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131章 他不是唯一选择

谢岩这次写的家书,和以前一样,图文并茂。

他去到府学后,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因他写文章时多样尝试,看书的主要种类没变,却更加杂,许多书籍他都要拿来看一看,让崔老先生看不懂。

崔老先生看他一个题目百样写,连看数日,终于忍不住,告诉他考官的喜好很好打听,年年考试之前,坊间都有人卖消息,也不贵,省省饭钱罢了,实在不用这样折磨自己。

谢岩说:“我管考官喜欢什么。”

他说完,看见崔老先生好惊讶,后知后觉意识到他说了一句很了不得的话,可能有那么一点点的迷人。

对,就是迷人。

陆杨说过,他认真默写藏书的时候很迷人。

谢岩当即把书本文章放下,盯着崔老先生看了会儿,把他的表情记下来,当时就拿纸笔作画。

他生怕陆杨欣赏不到他的威武姿态,换了很多角度去画。还用崔老先生的惊讶来衬托。

静室里没有镜子,难为他能想象出这么多角度的图。

陆杨翻开书信本,跟看故事似的。

往后再翻翻,发现同一个故事,好多角度,把他逗得笑不停。

多角度画完,后面还画了一幅后续图。

崔老先生拿画去看,听谢岩讲完这画的作用与去处,拿戒尺出来,打了他两下。

谢岩挨打了,心情不改,图画之后,就是长段长段的文字。

他告诉陆杨,虽然他还不明白“好文章”的定义,但他能肯定,他的方向没有错。

事后,崔老先生告诉他,考官的喜好,是一个骗局。每年考举人、考进士的时候,都有很多消息在坊间流传,大多消息甚至不需要花钱就能得到。

很多都是假的、胡编乱造的消息,这会扰乱对手的心,让他们在答卷时心绪不宁。但凡受到一分影响,文章就会少一分可看性。

可惜,崔老先生没有解释所谓的“读书人喜欢好文章”是什么意思,他只说这样学习是可以的,慢一些,稳当些。

谢岩隔了一页,说他刚才吃饭去了,然后继续写后面的,小和尚念经似的,把陆杨跟他说的话叨叨叨写了两页多。

他在后面画了个抱头痛哭的小状元,说他错了。他一听“慢”字,心就急躁起来。

今晚没写文章,只写了信件。他明日就改。

又隔一页,谢岩再续一段。

他哭唧唧,说他真的知道错了,他刚才去了写了一篇文章。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他不能等明日,他意识到了,他今天就改。

他想要陆杨夸夸他,他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

陆杨看到这里,到书桌边研墨,拿了一张纸过来,在上面写了百字夸夸。

画画和写字一样,越丑越要提笔,陆杨平时写字多,画画少,总说想学,看见谢岩的画作更想学,总也没练。

他稍作思考,把谢岩写的“不等明日,今天就改”看了两遍,在后面画了个丑丑的自己和丑丑的谢岩。图画歪扭,看不出意思,总之是陆杨在夸他家状元郎。

这次的家书,保持了相同的格式,以饮食起居为记录基础,在特殊场景做额外补充。

谢岩以学舍和静室为主,静室有了几幅画作,再就是学舍。

气温初降,还没特别冷,他能适应,不用出去住。

他找同窗们问过,说冬季太冷了怎么办,府学又不能烧炕,他们怎么过冬。

同窗们说,冷的时候才是寒窗苦读。受不了这个苦,还读什么书啊。

后面接了一行小字,像是谢岩在避人耳目,跟陆杨说悄悄话似的,小小一行字,写着他的吐槽。

谢岩说,他们怎么不冷死。

陆杨笑坏了!

他也在后面接上小小的字:“你说得对!”

书信本一会儿就翻完了。谢岩在最后一页,画了一幅府学的天空。

他从教室出来,抬头看见的。小小的一方天地,他站在那里,犹如井底之蛙。

他配个字:呱。

陆杨意犹未尽,又从头看了一遍。

想念会在心里埋下种子,它大摇大摆地在心间走来走去,挑拣着肥沃的心田,往下扎根。

人注意到它,不当一回事。以为长在心上的种子,越不过胸膛,会永远隔着肚皮,不透露分毫。

这颗种子长大的速度超乎想象,它以爱意为养分,日益强壮。它牢牢在心上扎根,粗粗细细的根将心脏占领。从此一呼一吸,都被掌控。

谢岩太直白、太坦诚,陆杨一点点放下那些难以言说的别扭,跟他细说想念。

他最近在抠墙上的稿纸,这是很怪的行为。

不过是一些废纸罢了,都糊到墙上了,撕下来都是碎末,还在指甲里藏灰。吃力不讨好。可他想撕下来。

在村里时,他们过得不好,那时很匆忙,那样冷的

天他们早出晚归风里来雪里去。他没把那里当家。

在铺子里时前面开门做生意后面住人。拥挤了些也不够方便他感到温暖却也不能当做是家。

这个小房子是租来的房主热衷搞群租房里面的格局乱七八糟可这是他们的家。

这里有他很多温暖记忆。他们在这里才能做自己。嬉笑怒骂都能随意。

是家他就想把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

他拥有的太少了。谢岩说

陆杨当时与他玩闹如今也在信上写:“我只有你们了。”

这世上对他释放善意的人有一些他当做亲人看待的人也有一些。可这些人都有家都有考虑。他不是唯一选择。

这封信写完陆杨放下纸笔不写了。

十一月里他要养膘。

家里顿顿有肉隔天就吃一顿汤希望谢岩回家的时候他能养肥一些。

他吃了饭又往外跑。

说着不忙事事过心。

黎峰把铺面定下了赶上年底寨子里的人有固化思想想要留在家里过年陆杨让黎峰催一催租子都交了早一天开门早一天挣钱。

冬季的菜是最贵的山寨里那么多吃的这个季节都在挖冬笋这时不来开铺子还等到什么时候?

