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谢岩去上学了,日子还得过。
过一个年,人情走动、打官司、送礼,他们出门一趟,肉包子没少拿。
就这半个多月,卖出去的包子跟送出去的包子持平,基本没挣钱。
陆杨拿着算盘,手指如飞,越算越心疼。
他在这一刻,竟然有点理解陈老爹的抠门了。
这样花钱,是个人都心疼。
年节过完,生活再次回归正轨。
他清点账面银子,可以制定新年计划了。
原先攒下了七两银子的束脩,他给谢岩拿了二两银子,自己手里留了一两。这处银子只剩四两,空着三两的账。
因最近跟乌少爷接触多,陆杨看出来乌平之对科举一事的上心程度,相信他不会轻易抛下谢岩不管,束脩的事可以放心了。这银子他攒着,想着租宅子用。
他手里还有二两三钱银子,是用买猪崽的。
大伯家给了四百五十文钱,他已经交付一只猪崽,拿一百五十文钱放入自己的小荷包了。剩三钱。
两个爹给的二两银子,他还没用。猪崽也用不了这么多。
陆杨知道家中账务,想把银子在手里留一阵。等书籍印出来发售了,他看看要不要追加银两,算两个爹浅浅入一小股,挣一笔银子出来,把村里那个小破屋子修一修。
不说拆了重建,歪斜的墙壁、漏雨的屋顶,怎么都得好好整整。开春以后暖和了,有三个季节不用考虑衣物鞋袜,攒攒银子,蓄点棉花、布料,下个冬季,要穿厚实的棉袄,不再受冻了。
另外,他给陆林留了一只猪崽,陆林已经确定要养。
还有一只猪崽,等回村,看大伯家推荐哪个族亲,他们一手交钱,一手交猪崽。
这两头陆杨没得挣。
铺面上的银子数量才四两多。
竹笋的银子已经结清,后面进账,都是他自己的。
干货也是,他已经支付过货款,进账也是自己的。
山菌还没结货款,这阵子卖得不错,菌子泡发以后,洗洗切切炒一炒,不论是炖汤打汤还是炒菜,都是好吃的。
冬笋之后,山菌的销量也起来了。
山菌晒干了,不压秤,一斤有好些。
他根据种类,进货价是四文到四十五文钱一斤,卖出去都有提价。
进价比外头高,卖价和外头一样。菌子是六文到五十文的区间。
上回送来的菌子,
最贵的是青头菌,六十文一斤,不讲价。
总数也最少,一起才一斤多点儿。
黎峰说,这个菌子,寨子里的人都爱吃,一家也没多少,想着卖不出几个钱,自家早都吃完了。余下就这点,几家凑凑就这个数。
旁的菌子就便宜些,鸡油菌拿价是二十二文一斤,卖价二十七文。这个有六斤多。
余下是木耳和松茸的数量稍多。银耳又是一个价。
陆杨的记忆里,松茸贵过一阵,还是一朵一朵的卖。
那时候他听陈老爹说,有空回村一趟,可以从村里人手里买到便宜好货。因为村里有人跟黎寨人沾亲,能直接在山寨里买。
现在变了,松茸价格回落很多,还有点滞销,是最后卖完的,一斤才十七文钱。以前他去买,三十文一朵,还不能挑,去晚了还买不着。
陆杨摇摇头,县城里的富贵人家还是太少了。
穷人多,买不起,山里的东西又不需要人费心思培育,自然跌价了。
跌价狠了,上山一趟,捡回来菌子,晒干以后没多少斤两。上山的人又少了。
普通人家的食谱有限,吃得起的人家少,这些年始终没缺货,价格就没涨回去。
他有机会,要找乌平之问问,怎么才能认得一些外地的游商,看看他们要不要好山货。
府城的贵人比县城多,省城的贵人又比府城多,要是能卖到京都,这才真挣钱。
除了这些,就是最便宜的白蘑菇了。
白蘑菇有两种,一种伞盖圆圆的,一种是大片大片的。都是一个价,六文钱一斤。这两样走量最快,到店以后,比竹笋卖得快。
第一次拉来的菌子少,只有四筐。
后来那个叫三苗的人帮忙送了两次货,补货数量差不多。
陆杨炒酱也用了一些白蘑菇,这头一起算货款。
他要给黎峰结算一千三百二十文钱。
铺子里才补过货,肉、面粉、酱料、油盐都不缺。去掉这部分货款,还有个三两银子在。
竟然还不错。
陆杨摸摸下巴,对铺面生意有了另外的想法。
照他现在的每日结余,干货收入真是洒洒水,卖得多,就攒出个工钱。
最挣钱的是菜,不论是之前的萝卜白菜,还是后来的冬笋山菌,都很挣钱。
哪怕是野味抽个半成,也挣了一笔。
他得利不多,胜在销量大。
其次就是包子,累人
收获不小。
过了冬季菜价会回落但他们马上就能卖菌子酱了。
菌子酱利薄他分成不会多这一块主要是扶持弟弟。
但这处扶持好了他可以拿到更多的山货、野味不能稳定供应就定个日子他要搞个“野味日”打出名声让人知道买野味首选他家。
除了菌子酱
天暖以后村民农忙很少出来卖鸡蛋。
鸡蛋也会因为天热不耐放价格随着季节回落。冬季的高价不会有了他可以再请人采购鸡蛋。
陆林就很合适。他又不会下地干活最近嘴皮子练出来了到时就让他去收鸡蛋隔三差五来一趟铺子里。顺道带些时蔬过来。
鲜鸡蛋拿来卖卖不出去的他拿来炒鸡蛋酱。
以周边邻里对菜的需求来说鸡蛋应该不至于放坏。
春季又可以挖春笋了让弟弟多多收笋子。
他不会嫌菜少到时候他也会主动联络县城的饭馆酒楼还不信卖不出了。
正好开春播种让他们也在村里宣传宣传良田就不提了自家小菜园就侍弄好全给种满。
就那点地侍弄好了换银子农忙的时候可以割几斤肉吃划算!
