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178章 双喜临门

进入九月,看房子的人多了。

海有田隔三差五的在附近转悠,带来了许多新的租客。

黎峰跟他说好了要预留房子,眼下房客们都往这里跑,陆柳加了点定金,先把屋子定下。

他们跟海有田熟悉了,给个定金,还留人在家里喝杯热茶,吃几个包子。

赶上晴天,过了饭点之后,陆柳让贺青枣到巷子里玩,过来拆一床被褥,拿来做棉衣。两头碰上,贺青枣捏着被子,对海有田又是一阵感激。

他是村里出来的,自小就没穿过几身好衣裳。还以为嫁个秀才,能有点体面。哪知成亲以后,日子过得还不如在娘家的时候。

早年他想着刘有理要读书,各项开支大,他冷了就往衣裳里塞稻草,能扛就扛了。现在知道刘有理的恶毒心肠,他往前想想,也都明白了。刘有理根本没考虑过他怎么活,有命就苟着,没命就算了。

刘有理走的时候,没拿被褥。贺青枣有被子盖,加上海有田送来的两床被褥,他这个冬天能过得特别暖和。拿出来改制棉衣的被褥,是家里的旧被子。

他犹犹豫豫,好几次张口,没能说出给海有田也做一身棉衣的话。他没法给外男做衣裳。只好说等过阵子,他给海有田送一坛子咸鸭蛋吃。

海有田笑呵呵应了。冬天没菜吃,他拿些咸鸭蛋回牙行,平常能下饭。

陆柳坐旁边,把兔毛缝到衣裳边缘,给棉衣滚个毛边,时不时拿到小麦和壮壮身上比划,怎么看怎么好,越看越有劲儿,赶着做好,给他俩穿毛茸茸的小衣裳!

他也跟贺青枣说话。他最初缺冬衣时,娘还提醒他了,棉衣之外,还要做棉裤的。

他说:“枣哥哥,你做完棉衣,再制一身棉裤。留些棉花,再做两双靴子,平常换着穿。这些制完,棉花就不多了,你看着做个棉帽子戴戴。”

