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八零之珠玉在侧》

第131章 第 131 章

第131章永乐甜白釉梅瓶

初挽回到北京后,先过去了陆家老宅,见了陆老爷子。

陆老爷子:“当初说好一个月回来一趟,现在我看他是忙得顾不上了,平时不回来,过年也不回来了。

初挽道:“爸,他不回来我回来了,我不比他强,还能陪你说说话。

这话倒是逗得陆老爷子笑起来,一时问起陆守俨在那边的种种,初挽都一五一十说了。

陆老爷子其实心里是满意的:“他下了基层,能踏实在那里做点事,倒也不错,别看是个小地方官,但要想做好,不容易哪。

初挽:“那可不,我看他过年的时候都没法歇着,不是去慰问烈士家属,都是去慰问老干部和孤寡老人的,这也没办法,既然坐在那个位置,这些他都得干。

陆老爷子一听,感慨:“那不是他该做的嘛!

一时冯鹭希并底下几个侄媳妇都来了,中午大家一起吃的饭,饭桌上倒是热闹,说起家里最近的事,大家各有各的动向,陆建昭最近参与到一个电视剧拍摄中,说是去当副导演,就连陆建时都开始谈对象了。

提起这个,乔秀珺很有些显摆的意思:“对方是孙政委家的孙女,长得模样真好,听说在他们厂子里还是先进个人。

冯鹭希:“那敢情好,回头谈得差不多,带回来给老爷子看看,这样家里也放心。

乔秀珺:“对,我也这么想的,反正听说那姑娘家教好,出身好,真不错,我和建时说了,说你最近别想别的,和人家姑娘好好谈。

旁边宁玉洁陆建静几个听着,自然也都点头。

陆建时之前因为初挽的事,可是闹得不太愉快,消沉了一阵子,现在总算重新谈对象了,这事算是过去了。

初挽从旁,没吭声。

陆家人多,反正各种心思也多,她没精力去应对这些。

现在别说陆守俨不在北京,就是在,她也是能躲就躲着,不过偶尔过来应个卯,看看陆老爷子,至于其他人怎么样,她也犯不着在意。

吃过饭,陆建昭却问起她那边古墓的事,初挽便大致提了提。

陆老爷子听得惊叹不已,其他人等也都不敢相信。

陆建昭:“太绝了,树叶菜汤,两千年竟然还原汁原味!我后悔了,早知道我也过去,见识见识,回头我们剧组拍电影可以用上了!

陆建晖听着,沉思半晌,开始分析里面的原理,认为这就是白膏泥保护作用。

陆建静也是好奇得要命,旁

边几个嫂子侄媳妇问这问那的。

初挽:“现在我们是用封蜡法将那些新鲜树叶暂时保存下来,已经请了国外专家研究,怎么在保护绿叶性状不变的情况下,展示在大家面前。

陆建静:“意思是我们以后能在博物馆看到两千年前的绿叶了?

初挽:“对。

陆老爷子:“这可太有意思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挽挽这次帮了守俨大忙,也让我们见识了!

乔秀珺本来想说说陆建时女朋友的事,现在看这个,便讪讪的,回头私底下和保姆抱怨:“什么古墓,听着就膈应人!

保姆却很兴奋,她觉得这个事很新鲜,回头说出去村里人估计都稀罕!

乔秀珺见此,撇撇嘴,走了。

当晚初挽住在陆老爷子这边,晚上陆建静还找她说话,陆建静现在正是热恋期,随便抓住一个人就忍不住说自己和对象的事,一脸甜蜜,说东说西,也不管初挽听没听。

初挽心里想着,楞头小伙子,一听就没意思透了。

她就喜欢陆守俨这样的,熟透了的,做什么心里都有谱,就连和她吃醋也把控着分寸,永远稳稳当当,她随时可以躺倒了充小孩被捧着哄着。

太年轻的,心思飘着,到时候谁哄谁?一听就没劲儿。

第二天,初挽先去学校,和岳歧周教授谈了情况,把这一段的经历分享了下,又聊起这一个月缺的课程,回头还得补上来。

岳教授对于这次的考古发现自然很满意:“考古这个事也是玄乎,有些人一辈子都挖不到什么,有些人随便就能挖,上次青州佛像,咱们不少要研究的工作,这次石原古墓,你更是立了大功,就这两个,你好好研究,我估摸够你博士毕业了。

初挽听着,忙道:“博士就算了,我读个硕士就行。

她还一堆计划呢,不想天天们学校读书做研究。

岳教授看她一眼,摇头,却道:“马上我们要召开一个全国考古工作座谈会,到时候你也跟着我一起参加,我详细和你说说。

初挽一听,自然知道这机会不错,可以长不少见识,当下根据岳教授的要求开始做准备,同时也开始补课。

这学期的课程不算太重,主要是地质学、环境学、考古绘图和摄影学。

初挽大致翻了翻,地质学环境学她得上心学,考古绘图和摄影学主要是实践动手,她经历了这两次考古体验,应该没什么问题。

反正现在也没别的什么事,这些课程应付起来倒是也不难,她也就有

闲工夫想想别的。

这两天易铁生打回来电话,说是已经找到那批货,他正打算找合适的时机挖掘,需要等等,初挽见此,也就让他不用着急,万事稳妥为上,千万别惹出什么幺蛾子。

她自己没别的事,便随意在市场上捡漏,也时不时过去逛逛琉璃厂。

这时候琉璃厂已经翻建扩大,之前搬迁出去的文物商店也都陆续回来了,不过这些文物商店回来后,政策便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这些商店开始增设内柜,允许国内老百姓买卖文物了。

