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三思啊》
沈福星还在状况外,但这完全不影响他的快乐心情,并迅速拟定了出行名单。
从颜仲卿、谢兰芝到杨了之,再到小姑沈却金小姑父阳邑县主,乃至是和小公主关系要好的其他几个年纪较小的皇子公主,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到了一张去景山的马车票。
真票据。
沈里学着现代高铁票的样子,煞有介事的给每个人都发了张“雍畿→景山
二公主的庄子占地面积极大,再多的人都装得下。
这一次浩浩荡荡的出行几乎惊动了整个后宫,如果不是老太后前段时间终于说动了皇帝,前往了软禁清河公主的越王府暂居,大概连她也要加入其中。
事实上,沈里也是派人去问过太后的。
可惜,太后能出京,清河公主却连府邸也出不去,最终老太后还是以“我去了,你们年轻人放不开为由,婉拒了沈里的热情邀请,选择了陪在女儿身边。据说清河公主在越王府吃好喝好,还心宽体胖了不少,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十分昂扬。
除了太后和清河公主去不了以外,杜言生也说他有事去不了。
闻时颂是一开始就说了没办法陪沈里一起。
真是奇了怪了,大家在同一天都有事,二公主也说她把妹妹送到庄子上之后待到晚上就得走,她看起来也有很要紧的事。下月初六是朝廷什么非常重要的日子吗?沈里看着黄历想了半天,也没能琢磨明白这天到底有什么重要的,这天甚至是个休沐日。
不过,沈里一向不内耗,想不通也就不想了。
很快,出游的日子就到了。
这一天惠风和畅,**无云,马车的队伍长的仿佛一眼望不到头。沈里本还想说到底是谁带了这么多行李,结果秋实却告诉他,其中至少一半是太子殿下给您准备的。有人有物品,主要还是因为人多,需要带上的生活必需品就多。
沈里瞳孔地震。
他只是去京郊游玩三五天,不是要逃荒去北疆吧?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还几乎都是东宫的熟面孔。以前沈里还会觉得东宫来来**的就这些人,后来就明白了,这些都是闻时颂派的老演员。整天看上去忙来忙去,实则根本就是在绕着长秋殿转,只服务于沈里一人。
不是监视,也不是控制,就是闻时颂这个神经病连沈家派来的人都不放心,如果可以,他甚至想**出十个八个的自己,亲自补上这个“人手缺口。可惜,他没有办法**,只能忍耐其他人。
这些人平日里也并不会干涉沈里的任何决定,甚至春华秋实有些时候还是劝阻一下沈里一些过于天马行空的
想象,但这些人却只会百分百的听命,哪怕沈里要天生的月亮,他们都只会积极的开始搭梯子,最多担心一下这越建越高的梯子会不会不安全。
沈里见他们真的什么都没干涉,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岁他们去了。
只是……
一趟出游就带这么多人,真的很夸张啊。
沈里茫然的抱着滚灯,站在忙来忙去的车队前面,他不都带了最安全的保证吗?滚灯正疯狂摇晃着它的螺旋小尾巴,在沈里哥哥怀里兴奋的汪汪叫。
可没辙,只能带上,毕竟大家看起来都挺期待这次**出游的,一双双眼睛里充满了对宫外世界的渴望,以及没有被公司团建折磨过的清澈。
自认为是个好老板的沈里,不想当天才叫停别人出游的美梦,只能一股脑的带上了所有人,并真诚的希望二公主不要生气。
二公主也确实没有生气,她在率公主府的府卫来了之后,只反复确认了闻时颂有没有跟着一起。在听说太子有事,这回不仅不能去景山,连早上的送行都只送到东宫门口时,她整个人都肉眼可见的明媚了起来。
甚至还反过来劝沈里,人多一点热闹,太子殿下这样也只是关心你,毕竟他自己不能来啊。
马车里,脸上贴了个白条的沈里只能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看来二皇姐是真的朝讨厌闻时颂啊,她宁可替他说好话,也不想他跟着一起出游。
“快点快点,别想耍赖啊,该你出牌了。”杨了之忙不迭的招呼沈里赶紧看牌。
颜仲卿、谢兰芝,加上杨了之和沈里,四人正好凑了一车牌局,输了贴条还是沈里出的“好主意”。可惜,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车队抵达郊外二公主的庄子时,沈里脸上已经贴的跟个鬼似的了。
他从一推开马车前的车门出来,就吓了路过的小公主一跳。
只不过小朋友也就是缓了一下就认出了皇嫂,一下子就笑了起来,指着沈里的脸忙不迭的叫阿姊来看。
沈里也是玩兴大起,跳下马车,就佯装生气的追着小朋友跑了起来,说要把纸条贴到她的脸上。
小朋友也是一边跑一边笑,和极幼稚版的“皇嫂”在庄子开阔的庭前就吱哇乱叫的闹了起来。
这响彻云霄的笑声好像尊定了接下来一整天的欢快基调,他们去半山腰的自然湖里钓了鱼,采了半青不熟的桃子,还在晚上的时候一起搞了个热火朝天的篝火晚会,当然,后者让沈里有点后悔,初夏的季节已经不适合玩火了,实在是太热了。
每个人都很开心,小公主更是玩的乐不思蜀,连阿姊是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知道。
当然,也是因为二公主刻意的没有去提醒妹妹,
她在夜色朦胧中最后看了一眼自己仅剩下的亲人然后就头也不回的翻身上马带着大多数都是女性的府卫下山了。
她并不准备道别因为他们终将再见。
***
趁着换防哗变这事古已有之甚至有不少知名的军事政变都是在换防途中搞出来的好比陈桥兵变。
别问为什么都有这么多例子了还要没完没了搞换防
好比二公主。
她离开衔蝉卫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衔蝉卫至今其实还是在她的掌控中甚至因为换防主帅不能随队的原因现在衔蝉卫说了算的副将和军师正是她最忠心的心腹之二。他们起事虽然仓促但整个卫队却异常的团结。
一般的换防哗变是怎么样的呢?
