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六月二十一,谢岩生辰。
赶着大集的东风,家里连着忙了一阵,再有逛花街的帖子,谢岩又要请同窗吃饭,顺延到了月底。
月底休沐,陆杨给他蒸了寿包,做了长寿面,找了个盒子,把玉料装着,给他祝寿。
今年大家都住一条巷子里,家中热闹得很。
早上的寿包,都拿了两个吃吃。叫了小麦和壮壮过来拜寿。
两个小娃娃话都说不清,是陆柳扶着孩子帮他们说的。
陆柳和黎峰送来了十八支狼毫毛笔,把谢岩笑得见牙不见眼,真是一点都不斯文。
黎峰当时就跟他讨要回礼了,等来年,他跟陆柳过生辰,要谢岩送画给他们。
谢岩笑眯眯答应了,说把他们一家人都画上,团团圆圆的。
两连襟笑呵呵聊了好久,气氛难得和谐。
中午都来家里吃饭,早饭后,陆杨就出门采买。谢岩黏着他,跟他一起。
他已经下了帖子,晚上在登高楼吃酒。
乌平之是他好朋友,中午到家里吃一顿,下午一起聊聊学问,差不多到时辰,两人再结伴去登高楼。
都是些书生,陆杨就不做陪了。
谢岩就早上这一阵特别有空,紧挨着他黏着。
陆杨拿他没办法,只好让他松手,“我来挽着你。你比我高,这样挽着我,把我架着,我脚都踩不着地了。”
谢岩还想矮身走路,装成个小矮人,陆杨不让。
“又长一岁了,走路端正些,像个大人。”
谢岩还记着陆杨说的,不喜欢他太高。
陆杨早都忘了,“谁让我家状元郎只竖着长,不横着长呢?”
谢岩由他挽着,嫌他挽得不够紧,笑一阵就要挤着他。
这黏糊劲儿,头顶的太阳能把他们晒化了!
陆杨出来要多买一些菜,有些硬菜来不及做,他就到酒楼买两份。比如说牛肉塔和酱肘子。
家里日子好过了,嘴里不馋肉,平常都没想着吃肘子。往年摆酒吃席,桌上都有一道肘子,他们习惯了,便买上两只。
牛肉塔上回吃过了。他们去民富路时点过,当天碰见洪楚,让人打包带回来了。放的时间有点久,味道不如刚上桌时好,也买一份。
陆杨再买了鲜鱼,打算做一道蒸鱼吃。有鱼跃龙门的兆头。
再是时蔬,豆角、南瓜、茄子、茭白等都买了。他看见有人卖鸡鸭,各
买了一只。鸡就烧着吃,鸭子炖汤。
屠户那儿提前定了货,今天过来直接拿。给他们留了猪头肉、猪耳朵,陆杨还要了两斤猪血,三斤猪肉,两斤排骨,三根腿骨。今天吃得好,给三只狗子也弄顿好的吃。
回家路上,把调料添一添,再买两块豆腐。到家就开始收拾。
黎峰把鸡鸭杀了拔毛,陆柳收拾鱼,顺哥儿帮着择菜洗菜,陆杨洗个手的功夫,备菜都出了两盘子。
谢岩生火,他就来掌勺。两口灶都用上,一边煮着大骨头焯水,一边炒菜。米饭在两爹那儿煮着,他们把三根腿骨也拿去煮着,弄完装罐子里,炖些汤水出来。狗子中午跟他们吃个肉菜,晚上就啃骨头喝汤。
两爹收拾的时候,眼皮子都在跳。
陆柳跟陆杨说:“他们肯定在想‘狗都比我吃得好’!哈哈哈,我刚嫁给大峰的时候,看他收拾认爹饭,心里也直犯嘀咕。
陆杨忙着烧菜,说话没回头,笑道:“那以后就让他们帮忙做狗饭,多做几次习惯了,就知道现在是在过好日子了,日常吃喝就舍得了!
陆柳笑呵呵应了,“等会儿跟他们说!