贺青枣都听进去了。他的新生活很好,很有盼头。

只是九月了,乡试结束,去赶考的书生们都该回家了。他怕刘有理还来找他。

九月中旬,有一场大集。

王猛和大强到家里做客的时候,陆柳给他们画了饼子,让他们一定来长长见识。

还没到日子,他们就提前过来了。载了很多货。

菌子之外,还有蜂蜜、皮毛制品、名贵药材。

蜂蜜和皮毛制品都拉到陆柳这里,药材放到码头铺面,菌子则在码

头租仓房。

本次来的还有寨主家的大孙子黎飞今年才十二岁浓眉大眼的一身虎气眼睛很亮一看就是个机灵孩子。

家里住得下陆柳一并安排了。

当天摆酒给他们接风洗尘。

都是自家兄弟黎峰不跟他们客气。吃喝完毕睡饱了歇足了全带出去干活。

尤其是黎飞对黎峰来说这跟培养下一代没区别以后要在寨子里主事的商号的根都在黎寨他把黎飞带在身边教。

大强和王猛就让他们干点糙活一起去贴冷屁股。

当爹的人了全都不要脸了。大强那么毒的嘴也会说漂亮话了。回到家里被王猛频频笑话。然后一帮人互相学着对方的嘴脸语气气氛很是欢快。

陆柳没跟他们出去就在书院附近吆喝着卖卖皮毛制品的衣帽。

在天冷的时候把保暖衣裳送到门前买的书生挺多的其中背心和护膝卖得最好。皮靴也是。帽子则滞销了。书生们不爱这种帽子。

蜂蜜在县城里卖过都是切开了卖。这是陆杨想的法子不用等着大主顾买下整个蜂窝让散客们把蜂蜜包圆。

陆柳让顺哥儿想个宣传的词往外吆喝着喊喊。顺哥儿知道怎么叫卖了能喊得顺溜最好喊不顺溜就拿语气来凑总之态度一定要热情。

卖蜂蜜不拘在小食铺。

书生们不爱太市侩的地方他们还制造了家的温暖感就跟县城的情况不一样。

顺哥儿思来想去决定在门口挂牌子。

他跟陆柳说:“大嫂其实我早几天就开始想了刚有了主意我给你说说?现在天冷了我们放下门帘好多客人都不知道我们家还开着门。但门窗打开屋里又太冷了。有什么法子能让客人们知道我们家还开着门呢?我们在外头挂了灯笼。但是只有灯笼又会让人误会。很多客人过来都以为我们家有堂食能点菜吃

这样可太行了!

陆柳把他大夸特夸。

牌子的样式需要想一想。

一块大木牌不够写上去不好改。每天贴纸也不行他们字不好看消耗也

大。

陆柳记得他去码头铺面时在铺子里看见的很多小木牌

陆柳又出来看在门口转悠比划。

铺面小横着一排挂在屋檐下不够显眼。最好是竖着挂一溜串下来高的矮的都看得见。

还能跟做虎头鞋一样在下方系几个铃铛随风有响声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铃铛对于食客来说太吵了点。那就做点小木头块让它们互相碰撞有声响不刺耳这便够了。

陆柳跟顺哥儿商量着来开关门的牌子只挂一个。这是陆杨的经验让客人习惯他们开门闭店的时辰风雨无阻。时辰不要变来变去。

他们离得近店里还住人这个可以定下。

往下就是汤羹的种类、早饭的类型还有几个能外带的小零食。

比如超级小馒头、咸鸭蛋、炒面粉现在还有蜂蜜。

中秋节时陆柳跟黎峰出门看花灯一路经过众多商铺见识了各类的显眼法子。他又到窗格边瞧瞧。

他琢磨着可以多做一面窗板。这面窗板用纸糊平常能防风在纸上写上“卖吃的”或者“门开着”。窗后放一盏灯笼。在纸上就能映出光。等到真正关门的时候就换上实木的窗板。

冬日里天色暗这个巧思能让铺面显眼一点和不会发光的木牌互相配合招徕生意。

木牌、窗格一并找木匠定。

弄好之前先拿块木板在纸上写放到门外将就着用。

下午陆柳看店顺哥儿出去吆喝陆续有人来买蜂蜜吃到次日顺哥儿也要跟着黎峰去大集附近转转。

他们六月里都去过大集未开市附近的小摊子就密密麻麻摆开了。

顺哥儿想拎个篮子装上蜂蜜去卖卖看。好卖就多带些不好卖就算了。

黎飞昨晚上听他们说牌子、窗子今天看顺哥儿要去街上卖蜂蜜看得心中火热火热的。

他跟黎峰说:“大峰哥你们到了府城都变得好厉害我也去县里的铺面玩过他们没这么多想法。”

王猛和大强也是点头。要说变化他们对陆柳的变化最为惊叹。

有时候看着陆柳说话都跟看见了陆杨似的。这俩兄弟长得像陆柳会办事

了又是跟着陆杨学出来的讲起话来真是一样一样的。

黎峰盼着能有几个亲近的兄弟到府城帮他顺着话头让他们好好奔一奔。

王猛早有想法满口应下。

大强则在这次运送蜂蜜的过程里愈发知道坛坛罐罐的难处一时不敢应下。

他们在山寨里往外运酱料的时候都觉着很难。从山寨到县城再从县城到府城这一路走的他的心都凉了。

陆柳低头想想道:“要么去问问洪管事?他们天天在码头出货最知道怎么运坛坛罐罐的了。”

在码头出的货并不全都是水路来回很多都走了陆路。比如他们家的菌子。

先走陆路再到码头。现在生意做大了除却码头的水路还有车马行和镖局的陆路。这都要运的。

黎峰听了笑眯眯的。夫郎有本事他脸上有光!