竹外桃花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琉璃厂博古斋可以允许普通百姓购置古玩了,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古玩市场正在向普通老百姓张开大门。

初挽其实一直在等着这种政策变动,也时常打听着,现在知道总算允许老百姓买文物,便挑了个没课的时候,过去琉璃厂逛了逛。

琉璃厂街面扩大后,非文物部门的产也进驻了,于是街面上到处充斥着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制作品,过来这里的游客大部分是冲着这个去的。

几家正经经营文物的文物商店却是门可罗雀,没什么人过来,就算有几个客人,都是穿着体面的中山装,一看就是政府官员,或者文化界的人物。

也是因为政策才改动,外面消息还没传出去,后来出现的倒爷以及喝街的贩子以及扫地皮的铲子还没出现。

至于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些老物件更是不感兴趣,大众对古董的兴趣和价值还没有概念,人们忙碌于排号分房子提职称,忙碌于买转一响,那些条件好起来已经可以过来旅游的,便是经过琉璃厂,眼睛看到的依然是带着洋气时髦的旅游纪念品。

初挽在几家文物商店随便逛了逛,最后走进了博古斋。

这博古斋有些历史了,开业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主要是经营金石陶瓷以及字画碑贴的。解放后,成为了北京旅游局选定的定点商店,对国外游客开放,购买只能用外汇券。

如今的博古斋分为内柜和外柜,外柜只对外国人开放,那里面的物件一般都是非收藏级别的,价格也比较贵,但是内柜则是只对中国人开放的,不卖给外国人的。

初挽先进行登记,之后走进了内柜,一进去便见柜台上琳琅满目地摆着各样收藏品。

她打眼看过,都是官窑珍品,上面列着价标,最贵的雍正年间的能卖到四五百块,乾隆官窑的大概四百一件,至于后面的官窑则不值钱了,也就是一百多,毕竟年份比较浅。

初挽看了一番,对她来说,价格还是高

了虽然现在有钱了但后面机会还很多买了这清朝官窑货又受限于文物法规定六七年内别想卖出去那不是直接把钱给砸进去困住了么。

不过她来博古斋想等的是一个即将出现的大好机会。

前两年山东一家博物馆需要购进一批明清瓷器委托了琉璃厂博古斋来收购当时说好的是这一批资金已经马上审批到位这种情况下琉璃厂博古斋便占用自己的一部分收购经费来收购了一批明清官窑瓷器。

可谁知道山东博物馆的资金审批却出现了问题因为领导更换原因这个流程竟然一直耽搁延误下来。

博古斋为了这个

要知道为什么那些农民排着长队来上缴瓷器只能八块钱一件且每天还要定量是因为文物商店本身每年经费有限。

他们隶属于文物商店文物商店的经费也是要层层审批下来的。

代替山东博物馆收购的这批瓷器约莫有一百多件都是精挑细选过的但是山东博物馆迟迟无法筹措出这一批资金博古斋只能将自己的经费一直砸在里面。

可以说他们现在正是急不可耐的时候。

等博古斋熬到一定时候那边山东博物馆彻底不要了他们就会将这一批瓷器论堆卖出去这一批瓷器里面不少都是明清大开门精品瓷器各色名窑囊括其中如果能咬牙一口气把这批货给盘下来再过十几年翻倍千倍万倍都有可能那她就有了第一批家底以后风吹雨打这就是她发家的本钱。

她就这么随意逛着又问了问服务员打听了那批瓷器那服务员却是道:“那是给山东博物馆的当然不可能卖给私人!”

一时又好奇:“你怎么知道?”

初挽见此便明白事情还没发展到这个时候。

不过这样也好那一批瓷器要两万块她一时根本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时机没到正好可以给她时间慢慢筹钱。

其实眼下弄钱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刀鹤兮的宝香斋了。

在这个年代好瓷器想卖高价并不容易卖给文物商店有管制价格死死地压着。卖给私人的话那就得等南方发财的大款或者好这一口的文化人。

想卖必须有渠道她如果着急想换钱不是那么容易的。

她现在要一笔大钱这笔钱不好通过胡经理或者聂南圭经手那就得自己来。

而这个年代能让她把手头的好东西尽快变现换成钱的只有宝香斋。

刀鹤

兮是西方背景,驻足香港,在香港开的珠宝和文物公司,在大陆和外贸公司都有合作。

要知道,在十年前,国内的文物商店都是挂在外贸部门下面的,也就是后来,一纸文件,文物商店才和外贸公司脱钩。

但是因为这层历史关系,文物商店依然会给外贸公司供货,刀鹤兮也就仗着自己的香港背景,和外贸部门合作紧密,借着这个由头,开设了宝香斋。

宝香斋开在香山脚下,明面上是一个文化交流社团,但其实干的勾当和潘家园旧货市场差不多,只不过那边门槛要比潘家园这种旧货市场高上不知道多少。

能去宝香斋的都是大行家,但凡在宝香斋交易的物件,宝香斋都是过目的,一旦有假,宝香斋会动用交流会的规则,售假者双倍赔付,而且终身不许踏入宝香斋一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