三个人备菜,收拾一会儿就弄完了。
赶着午饭的时辰,陆柳闲不住,拿了几盘子菜回家炒。
过不多时,乌平之过来,他们正好摆盘上桌。
谢岩说过了,今天不用带礼,乌平之来的时候,带个礼物,他还不高兴。
等乌平之把盒子打开,给他看里面的十对鸳鸯扣,又把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乌平之真是服了他。
他过来,正好十个人吃饭。两家的桌子拼一拼,坐得满满当当。
都是自家人,席间就黎峰喝酒,乌平之陪了两杯。其他人都喝茶。
两个小宝还不能吃这个,老样子,拿米糊糊骗一骗。
清早祝寿过,吃饭时只说说家常。
谢岩成亲以来,家中常常这样热闹。
在县城的时候,陆杨就会摆酒请客,那时候在铺子里,两桌都坐不下。
他的人生,从成亲开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一晃眼的功夫,他都长两岁了。
陆杨嫁给他的时候,他抗拒读书,忘了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要考个功名。
那年他是秀才,直到现在,他还是秀才。一切好像没有变化,但他知道,他已经大不一样了。
再等两个月,他所有的努力与期
望都能见到结果了。
谢岩倒茶敬娘。
他娘是个温柔性子这几年跟他相依为命不容易。
早年他没立起来让娘跟他一起吃苦受累是他不孝。
他也给乌平之敬茶。
他从前太不知事错过了很多也辜负了很多好在都捡回来了。
他再倒茶敬陆杨。
他们一路走来陆杨的辛苦之处他都看在眼里。
越往前走世界越广阔他们就越渺小。他们同舟共济要走得更远一些。
他一圈敬茶喝水都喝饱了。
陆杨摸摸他肚子听得见水声让他歇会儿再吃。
陆杨跟乌平之聊去省城的事“我想过去陪考顺道去省城长长见识。府城就这么繁华了不知省城又是什么样。”
他说他要长见识谢岩不好说不让他去嘴里还是怕他辛苦。
“两地离得近你想去以后有很多机会去这回就算了吧?到时考生多路上挤城里也挤你看不出什么。”
陆杨要去理由都想好了。
都说运河之上有水匪水上不安生。赶上科举考试的日子匪徒们不敢作乱他才好跟着出行。万一自己出门碰上个不长眼的这要怎么办?
这话也不吉利了谢岩把他说了几句再问乌平之路程。
沿岸去省城走水路要三五天的路程。
真不算远就看天气好不好遇没遇上事。
乌平之说:“我们去省城有住处。我爹置办了房子比较小住我们几个住得开。”
坐船赶路没有走陆路颠簸陆杨再跟乌平之说说细节这件事就定下了。就剩谢岩嘟嘟囔囔、嘀嘀咕咕。
众人吃饱喝足谢岩肚子里的水消化完了饿了盛一碗饭自己慢慢吃。
黎峰问他们:“要不要我送你们?”
乌平之说不用
谢岩也觉着不用。陆杨要跟他一起去省城少说要二十多天。这阵子家中要靠黎峰照料黎峰不在家里没个主心骨还有两个小娃娃这日子怎么过啊?
吃席简单收拾难。谢岩吃完饭还说帮忙收拾陆杨催着他回屋看书去。
距离考期很近了不用他干这些琐碎杂活。
家里人多黎峰多打几桶水上来三家都把盆拿来三
个人蹲盆前一个个的过水不一会儿就洗完了。
下午黎峰在家拿着泔水桶把门前的水道都清一清。
住在城里水道清理是一桩麻烦事。堵了道没法排水还要积出臭水日子没法过。
到六月底
说更新,记住域名caixs⊙com⒁(请来才小
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这条巷子里剩下的住户就更少了尤其是合租房空了一大半。
住在一条巷子里水道连着黎峰就一道收拾了。
陆柳帮忙洗完碗擦擦手拿着大蒲扇过来找他。黎峰干活他就帮着扇风。
到贺夫郎家门外的时候贺夫郎不好意思说他自己弄。陆柳让他别动:“没事这一条道都收拾了不差你一个。”
贺夫郎揪着衣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他回屋拿了几个咸鸭蛋给陆柳问他:“你们家里谁过寿?我听你们家很热闹。”
他还说过去玩也不敢去了。
陆柳说:“我哥夫的生辰家里吃了一顿。你吃了吗?”
贺夫郎自是说吃了。吃的什么他就没提了。
水道往前清陆柳跟着黎峰的步子往前走贺夫郎没跟过来站门口望着他们眼里都是羡慕。别家男人都不会嫌弃自家夫郎。
顺哥儿把碗筷收拾归整好端着自家的碗碟回家到巷子里听见陆柳问他:“都忙完了?”
顺哥儿点头“嗯杨哥哥要炖老鸭汤等会儿出来玩!”