他说:“这点事不用麻烦洪管事我们这几天都在车马行蹲着找人聊一聊就行。”

大强给陆柳竖起大拇指“陆夫郎你脑子真灵光。”

早上就这一阵他们都要走了。

黎峰带大强去车马行让王猛跟着顺哥儿带上黎飞去民富路附近转转。

陆柳到铺子里忙过早饭就拿着纸笔列单子也借着海有田看房多的便利问过很多窗户的样式让赵佩兰描画描画全都定下来就能去找木匠定制了。

这事海有田接了挣个跑腿钱。他有相熟的木匠这单生意送过去还能挣个二十文钱。

家中有序的忙碌着在大集之前有好消息进门。

从省城过来的报喜班子到了!他们系着红腰带敲着锣鼓找到了谢岩的家给谢举人家报喜。

人来的时候赵佩兰正在择菜。

一群人吆喝着过来她还吓了一跳。

还是陈桂枝听见了这些声音里的关键词拉着她赶紧起来。

“别愣着了!你家谢岩考中举人了!这些都是来报喜的!赏钱呢?鞭炮呢?都买了没有?”

赵佩兰慌慌张张的她准备了些赏钱但没买鞭炮。

巷子就这点长两人说着话报喜的人就到了门前。

等赵佩兰进了屋他们才赶着再贺喜一遍。

“恭喜啊!您家儿子取中举人了!是今年的解元!”

赵佩兰听得眼泪直流嘴里连声说好旁的招呼都慢一步。

陈桂枝让王丰年把孩子

抱到屋里,让陆二保去铺子里喊人,把陆柳叫回来支应,她赶着把赏钱给了。

门前鞭炮声炸响,巷子里有几户人家出来张望。

报喜的人有经验,鞭炮声里继续敲锣打鼓的贺喜,让来瞧热闹的人都知道谢家出了个举人!

陆柳急忙忙跑回来,跟着娘一起招呼人。

这些从府城过来的报喜班子,不在这里多留,要趁着时日尚早,再跑几家。

拿了赏钱,喝了茶水,答了陆柳的问题,告诉他乌平之和刘有理也取中举人了,便转道往别处去。

陆柳追着问他们:“刘有理住哪里啊?他跟我哥夫是同窗,我问问地方,他们好聚聚。

报喜的人也没多想,把他们打听来的住址告诉了陆柳。

刘有理还住府城,给的地址是府学。

陆柳点点头记下,返身回家,跟爹爹一起抱着孩子,过来给赵佩兰贺喜。她可算是熬出来了!

赵佩兰笑着哭,眼泪压不住,屋里来人贺喜,茶水都自理,她去给谢岩爹上香,说说这件事。

谢岩取中的消息,传得特别快。家中的热闹,持续了数个时辰。

先是街坊邻居,再是一些相熟的客商。比如说登高楼的余老板、丁家烧刀子酒馆的丁老板。

让人意外的是,洪家也在当天送来了一份厚礼。洪老五抬来的,绫罗绸缎、笔墨书本,各有一抬。署名是洪楚。

谢岩考中了,商号的底气也有了。

黎峰等人在外听闻消息,欣喜若狂,大白天的就往家里赶,什么冷屁股,不贴了!

