洪永祥道:“桑翁的事情我也听说了着实可惜。爹他孙女是何情况?”

洪掌柜简单说了说桑景云的情况。

洪永祥听完有些感慨:“这小姑娘不错。”

洪掌柜心中一动:“永祥我知晓你喜欢读过书的女子要不要去见见桑小姐?”

洪永祥哭笑不得。这几年但凡遇到个未婚女子他爹便想让他去见上一见。

洪掌柜因桑景云看着年纪小之前并未多想现在却越想越合

适:“桑小姐貌美如花学问也好依我看与你很相配。你今年二十有五我像你这般大时你兄长都五岁了你该对自己的婚事上点心。”

洪掌柜对着洪永祥一顿念叨一直到吃团圆饭时才停下。

中秋团圆饭是洪家大儿媳带着下人做的她将饭菜端上桌想到公婆极为注重小叔子的意见小叔子又重视家里孩子的教育便道:“永祥近日阿旭日日去纸店荒废了学业。”

洪家大儿媳本就对桑景云不满无意中得知有个秀才去自家纸店指责桑景云一事更是不想桑景云再与自家孩子接触。

洪永祥听到自己嫂子的话想也不想便道:“阿旭帮人写信也是学习能让他了解世情。大嫂你既关心孩子学业为何不让阿玥继续读书?依我看阿玥可以再读几年。”

洪家大儿媳开始装聋作哑不答小叔子的话。

读书有什么好?她家阿玥读了书后就整日挑她的刺。

更何况阿玥这个年纪的女子该找婆家了哪还能日日出去读书?会被人笑话。

洪永祥见状便知道自己大嫂不愿让洪玥再去读书。

而这自己大哥必然也是同意的。

他暗暗叹气却也无计可施。

洪玥不是他女儿只是他侄女他能劝几句但管不了太多。

不过若是那小人书能出版帮着画图的洪玥也能得一笔稿费多点私房。

想到稿费洪永祥便想到了那位桑小姐。

桑小姐在家里败落后不仅愿意出来写信挣钱还极有巧思教洪旭洪玥做了一本小人书。

这定是个聪慧女子他明日要去看看。

洪永祥对桑景云很感兴趣此时还有另一人提起了桑景云。

把房子租给桑家的那位张老板桑景云嘴里的张四叔人称张四爷。

他有个小儿子叫张庄茂在租界读中学。

张四爷曾受桑元善的提携之前两家时常往来。

张庄茂今年十七跟桑景云差不多年纪两人年幼时曾一起玩也算是青梅竹马。

今日中秋张庄茂从租界赶回上海县城陪家人过节

“娘桑家现下情况如何?景云妹妹身体可好?”

张庄茂和桑景云一起长大他父母还有意让他娶桑景云他对桑景云也就多了些关注。

桑景云长相出众还读过书行事也大方他便起了少年慕艾之心。

之前桑元善去世他在桑元善葬礼上看到脸色苍白摇摇欲坠的桑景云之后更是心疼不已。

他私下央求自己母亲让母亲帮衬桑家好好照顾桑景云。

此时张母

见儿子问起桑家跟丈夫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不悦。

两人随意说了几句糊弄过去就开始劝张庄茂吃东西又问起张庄茂学校里的事情。

张庄茂果然被转移话题说起租界种种。

见张庄茂不再提桑家

他们也同情桑家但不想自己儿子跟桑家人牵扯上。

晚上回到房间夫妻俩说起桑景云。

“那桑景云近来都在洪兴纸号帮人写信她一点女孩子的样子都没有昨日还被一个老秀才指着鼻子骂这样的儿媳妇我可不要。”张夫人言语间满是埋怨。

“这婚事又没定下没人逼你要这样的儿媳妇。”张四爷有些不耐烦。

“可她总来县城被阿茂撞见了怎么办?桑家现在都这样了估计就指着给她寻一门好亲事好接济她家里人!她也是不安分的小小年纪就勾搭阿茂……”

张四爷眉头皱起。

张夫人还在念叨:“你也真是的还把我们家的房子租给他们要是你不租房他们肯定回乡下了。”

张四爷怒道:“都知道我跟桑家关系好我还能一点不帮?真要那样谁还敢与我做生意?”

说完张四爷翻身就睡。

张夫人却越想越不安。

他们家跟桑家走得近县城的人都知道。

若是桑景云跟她小儿子牵扯上事情又闹大桑家再把两家曾经商谈过婚事的事情说出来她说不定就要捏着鼻子让桑景云进门。

不行绝对不行。

张夫人思来想去打算等明日就去桑家要房租。

桑景云有原主记忆但对张庄茂喜欢自己这事一无所知。

在原主记忆里张庄茂只是一个从前一起玩过的玩伴。

此时她吃着阿兰带来的红烧肉心中五味杂陈。

原主以前挑食阿兰就顿顿做个她爱吃的菜放在她面前。

原主小时候陆盈让原主做女红原主嫌无聊不愿意做阿兰就躲在原主屋里偷偷帮原主做。

阿兰真的是个很好的人。

桑家留阿兰吃饭阿兰留下了她劝着桑家人吃红烧肉又将带来的两个五仁月饼每个切成四块和桑家人分了分。

于是桑景云吃到了四分之一个五仁月饼。

很香很甜很好吃。

虽然一开始红了眼眶但后来阿兰一句不开心的话都不说一直在笑。

她把包括桑景云在内的四个孩子都夸了一遍还说桑学文长大了懂事了。

等吃过饭阿兰就说要回去。

明儿个早上她还要给现在的主家做早饭。

“阿英你送阿兰奶奶回去。”桑景云对桑景

英道。

桑景英点了点头,阿兰却道:“不用不用,哪用得着小少爷送我?我自己就能走。”

