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珠玉在侧》
第92章元青花大罐
初挽微微侧首,就那么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地看着。
那板车倾轧在布满了杂石碎草的胡同小路上,就那么颠簸一下,又颠簸一下,而板车上用绳子和布条捆绑着的元青花大罐,连同另外几只罐子,就那么晃荡一下,又晃荡一下。
初挽微抽了口气,跟着那板车回到了院子中。
她想,兜兜转转,这元青花大罐,还是和自己有缘吧。
这么一只大罐,没进琉璃厂,没进博物馆,也没被珍惜地捧在手心里,而是沦落到这大院平房黑市里,这就是缘分。
上天给的缘分,终究要她为它拭去身上蒙着的那层尘土,让它有朝一日为万人瞩目。
初挽没跟着进院子。
她知道,如果有人慧眼识出,和自己竞争,自己未必争得过,如果没人看出这物件,那这物件既然送来了,总归还是能落到自己手中。
她径自去了银行,直接取出来八百块,这样自己兜里就有一千块了,她找柜台要了十个信封,每个信封里十张大团结,分别放在身上不同的地儿,之后径自出了银行。
她愿意狠砸钱,将这元青花大罐拿下的,当然了,最好是以更低的代价。
她状若无意地走过去,却见那人是一个身形瘦弱的年轻人,脸色有些苍白,低着头,样子闷闷的。
她在心里笑了。
竟然是关敞。
在二十年代,孙殿英盗了慈禧墓后,顺便炸开了康熙帝的景陵,但是当时景陵涌出大量黑水,孙殿英无功而返,之后的二十年,地耗子帮曾经试图盗窃景陵,但依然无功而返,一直到了四十年代中期,
蓟县的盗匪田老七和关老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劈棺扬尸,把景陵洗劫一空。
田老七据说已经死于非命,但是关老七可是活着的,解放后,政府劝说,他金盆洗手,把自己曾经偷盗的文物上交了一部分,据说还在家乡分了一些田地,不过到了后来那十年,日子自然不好过,其中细节可以想象。
这关敞就是关老七的后代,也是乡下长大的,被养了很好的眼力,看瓷器可是行家。
他在八十年代主要盘踞于雄县一带,那边有个文物收购站,是河北出口公司的收购点,关敞最开始是跑这条道的,在河北一带十里八村地蹬着板车到处收,收到了驮到那里卖。
北京一些玩家慢慢地也摸到了这个门路,会跑过去那边等着,那边收购站的脑子也灵活,干脆就加价直接卖给这些北京玩家了,久而久之,大
家都醒过味来了,农村送货的和北京玩家直接搭上线,在收购站外面截胡,不让收购站刮这么一层油。
这种私底下交易当然是违法的,会被抓,于是那些送货的,有人就愿意驮着东西往北京这边送,只要运气好不被抓,一般都能挣钱,比送雄县收购站强多了。
显然关敞就是这群人中脑子足够灵活的。
而且,他的灵活,显然比她以为的要多。
关敞竟然在北京已经有些门路了,把手伸到了收废品的那里。
而那位收破烂的老彭所谓的“表兄弟看来就是这位关敞了。
他八十块钱收来了这元青花大罐。
只是,那个以后号称隔着一条马路就能看出青花瓷真假的关敞,此时此刻,显然没意识到,他的板车上就躺着一件珍稀的大开门元青花瓷。
以后让世人惊叹称颂的眼力界,看来也不过是经过了多少次卖漏打眼的百炼成钢。
初挽懒懒地四处看着,一直不露痕迹地留意着关敞的动静,在关敞摆好摊后,她便从南边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看过去,偶尔也问问价,蹲下来仔细看看。
等终于走到关敞摊位前时,她没问那件元青花瓷,而是拿起旁边一个民国粉彩大罐来看,问了问价格。
关敞操着河北口音,说话低低的,仿佛有些害羞,看到初挽还脸红了一下。
初挽其实也是纳闷,他一个土匪头子的亲儿子,怎么长成了大姑娘的性子,羞羞答答的。
当然了别看他动不动脸红,他可是精明得很,一不小心就着了他的道。
谈价还价几句后,初挽不太满意,便放下那么粉彩大罐,终于拿起来她觊觎已久的元青花大罐了。
她拿着,看了看底下:“我以为这是明朝的呢,怎么没款,这是什么年代的?
