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这天,谢星珩浅浅午睡了会儿,醒来已近黄昏。
他喊了几声“小鱼”,没人应声。
又喊了几声“老婆”,还是没人。
奇怪。
他起床,穿好衣服,出门去找江知与。
到门外,左看看喊一声“小鱼”,右看看喊一声“老婆”,突然想到“袭人寻宝”,喊着喊着,自己先笑了出来。
恰好江知与回来瞧见,便问他笑什么。
谢星珩跟他说:“你听说过寻宝吗?”
江知与知道。
寻找宝贝的意思。
谢星珩笑道:“小谢寻鱼,知道什么意思吗?”
江知与经受不住谢星珩的说话方式,总会想跑,心里又很喜欢。
他站在落日余光里,脸上被打了一层橘黄的光,借着羞赧,他低头掩饰心虚。
下午,父亲把他叫去商议事情。
开放农庄,接管难民这件事,只能他去操办,不能让谢星珩插手。要他强势起来,不要被迷得失了心窍。
他知道父亲一片苦心,又对谢星珩感到亏欠,事情谈完,他紧赶着给谢星珩收拾好了书房,作为补偿。
江知与定定心,跟谢星珩说:“我把书房收拾出来了,堂哥送了很多书,我从库房拿了一方云台歙砚,你来看看喜不喜欢?”
谢星珩:“……”
你好像我的教导主任。
他跟江知与说:“我饿了。”
没想到江知与也会撒娇,“可是我收拾了一下午,砚台我挑了很久,你真的不看看吗?”
桃花眼本就多情,被他眼巴巴的瞧着,谢星珩明知是美人计,还是心甘情愿的上钩了。
“那我们去看看吧。”
听风轩做了隔断,小院之外,有几处错落有致的小楼。
视线再远一点,可以看见楼外还有更高的院墙,那是整座江府的边界。
小楼都是二层高,一共五座。根据谢星珩对这个时代工费材料的了解,整座听风轩的造价应在五百两上下。
用材好一点,工费被坑一笔,可能会有七百两。
江知与给他介绍:“有观景楼、暖房、两间客院,再就是藏书楼。”
藏书楼二层,做了五面大书架。前年,闻鹤书斋开业,江承海一并送去当贺礼,都给搬空了。
一楼是江知与读书的地方,小哥儿的教习简单,他也过了启蒙的年龄,现在看的多是账本,怕谢星珩觉得俗气,他挪到了二楼,书架上就剩下科举读物。
谢星珩初来丰州,为生计典当的书籍都拿回来了。
趁着好日头,都晒了一回。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中间许多新书,都是江致微从书斋里挑的,认为谢星珩缺少的书。
谢星珩一阵眩晕。
天呐。
什么叫望夫成龙。
他被江知与拉到书桌后。
桌上铺了宣纸,用一副紫檀竹节镇纸压着,笔架上一排九支笔,三支狼毫三支羊毫三支紫毫。
墨条摆了一盒,没有明显特征,谢星珩认不出,观成色,也是上品。
江知与看他对书架不是很满意,见了文房四宝,更是面露菜色,试探着问:“我给你研墨,你开笔试试?”
谢星珩快要哭了。
“夫君……”
江知与没忘记这件事,“你不要叫我夫君。”
虽是招婿,但他心里是把谢星珩当夫君看待的。
谢星珩:“……老婆。”
江知与:?
他眨眨眼,“老婆婆?”
谢星珩不纠结称呼了,“小鱼,我要是考不上……”
他提了几次,江知与当他是压力太大。
眼下正心虚,说什么都依着。
考不上就考不上,反正家里养得起。
而且相比功名,他更喜欢谢星珩的性格。
“我以为你会喜欢。”江知与如实说。
父亲和堂哥都说谢星珩定是爱读书,也肯钻研的。
谢星珩抓住机会:“我现在更喜欢你。”
江知与不接话,把砚台拿给他看,又让他挑墨条。
他学会了避开谢星珩的视线,以免被撩拨得找不着北,但红红的耳朵藏不住,听见谢星珩轻笑,更是烫乎乎的。
砚台是云纹方砚,很规整的形状,云纹刻到了砚堂中,边缘云纹浅浅,浑然一体。
谢星珩挑了最左边的墨条,红袖添香在侧,他提笔没有文思,写了“小谢寻鱼”四字,成功把江知与逗破功,再端不着架子,一双眼睛水灵得很。
他又一次跑了。
晚饭全家一起吃,江承海给知县府上递了帖子,明天去拜见。
他目光看向谢星珩,谢星珩很上道:“您带小鱼去。”
江知与闷头吃饭,听到这里,胡乱给谢星珩夹了好几筷子菜——他暂时不知道谢星珩的口味,想着男人多数爱吃肉,就给他夹了许多肉。
肉块肉片肉丝,三两下就给谢星珩碗里堆得冒尖尖。
江承海:“……”
小鱼也忒老实了。
江知与也很紧张。
他这些年学的东西多,父亲教他做生意,爹爹教他料理家事,都是家里这一亩三分地。
陡然摊上事,要他主理,第一步就是见知县,他心里没底。
是夜,夫夫俩早早洗漱完,躲进帐子里。
屋里放了一盆冰,扇子轻摇,凉气流转,倍感凉爽。
江知与平躺着,姿势端正安详,双手交叠于腹部。
天热,他只扯过薄毯搭着肚子。
谢星珩守着他的规矩,隔着距离睡他旁边,单手支着脸侧躺,另一手缓缓摇着扇子,给江知与做临时培训。
“难民惨不惨?你看了难受不难受?”