阿兰怎么都不让桑景英送,抢着出了门。

见状,桑景云用纸包了一个她和桑景英一起买的豆沙馅月饼,又回房间拿了两角钱,一并给桑景英:“阿英,你跟上去,看着点别让阿兰奶奶摔了,等她到了地方,就把钱和月饼放她篮子里,然后立刻往回跑。”

桑元善办丧事那会儿,阿兰偷偷把全部的钱留给了他们,这会儿她身上怕是没什么钱。

两角钱用处不大,但也能让她拿着傍身。

桑景英应了一声,往外跑去。

桑景雄这时开口问:“奶奶,我们什么时候吃月饼?”

四分之一个五仁月饼根本不够他吃,桑景雄馋家里的豆沙月饼。

桑景云闻言道:“那豆沙月饼是我买的,没有你的份。”

给了阿兰一个,他们家还剩三个豆沙月饼,对半切之后,正好除桑景雄以外的人,一人半个。

桑景雄气急,见没人帮他说话,红着眼眶跑上楼去了。

桑景云他们等了一个多小时,一直到桑景英跑回来,才一起吃月饼。

吃月饼的时候,桑景英说了送阿兰回去的一路见闻,还道:“我把月饼扔她篮子里,就飞快地跑了,现在的她,可追不上我!”

桑学文这时突然道:“阿兰本来存了很多养老钱,但被我骗走了。”

当初桑家败落,阿兰没走,反而用自己的养老钱贴补桑家人。

可惜桑学文不做人,骗老太太的钱,阿兰觉得自己再留下会拖累他们,就坚持离开了。

桑景云默默吃了月饼,回房间躺着。

她的小腹,今天已经不疼了,这个晚上,也就睡得特别好,特别沉。

第二天早上起来,桑景云精神了一些,但嘴角的口疮依然没好。

她摸了一下,发现上面结了厚厚的痂,按着还很疼。

陆盈进来送月事带瞧见,轻声道:“阿云,你这口疮很严重,怕是要七八天才好。”

桑景云上辈子也会在累了免疫力下降后长口疮,那时她擦点药可以好快些,但现在没这条件,只能等它慢慢痊愈。

好在这不是什么大毛病,对生活的影响,还没有来月事大。

她如今只能用装了草木灰的月事带,并不防漏,也就不好去县城,这日,她继续在家歇着。

桑景英带着桑景雄去县城之后,桑景云找出桑景雄的书包,看了看桑景雄的课本。

此时的小学课本有好几个版本,不同学校用的课本有差别。

好的小学学的知识非常多,天文地理外国文学全都要学,但桑景雄就读的小学,只有

国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别的科目最多也就是国文老师对着课本念一念。

桑景雄国文课本里的课文跟桑景云这几天看的很多小说一样,半白话半文言。

文章都不长,是竖排的,标点只有句号。

数学课本的排版和用词也很奇怪,不过在桑景云看来,上面的内容并不难。

“奶奶,你今日去帮景雄请个假,再跟老师打个招呼,就说景雄往后不去上学了,只期末去考试。”桑景云道。

桑景雄去学校上学,只能学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如在家自学,不会的就让桑景英辅导一下。

等到期末再去参加考试,拿个毕业证就行。

已经读了这么多年,不拿毕业证太过可惜。

至于将来读中学,此时的中学是要自己去考的,很多人要十七八岁,才去考中学,桑景雄年纪还小,不着急。

做了决定,桑景云拿出纸笔,继续写自己的小说。

她写这部小说,用词跟她年少时看过的,那些大师写的武侠小说差不多。

这对民国初期的人来说,绝对是非常好阅读的白话小说。

一些旧文人,一直在抵制白话文,但老百姓喜欢看,容易流传开的,还是白话文。

四大名著,就都是白话小说。

桑景云打算投稿的报纸,是洪掌柜订购的《新小说报》。

这报纸,在此时的上海非常受欢迎,每次新一期的报纸刚出来,就有无数人抢着购买,销量胜过很多刊登重要新闻的报纸。

洪掌柜购买的报纸,主要是《上海日报》和《新小说报》这两份,拿到手后,《上海日报》他只挑着看看,看完还会拿来包东西。

但《新小说报》,他每天都会仔细阅读,看完还会整理好,收藏起来,以便将来无事可做时,拿出来读第二次。

在没有手机游戏,没有短视频,没有电视剧,电影只有黑白默片看一次要两角钱,戏剧也不能天天更新的民国时期,看报纸上的小说,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消遣。

桑景云花一上午,写了两千字。

帮人写书信很简单,那些请人写信的人,要写的东西来来去去就那么点,写起来不费劲。

写小说却不同,语句情节,都要自己斟酌。

当然,若是她有电脑,能写得更快一些,但她没有。

对用惯了电脑的人来说,拿着纸笔,竖着写繁体字,着实不方便。

桑景云动笔写小说时,桑景英和桑景雄刚刚到县城。

桑景雄之前觉得去县城写信很好,但昨日写了一天后,他已不想再写。

今天早上,他就想装作睡过头不起来,然而桑景英并不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