关敞竟然生了细致的眉眼,他抬起眼,很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初挽:“女同志应该比较懂吧,我们乡下人,也就送过来卖,不懂什么款不款的。
初挽:“……
竟然搁这儿给她装傻充愣!
她笑了笑:“这个说不好,估计是民国仿的吧,我瞧着这画片儿好看,十块,怎么样?
关敞:“就凭这画片儿,怎么也不止十块了,女同志要是要,给三百块吧。
初挽一听这价,心就砰砰动了。
这关敞,八十块收过来,想三百卖,其实这已经是挣大发了。
不过他如果意识到,手底下这是元青花大罐,他绝对不可能三百块钱往外撒的
这就是说他的的确确看漏了。
初挽不动声色故意拧眉说:“三百?三百块?就这没款估计连清朝的都算不上顶天了民国的三百块?这不是蒙人吗?”
她叹了口气放下来作势去看其它摊位。
然而关敞显然也确实是想卖的他看着初挽很有些无奈地说:“什么朝代的我确实不懂不过你看这画片儿多好这画片儿能是民国的吗?”
初挽便再次看了一眼那画片儿确实不错画的是“尉迟恭单鞭救主”。
元朝时候元杂剧发展到新的高峰由此推动了青花瓷和元杂剧的结合元青花瓷上也留下了元杂剧的痕迹颇有一些人物故事绘。
而这“尉迟恭单鞭救主”的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在那艳丽的青花色衬托下更是雍容华贵精美绝伦。
初挽便再次拿过来翻来覆去看了看嘟哝说:“没款这画不知道谁画的……”
关敞无奈看了她一眼:“这瓷器是什么年代的我不知道但是画还是挺有名的。”
初挽疑惑:“是吗?谁画的?”
关敞:“明朝有一位杨璟他曾经留下一些好画你去博物馆看看就知道了这个——”
他摩挲了下那大罐:“和那个是一个味儿的差不了。”
初挽心里一顿探究地看了一番关敞终于想明白了。
她想明白为什么后来有瓷器神眼的关敞竟然没认出这是元青花大罐又为什么明明收了却又要卖。
因为这明朝大将杨璟!
要知道这年代和后世没法比后世图书馆书籍资源丰富甚至还有了网络想了解历史可以轻易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但是这时候改革开放就那么几年
这种情况下他关敞便是再神眼也是信息有限。
显然他判断出青花大罐不是凡品也判断出这必然不是明朝的风格所以贸然以八十块拿下这是他做事的果断和决然也是在赌赌一个捡漏的可能。
不过他拿到手后细细研究就发现上面的画不对了按说这画可以和明朝大将杨璟对上但是这瓷器这风格却全然不是明朝烧制的。
他看不出来这东西就成了一个撂跤货。
从关敞的角度来说八十块收了一个没谱儿的撂跤货撂起跤来没
年月明朝人的画按在了元朝瓷器上
其实如果是后世的她在足够见多识广后也还是可能被这种小迷障给糊弄住。
但也实在是上天助她她前几天才把华侨书店买的明史翻看了一遍。
因为岳教授的提点她也格外留意了明代官职的设置以和唐朝对比是以对明朝官员生平还算了解。
这杨璟生于1338年祖父杨顺为元末隐士父亲杨政为汉中卫左所百户这样的杨璟琴棋书画颇为精通元末杨璟随父同郭子兴起义后归顺朱元璋成就一代功勋。
朱元璋在早年征战时曾驻军浮梁所谓浮梁就是今日的景德镇这杨璟追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