等过完年百姓兜里的钱都花到别家去了!他看这些人一点都不上进!

铺子里不是以卖菜为主山菌进店会作为靠山吃山的铺面经营。一家铺面开张可以卖菜宣传扬名。这是陆杨的经验。而且卖菜真的大有可为!

再是作坊作坊要修成个小晒场和仓房。

年底就不用来人了他请人修缮来年直接用。

但不论如何今年一定要把开店的人给他送到县里来。

这家商号他入股了他到乌家裁缝铺找人定制幌子。

他把自家铺面的幌子拿来了要照着这个来。山货应有尽有。

定制两面一面是商号的旗子现在的旗子是临时制的很粗糙不气派。

再是铺面的幌子。铺面用了陆柳取的名字“吃得饱”。

陆杨给定金的时候稍作思考说:“铺面的幌子做两面。”

以后弟弟在府城开铺子还用这个名字。

赶巧乌老爷子今天在店里看帐。

掌柜的看幌子名认出他来请他去茶室坐。

陆杨过来看乌

老爷子的精神头很好问他:“伯父的身子好了?”

乌老爷子笑呵呵应是:“养了快一年了好药材吃着好日子过着该好了。”

他让人上好茶跟陆杨说:“听平之说你爱喝毛尖等明年上了新茶我让人给你送两包喝喝。”

陆杨不与他客气问他小马的事。

正好碰见省得他拿这点事缠着乌平之问不停。

乌老爷子说:“有信儿了要下个月才能送来。他没报价我估摸着他会抬价。”

陆杨还没见过坐地起价的他好奇:“这能抬多高的价?”

乌老爷子凭往年经验来推算应该会上浮个五到十两银子。

如果遇见别的买主要买两边抢着要价格更是说不准。

“他们还会带托儿真假难辨。你不知这是真要买马还是来抬价的。”

陆杨服了:“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他们生意做得大吗?”

乌老爷子笑道:“无奸不商。”

陆杨也笑了“算了等见面再说我看他有几分奸诈我来会会他。”

年底了乌老爷子也要去一趟府城他要查账。

今年不带乌平之去他查账就回来

陆杨问个日子见他没定下就说让他跟黎寨的人一起去府城。

年底路上不好走很多人因为一口吃的落草为寇多些人随行安全一些。

乌老爷答应了“我到时也去码头转转看看你们商号的生意。”

陆杨笑容更盛“您去了帮着指点一二他们都是山里出来的猎户以前就卖过猎物找过几个主顾哪里做过什么生意?那里人多又杂十个人能凑出上万个心眼我心里一直记挂着实在抽不开身不然我每次都要同行才好。”

话到这里乌老爷子问他明年要不要去府城。

“谢岩这样两地奔波不是事。”

陆杨想等年底再跟谢岩商量商量去是要去的什么时候去他还没定下。

到时会把乌平之请来一起谈谈。今年乌平之帮他们很多不能因有了更好的去处就把人踢开。

他看乌平之学习的劲头来年可能是一起去府城。

府城书院多今年结课明年再入学还是一样的读书。就是不知这样换书院、换先生会不会影响他学习。

据谢岩所说每位先生教书的

习惯略有不同,对学生了解过后,会因材施教。比重新跟先生磨合要好。

乌老爷子把话说开了:“去就去了,我们能理解。我家平之的资质一般,谢岩能在府学看到好文章,学到真本事,对平之也有好处。平之会去府城,应是四月后。上次谢岩给他留的功课,他还没写完,给他留的笔记,他还没吃透。

“家里打点到位,梅先生对他很上心,各处指点都细致。他就留在私塾,年底谢岩回家,再苦苦你们,你让谢岩多来我家,指点指点平之。等四月后,他提前去府城备考,再让谢岩看看他的学识,考前再努努力。

这些肺腑之言,听得陆杨无地自容。是他把人想窄了。

他起身,给乌老爷行了个晚辈礼,没把话说死,要等谢岩回家商量一下。

陆杨说:“我以他的学业为重,过阵子有了准信,我跟他会上门拜访。

再聊几句家常,陆杨说说商号的情况,乌老爷说:“你们分红太平均,没有大头,分得又散,一下这么多地方,小心人心不齐。

陆杨说:“算我们家跟我弟弟家合伙的生意,我们两家拿大头。别家都是入伙,听差遣的。拿一点分红,安置弟兄们罢了。

乌老爷子看他有数,就不多说,让陆杨去前面选两身成衣穿穿,陆杨怎么肯要?他推辞半天,拿了几根头绳走。

头绳是用碎布料做的,都是鲜亮的好料子。他过几天要去山寨住了,带些头绳过去,给弟弟送人用。

过后几天,陆杨就在铺子、作坊、家里三处跑来跑去,等十一月初十,黎峰等人来县城,把看铺子的人留下,陆杨让他去乌家接上乌老爷,再把银杏叫来帮忙。

看铺子的人是苗小禾和三苗,他俩年轻、机灵,没孩子,双亲有兄弟养,能出来奔一奔。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