这里账目算清楚陆杨心里盘算不断过了会儿他过去盯着干货篓子对这些瓜子花生真是犯了难。
突然他灵光一闪回屋里把谢岩收拾出来的、明确不要的可以拿来糊墙的稿纸拿了一摞到前面。
他用稿纸包瓜子、花生一包有个二两、三两左右包好以后一包卖三文钱、五文钱。
他喊陆林:“林哥哥过来帮我包瓜子!”
陆林听了声过来还不大敢拿纸。
纸墨贵重他怕这些有用。
陆杨说都是废纸:“阿岩收拾出来不要的让我糊墙用我一直没空闲这不刚算账过了年节瓜子花生都卖不动了我想了个法子把它们散装包好门口吆喝一声客人方便买。要他们专门进来称瓜子吃那可太难了。
“等有人来买别的东西我们搭着问一句五文钱的瓜子买不买。指给他看再说还有三文钱一包的瓜子。瓜子算价格一斤比肉还贵一般人舍不得经常买来嗑我们就散卖三文钱、五文钱的他们听着没那么多拿起来就能走也没犹豫反悔的机会。”
他说起这些事嘴皮
子张合不断话很密:“下个月有童生试我到时候让乌少爷也把稿纸留给我我们得了空就包瓜子花生到时去考场外头卖那里肯定有很多人等着考生出来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嗑瓜子这都是生意。”
陆林听他说话两手不停耳朵都要竖起来了“你心思真活怎么这么多主意?”
陆杨还有主意呢:“你听说过没有?考场检查吃的带个饼子都要掰碎了检查既然如此那不如直接带粉末进去。我新买回了一批面粉你会炒面粉吗?炒完以后我们也分装好这些就不方便拿稿纸了我找阿岩的便宜纸来用。他们就进去考一天带一顿饭垫吧垫吧就行每一包包个三两炒面粉卖它六文钱一包!”
一斤面粉也就这个价。
陆林停手给他竖起大拇指:“你肯定会发财的。”
然后继续包瓜子、花生还问:“红枣要包吗?”
陆杨稍作思考叹气:“不包了。真是一般人家哪舍得吃零嘴。哎。”
他手上忙活新年计划也制定完成。
铺面需要有特色等弟弟和黎峰过来送货他一定要把“野味日”谈成。
山寨那么多猎户再不济给他送几只山鸡野兔也行啊。
除了野味以外山菌需要有独特性。
以后贵价的山菌像青头菌、银耳最好都能卖给他。
卖给他县城别家的铺面就会缺货。
缺货了市场就是他来定。
一般常见的数量很多的菌子就算了。普通百姓也要吃他不会下手。
但难得的、非常好吃的山菌这一看就是给贵老爷吃的东西
铺面位置问题卖菜可以提高客流量但都是附近街坊的生意菜再多就会坏了所以就西边四个村子收货就行。
余下就是包子了。
包子是铺子里唯一的手艺别的东西都是从别人那里采购会有断货风险但包子可以风雨无阻的卖也确实能挣钱。
陆杨卖包子以来听见最多的话是包子太贵了。
连隔壁的丁老板也说贵。
都卖了这么久别人家的肉包子也是这个价他不能降价。
他想做小包子一个大肉包子五文钱小包子可以做小点中和一下成本再计价。
他之前做过小包子两个小包子比一个大肉包子的用料还要少一点。包子的利
润在那里他可以稍微让一点五文钱三个小包子。
五文钱三个和五文钱一个摆在一起对比就出来了。
做小包子他也要坚持把酱肉包子、皮薄馅厚、每只都透油的名声打出去这样才好与别的小摊贩区别开来
铺面就这些事。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今年年底之前他就要找个小院子租下来。
他以前就住街上的知道价位。
谢岩读书不能住太嘈杂吵闹的地方环境清幽的年租在十二两银子以上。还不能纯看租子住进去以后家具、锅碗这些杂物都要添置得留出十五两银子才够数。
就看卖书能挣多少钱了卖书顺利这些计划都能超前完成他们可以早点有个小家。
到时租院子就离书院近一些。谢岩平常想回家住也方便。
他顺道教陆林:“日子都是一天天的过但我们不能糊涂着过好日子不会突然落我们头上先要想好要什么再看看我们现在有什么然后努力奔一奔。奔的方向就是计划了。像你们小两口来年想要家里宽敞些置房的银子就是奔头。养猪可以攒一些帮我收菜、收鸡蛋也能攒一些。秋收的时候我带丁老板过去看粮食他满意了你们收成又能挣一笔。”
一笔笔的零碎小钱可以攒出大钱。
说起这些陆林也有话想跟陆杨说。
“我之前看你弟弟他们在寨子里开小铺子也有点想法你说上溪村能开起来小铺子吗?”