再等一会儿陆杨也出门来了。
家里两个书生聊学问他跟娘都不在家里坐免得吵着他们。
炖了汤陆杨泡了茶。
家里没茶点他打算去街上买点。
陆柳忙着给黎峰扇风看看哥哥又看看男人陷入纠结之中。
陆杨不扫他的兴叫上两爹一块儿出门。
他难得空闲跟两爹出门逛逛去。
他们适应性不错手里有活干时辰过得快心里也踏实。
在村里的时候他们没跟几家亲戚往来搬来这里还要更热闹一些出门就能聊天、逗孩子。
陆杨问他们最喜欢城里的什么不出他所料两爹都说是卖早饭。
早上那一阵的忙碌他们需要分许多空闲出来准备。
比方说为了能有足够的鲜鱼陆二保在菜园附近挖了小池子养鱼。
他们没有养鱼的经验原先是养在盆里、水桶里养不了多久。
天天去买鱼很麻烦也不是天天都能碰到鱼贩子。府城
的酒楼饭馆太多了,有时去晚了,还买不到鱼。所以他们遇见了,就会多买一些。
为着让鱼住得宽敞,陆二保就跟养鸡养猪一样,给鱼圈出一块地,做个小窝。
王丰年照着鸡和猪的法子来,每天都要换水。赶上晴天,太阳特别大的时候,他跟陆二保还搭了棚子,给鱼遮阳,怕把它们晒熟了。
收拾鱼汤是最简单的一步了。为着每天都有鱼汤卖,他们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菜园里也长出了菜苗苗。种的时间短,长势不佳,吃几顿就没了。陆二保要多种些萝卜,到冬季,家里不缺萝卜吃。
陈桂枝说要做酸萝卜,这东西好吃,他们去摆摊,能卖得好。
陆杨听他们一串串的说,看他们眉眼间都有了神采,心里为他们高兴。
陆杨喜欢去茶楼买糕点,茶楼客量大,糕点上桌都是热乎的,跟糕点铺子里不一样,他去铺子里买,都是凉的。
到了茶楼,王丰年跟他说:“杨哥儿,过阵子,我跟你爹再攒点钱,就带你跟柳哥儿来听书。”
陆杨诧异:“怎么想到带我们来听书?”
王丰年说:“上次柳哥儿说过,说热闹,我们想来听听。”
他们俩没去过茶楼,不知听书要多少钱。
两人手上有几两银子,总觉着不够,平常不好意思开口问,怕两个孩子直接塞钱给他们。这阵子陆杨忙,马上要去省城了,他说攒钱没事,反正陆杨没空去。
陆杨感到新奇,带着两爹进了茶楼,正好赶上说书先生在讲《包公案》。等着茶点时,两爹频频看向说书先生。虽然前文后语不详,他们却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好奇。
平常连闲话都没出门听几句,故事对他们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陆杨给伙计递块碎银,使个眼色,伙计了悟,说:“客官,您要的酥饼还没出锅,要么坐下等会儿?”
陆杨就近坐,带着两爹也坐下。
两爹紧张兮兮的,绷着身子,左右瞄了好几眼,见没人说他们,才放松下来。
他们问陆杨:“杨哥儿,这要等多久啊?坐这里干等是不是不好?”
陆杨假模假样看看别的客人桌上都有什么,问他们:“要么我们点一盘花生米或者瓜子,再叫一壶茶?”
他们都吃饱出来的,喝不下去茶水。
想着这里是茶楼,不要茶水怪怪的,抬眸时纠结又犹豫。
陆杨就帮他们做决定
:“买一壶劣茶,上一盘花生米。”
王丰年捏捏钱袋子,说:“上好茶,给你喝好的。”
他们头一次跟陆杨来茶楼,上个好茶,让陆杨喝个舒坦。
陆杨听他的,点了一壶毛尖。
他后来喝过别的好茶,却忘不了毛尖的味道。
那是他第一次来府城,第一次进大酒楼。
跟谢岩吃个饭,饭菜都打包了,把茶喝完了。
说书先生还在继续,三人间或里闲聊,陆杨外向,跟着别的客人一起拍手叫好,问案情发展。
陆二保跟王丰年被好茶撑起腰板,能坐这里好好听书了。间或里跟陆杨嘀咕几句。
陆杨听过《包公案》,是罗家两个哥哥讲给他听的。
他能给两个爹解释解释前情,说说人物,还给他们剧透。
两爹听得连连点头,一时顾不上说书先生,眼睛都望着陆杨。
陆杨不砸场子,往后面再说,就是瞎编的,包公都上天拜见玉皇大帝了,跟玉皇大帝请来雷公电母,让他们下天雷,劈死坏种。把两爹唬得一愣一愣的。
旁桌的客人离得近,听见陆杨如此这般一番说,回头问他:“然后呢?”
然后陆杨要回家了。
这客人怔住,转而失笑,给他鼓掌叫好。
两爹不知道后面的故事发展是怎样的,当陆杨说得好,挨夸了,也笑呵呵的。
陆杨给过银子了,拿上酥饼、小麻花、米糕就能回家去。
王丰年问了价,怎么都要把茶钱给了。陆杨没跟他争。
陆二保问伙计:“听书的钱是多少?”
伙计笑道:“今天是秦二爷请大伙儿听书,下回您来,想听什么,您点一个,二钱银子听一回,满场客人都念您的好!”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过来听书,是可以不用给钱的。
这里没有他们想象的贵,要是客少,一壶劣茶,一盘瓜子,二十文钱,能坐一天。
他们神情恍惚的出了茶楼,站门口回望一眼,依稀听得见大堂里传来的说书声。
这半个时辰,像做了一场梦。原来他们手里的银子,早就够请两个孩子听书了。
回家路上,陆杨跟他们说起城里的大致开支。
没钱有没钱的过法,就像家里过日子似的。有钱就割肉买蛋,没钱就吃青菜野菜。
所有开门的店面,都有便宜货。
他们怀带几两银子,足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