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基本就是打时间差。你以为我还在甲地但其实我已经借着换防的时间对外是秘密的各地关卡不敢阻拦而兵贵神速的到了乙地打了你一个措手不及。
事实上连老皇帝都是想这么利用换防来给沈青起一个毕生难忘的教训。
他换啸铁卫和沈青起都没成功最后就换了离啸铁卫最近的兄弟单位。也就是杨了之她爹掌握的麒麟卫。
明面上说的是麒麟卫不动只招了杨侯爷回京执掌其他卫队。
这也是为什么杨侯爷如今能够留京的原因他在大朝会之后便没有再回驻地一直留在京中与妻女团聚。
但只有老皇帝和杨侯爷知道麒麟卫早已经准备要动身回京了。杨侯爷不知道老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会问军人的天职让他只会听命行事暂时待在京中当了一个闲人。不知道为什么他始终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且越来越强烈。
老皇帝打的主意是在春闺之后提前把京中最听他指挥的尺玉卫和金丝卫都一口气派去北疆换下麒麟卫由他最为信重的将军直接带队……
偷袭啸铁卫!
皇帝偷袭刚刚立功的臣子还是二打一的打一个刚刚和蛮族大战过正在休养生息的残部这说出去无论如何都不好听。
但老皇帝却觉得坚信只要他赢了那历史怎么书写都是他说了算。
这个决定无疑是便宜了二公主。
旁人以为京中有三个卫队拱卫只其中一队换防大家是不会多么小心。但实际上老皇帝为了偷袭啸铁卫已经提前派走了尺玉与金丝两卫中的大部分人如今京城留下的就是一个空壳子麒麟卫不是在北疆就是在路上负印卫刚刚抵京。
最后守城的踏雪卫一撤负印卫还未完全
展开布防……
在两队交接的这黄金三十六时辰,就是衔蝉卫得手的最好时机!
甚至二公主连起事的理由都不用想,这就是现成的。北疆之危刚刚解除,甚至还未彻底安全,老皇帝就要卸磨杀驴,让战事再起,这哪个爱国爱民之人能忍?她这也不是要谋反啊,是在劝诫,劝父皇收回成命!
只是她人微言轻,普通的劝诫不起作用,就只能用更能让父皇听得进她的话的方式来了。
老皇帝大概也是考虑到了这种危险性,才特意给衔蝉卫安排了靠后的进京时间。可既然他能玩时间差,为什么二公主不能?
衔蝉卫作为合法的军事武装,可以合情合理的靠近京师,一路上的各地驿站并不知道换防的准确节点,只看文书就会放行。她今日与衔蝉卫在景山下汇合,说不定连城门都不用攻打,就可以一路神不知鬼不觉、畅通无阻的直逼皇城!
黎明的玄武门外,二公主已秣马厉兵,划下**。
***
别人知不知道这件事不好说,但反正沈里是知道了。
沈里知道这事完全是个意外。晚上的时候他们不是临时起意,在庄子里搞了个快要热死所有人的篝火晚会嘛,想要篝火盛大,那自然需要很多很多的柴火,现劈肯定是来不及了,但现在他们在庄上,庄子附近就是一片深山老林,随便捡捡干燥的枯枝就够了。
秋实觉得这是她们这些宫人的活儿,但沈里玩心大起,觉得这种就得亲自动手才有参与感,他的几个朋友和小公主们也是积极响应。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带着人去捡拾掉下来的枯枝了。
但小朋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