门前的鞭炮放了几轮,两个小宝听着响,又怕又要看,窝在大人怀里捂着耳朵,眼睛忽闪忽闪的。

等黎峰他们回家,上门贺喜的人就更多了。

都说礼多人不怪。听闻的商人们留份薄礼,放个名帖,结个善缘罢了。

也有有意结交的大财主,送来的礼很厚。

赵佩兰早前收过这种礼。谢岩爹考中秀才的时候,也有财主示好。她知道什么该收,什么不该收。

拿着大额的银票、多多的元宝,嚷嚷着要赠良田美妾的,全都不能直接拿。要等谢岩回家,让谢岩来决断。

那时谢岩爹说过,这些银子,都是买路钱。他们还得起人情,就能拿。要搭上前程,决不能要。

陆柳都看着,喊着要送美妾的,他都没好脸。

家里的热闹,也传到了小食铺里。来吃饭的书生们听

说陆柳家出了个举人,也问了两句,道声恭喜。

顺哥儿在铺子里守着,给人泡蜂蜜水喝,称做沾喜气。

这个喜庆持续了数天,才慢慢冷淡下来,被大集的热闹压过。

他们商号不去赶大集,但在大集之前极力宣传,黎峰贴的冷屁股有了回报,赶大集的客商,手里有点闲钱的,都会搭着问一句山菌。

部分客商对名贵药材感兴趣,这都是买来私藏或者送礼用的。黎峰耍个心眼,把部分药材捆绑出售。

比如人参,买一百两银子的菌子,才能去挑个好年份的人参买。这是他们商号的贵客。

这事办的,大家伙心里都没底。没想到忙活几天,人参都不够卖了!

码头铺面人多热闹,黎峰让大强再拿些野蜂蜜到铺子里来。

这次带来的蜂蜜不多,大强问过车马行的人坛坛罐罐怎么运送,心中有底,也大方了一回,带来的五十斤蜂蜜,都是作为赠品的。进店的客商们,都能割一块蜂蜜尝尝味儿。

现在下定,是什么价。以后单独买,又是什么价。明明白白。搭着商号的东风,大强拿到了五百多斤的蜂蜜订单。

这下把他给得意的,眼睛跟被蜂蜜蛰了一样,都睁不开了!

他们在外头忙着喜着,家中,陆柳也挂上了“点餐牌”,换上了漂亮的纸糊窗户。

这位木匠有心,窗户采用普通的格纹样式,但边缘的缺口,都刻着字样。照着点餐牌的名词,一样样镂空刻出来,用汤碗的样子做间隔,做出来很花哨。

乍一看,不大好看,挂到铺子里试用,里屋点上灯笼,到外头瞧一瞧,却很有看头。这个钱花得值!

这样的热闹里,陆杨和谢岩返乡了。

陆杨又晕船,下船后,身子十分不爽利。在码头就走不动道,谢岩扶他到铺子里歇歇脚。

黎峰老远见着人,赶忙应过去。

他们到铺子里一瞧,里外都是人,实在不适合歇息。

陆杨还惦记着生意,在谢岩去赶马车的时候,他问黎峰这是在做什么生意。

黎峰简要说了。

陆杨连连作呕,就跟听不得黎峰说话一样。

他抬手抚着胸口顺气,跟黎峰说:“算了,你是上进的,这生意做得好,我就不问了。”

等谢岩回来接他,黎峰叫王猛送他们一道,让谢岩转道去医馆瞧瞧。

“没见过晕船晕成这样的,你上点心。”

谢岩听进去了,只说好,没心思讲旁的。

出了码头,王猛赶车,谢岩和陆杨坐在车上,两眼张望着街边铺面,找着医馆。

陆杨不想去,“回家躺躺就好了,就跟上回晕船一样。我脚落地就好了。

谢岩没同意。上回条件不好,这次是洪楚帮着定的商船,船舱都没多大的异味,但陆杨比去府城时还晕。饭菜都吃不下去,给他煮个鸡蛋,他都嫌腥。谢岩就吃不出来腥味。

他俩在后面叽叽咕咕的拌嘴,陆杨在看郎中这件事上,争不过谢岩,也累得慌,过不久,就闭上了嘴巴。

王猛跟谢岩搭话,“大峰叫我来送你们,我还不知道说什么好,看你还跟以前一样疼夫郎,我就知道怎么说了,你没变啊。

谢岩说:“考举人是读书的事,跟我待夫郎怎样没关系。

王猛很欣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