陆杨直接就摇头了:“难。黎寨能开是因为黎寨远来回三四十里路他们能把柴米油盐兼顾着就不会愿意出来。上溪村离县城太近了你们每天来回跑应该有数。”
陆林叹气。上溪村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不像黎寨靠着一座山怎么都能掏出宝。
陆杨说:“村里没宝贝你们可以自己造个宝贝。”
陆林好奇:“怎么造?”
陆杨说:“我们这儿种小麦对吧?一年两季可那么多人还是买面粉吃为什么?石磨太少一家人干不出名堂。费时误工。到头来还不如卖了粮再来买面粉。差价算出来比把人耗在磨上划算。但如果有个磨坊呢?”
陆林都听呆了。
可真敢想啊。
磨坊……
好像真的可以。
他都不想回村子里了想在陆杨身边多待几
年,学点真本事。
有了本事,他脑子灵活了,也能想挣钱的法子。
聊一阵,他俩把铺子里所有的瓜子花生都装完了。
陆杨闲不住,这就拿个小箩筐抱着,在门口吆喝。
“卖瓜子!壳薄仁大的炒瓜子!三文钱一包!吃瓜子啦!焦香甜蜜的瓜子!三文钱一包!
他精力不如从前好,喊一阵,零碎卖出十多包,就有点犯晕,陆林过来替他,也跟着吆喝卖瓜子。
差不多到中午的时辰,陆杨去后面帮忙做饭。
赵佩兰还是怕生,平常爱在后面忙活,灶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张铁揉出来的面团,她一团团的收拾好,有空就会练练包包子。
陆杨到灶屋,张铁就去前面看店。
赵佩兰看陆杨小脸煞白,问他:“你是不是又想事情了?
陆杨摸摸脸:“这么明显吗?我就是去门口喊了两嗓子。
赵佩兰嘀嘀咕咕念叨他:“怎么闲不住?别人都想躲懒,铺子里都有两个帮工了,你歇歇啊。
陆杨就是忙惯了,闲下来反而难受。
而且他有些想谢岩了,也不知谢岩在私塾里怎样了。忙起来就不会老惦记了。
赵佩兰看他脸色不好,跟他说:“等吃过饭,我跟你一起去医馆,问问丸药制好了没有,你还是要吃药养着。
陆杨应声,说:“我自己去吧,您歇个午觉,早上起太早了,中午不睡觉,人没精神。
陆杨就不睡了,他现在睁眼就是天亮,再没看过半夜的月亮了。
赵佩兰看他能走能说的,稍作犹豫,答应了。
铺子里吃饭换班,陆杨吃完,到前面把陆林换下来。
陆林再回去,把张铁换下来。等张铁吃完,陆杨就出门去医馆拿药。
他走在路上,总感觉有人跟着他。
左绕右绕的,他当不知道。进了个拐角,他不走了,就靠墙等着,然后看见他家状元郎偷偷摸摸地跟来。
陆杨当即笑了。
谢岩尾随经验不足,才转过弯,就被陆杨抓了个正着。
这书呆子没半点书生样子,也没书生架子,过冬的时候,为着保暖,姿态很像个小老头。在家里悄悄躲墙角看陆杨的时候,也是鬼鬼祟祟的,一点不君子。
如今更行了,他都会悄摸跟踪了。
“你在私塾里,就学的这个?
谢岩干笑了两声,似乎还想装作没
有碰面,转身走掉。
陆杨挑眉:“你敢走?”
谢岩不敢走。转身的动作都没结束,一听这话就往前跨步,到了陆杨面前,拉他手都小心翼翼:“你别生气,我算着日子,该去医馆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