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行》
尚书台官署内,文官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前堂内,董太后从帘幕后缓缓转身走出,端坐在为首的筵席上。她先是巡视了一圈站在堂下的文官。这些文官泾渭分明地站成两排,一派是以杨竣为首,另一派则是以袁旷为首。而由她提拔的荀氏子弟此刻安安静静地站在末排。看到荀氏子弟,董太后心里总算是变得踏实了许多。她昂首高声,开始了简短的会议。“今上天不显,宇内不安,遭天降罪,帝室多难。诸君世载明德,应期作辅,固为社稷深计,宁负圣躬。朕依窦后故事,临朝称制,匡扶社稷,众卿以为如何?”董太后得意洋洋地望向堂下众人,自以为搬出汉朝旧制便可以高枕无忧地效仿窦后把握朝政,却不料杨竣第一个杀出来,义正言辞地驳斥。“太后陛下,臣窃以为兹事体大,关系国体,不应过急决断。陛下资历尚浅,若贸然行政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终招致祸端。”董太后听完这番话,眉峰倒竖,正欲拍桌呵斥,但是一想到杨竣是朝中重臣,身后势力盘根错节。日后协儿践祚还需要他们扶持。又将高高抬起的手隐忍地缩回膝上,转而换了和缓的语气发问。“窦太后当初临政也是初涉政事,为何朕不行?”阶下的杨竣抬眸,转过头看了一旁的袁旷一眼。袁旷也看向他,二人相视交换了下眼神。他们在互相试探彼此的态度。现在看来袁旷和他站在统一战线。他挺直了腰背,正色道。“今时不同往日。前朝诸王叛乱,国祚不稳。是以窦后临朝听政,辅佐朝廷。今上春秋正盛,小病微恙。臣窃以为太后言行无所出,苟如政令,犹恐天下州郡之起,为祸矣。“杨竣屹立在殿堂下,身影笔直,他身后的文官纷纷出列附言。“臣附议。”一时间声音排山倒海般在寥廓的殿宇间回荡。董太后怒不可遏,高声喝道。”怎么就今时不同往日,无所凭借了。你们看看如今的汉家江山,前几年各州郡闹匪患,这几年又是逆贼横窜。你们不去剿匪,倒蜗居在都城和我一个老妇作对。这难道就是你们口口声声说的君臣道义吗?“董太后拿出君臣道义,倒是暂时杀了杀威风。杨竣身后一部分文官犹豫片刻,终于不再站在他身后,而走向中间。一旁沉默了半晌的袁旷终于发言。他慢条斯理地振了振袖,又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镇静道。”还望太后陛下自爱,莫要为了小事迁怒而损害玉体。老臣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董太后怒火稍微平息,暂时维持着平和的神情,缓缓道。”请说。“”从开国至今,董氏封侯者几?“董太后愣了愣才开口。”吾未有所闻。“袁旷一脸自信地继续追问。”倘若您登临大宝,可设想过董氏子日后的处境?也许您能凭借至高无上的权力暂时为他们牟取荫官。可是董氏三世以后又该如何自处呢?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焉守金玉之重?“”卿所言甚得理。“董太后愕然。这话不无道理。袁旷是在用董氏的前途告诫自己。前朝窦太后虽然凭借家族豪势只手遮天,但是最终也落得个株连三族的下场。倘若用董氏的身家性命换取暂时的荣耀,自然是不值得的。可是她不甘心,邓太后不也同样临朝听政最终还赢得了满朝声望。她咬咬牙,决定再做出一次博弈。“那如今圣上微恙,朝堂政事该交予何人?大皇子幼冲,卿以为何人之宜?”“大皇子幼冲,为何不能掌管政事?昔日显宗十四继成帝业,吾儿为何不能独当一面?”洪亮而清晰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是皇后的声音,群臣见状,纷纷让步退出一条路。皇后闲庭信步地走进大堂,高昂着头。她先是淡淡地扫了上头的董太后一眼,又欠了欠身。董太后被这半路杀出来的皇后气得不轻,面上看着仍是一派和善的模样,手却已经攥得青紫。“皇后,朕又没宣你,你来作甚?身为皇后,居然连妇姑之礼都不熟识?“董太后冷笑道。”太后,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臣以为应当废长立幼不可取,应依皇后言,由大皇子监国。“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个叫孔和的不嫌火不够旺,还往里头加柴火。董太后气急败坏指着陈皇后大骂。”皇后无德,能教出什么好儿子。若是国朝因此倾覆我看你们谁来担责?“”那也应当遵从宗庙礼法。“孔和斩钉截铁地说,丝毫不给董太后情面。董太后被气得说不出话,最终还是做出了退步,挥挥袖示意这场会议的结束。公卿百官向太后行礼后依次退出了大堂。光熹元年,皇帝病笃,大皇子监国,掌管政事,然而实权落在他的舅父陈大将军和陈皇后手里。陈皇后又效仿和熙皇后在宫中东观开设学宫召诸世家子弟入宫侍读,陪伴在大皇子左右。原本清冷的东观这几日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那些得了召的世家子弟的马车停在宫门口。那些马车上雕镂着精致的花纹,有离虎纹,云纹,朱雀纹。豪奢者甚至在马车上挂满宝石美玉。有的内侍就通过马车的装饰来猜测主人的家世。”呵,这是哪家公子,这是恨不得把家底都穿身上吗?“姜离和大皇子站在高楼上俯瞰着宫门前喧闹的场景。大皇子指着一个浑身珠光宝烨之气的少年津津乐道。姜离顺着他的手指的方向望去。心中凛然。居然是他!是那日在园中遇到的少年。少年浑身上下都装饰着珠宝,就差没有在衣服上镀金了。繁重的玉饰在和熙的日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少年在众人中显得格外出众。呃,像是个灯笼?”带这么多宝石,也不怕把自己腰折了。我母后都没敢让我带这么多宝石。“大皇子在一旁嘟嘟囔囔。姜离听了他的话,又联想到刚才的灯笼,忍俊不禁地捂嘴偷笑。”阿离,你说。这人是出自哪个世家的。“大皇子歪着头问道。姜离深思片刻。这般豪奢,东京除了袁家就是杨家,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能把家底穿在身上的了。”也许是袁氏子弟?“大皇子转了转眼珠子,疑惑道。“可我记得这批人名单里面并没有袁氏子弟?,除了袁氏,那也只能是杨氏。莫非是那个被老爹拿着烧火棍追出家门的杨濯?“姜离听了他的话,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