江知与点头。
难受得紧。
前几批难民到城外,他家布施,他亲自去的,一回来就哭,感觉很压抑,父亲就不让他去了。
谢星珩又问:“我们成亲,是为了破你的命格,给你隔代的宗亲挡煞,这事儿你知道吗?”
江知与忙解释:“这是假的,我爹……”
谢星珩用扇子轻轻压住他唇色健康的嘴巴,“我知道。”
“从消息传出去开始,这就是真的。不论你对爷爷奶奶是什么感情,你现在都是孝顺孩子。”
江知与侧目,见他没动气,便听话点头。
“……安置难民,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谢星珩把他的抗拒看在眼里。
心里更新信息:江家内部的关系,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一些。
谢星珩说:“没关系,只是借你三叔的名头用一用。”
知县给江承海面子,八成是因为他背后有个当京官的江老三。
善心是幌子,是最后“论功行赏”的依据。
孝心则是主力,是计划顺利实施的催化剂。
“不用提多,稍带一句。记住了,你本来就善良,看见难民处境难受。再者,江家在丰州,多受知县照拂,你一直很感激,希望能有机会为他分忧。最后浅浅带一句,算命的说你命中带煞,你也想积德化解。”
纯粹的善良,做不出这么有魄力的事。
马屁谁都爱听,应付上级尤其如此。
最后绕到核心点,提一嘴命格。一来让常知县记起江老三,二来把江家此行的目的,转化为江老三授意,想要博好名声。
名声归江家,政绩给常知县,功劳算小鱼头上,谁也不落下。
这样做,还有一个长远好处,江家大房的孝名会传扬出去,三房带着两老,都不好反驳。
以后京都发难,就不敢打明牌。否则就会有人问一问:那你说,他们接管难民做什么?
江老三总不能发疯掀桌。
当然,话说得再漂亮,理由站不住脚都难以服人。
这一计是最浅层的场面话。常知县能在经济富裕的县里做一县之主,脑补能力——揣摩上意的能力必须及格。
解释不清楚的部分,全甩锅给江老三。
上级没必要给下级解释清楚,就看常知县给不给面子。
谢星珩一番梳理,让江知与有了熟悉感。
和他爹爹教他的,怎么在社交里获得人脉与利益一样。
后宅的夫人夫郎们,是维系各家感情的关键。
夫君们有更紧要的事情做,没空一直处理人际关系,到了要用的时候,再去联络就迟了。
江知与还未嫁人,跟着爹爹去过很多茶会、花会、寿宴,在同辈的哥儿姐儿里锻炼过。
他还有一个优势,他三叔是官,他去过几次京都。多年吃亏,他知道怎么跟三叔说话最合适。
常知县也是官,虽比三叔官职小,可他跟自家关系远,相处起来差不多。
大不了,他把常知县想象成老阿叔,当他是后宅夫郎就好了。
这样想着,江知与轻轻笑了声。
他记得谢星珩爱听夸夸,这便夸道:“小谢,你真厉害,什么都懂!”
谢星珩放下扇子,坐起来活动胳膊。
江知与懂事得过分,知道他是支久了,胳膊酸,跟着坐起来,帮他揉捏捶按。
谢星珩舒服得眯眼。
算小鱼交学费了。
正事聊完,熄灯睡觉。
江知与躺了半天,没见谢星珩动。
他经常去镖局,知道年轻男人成亲以后,都会很黏人。
小谢现在离他远远的。
江知与侧过身,朝他靠近。
谢星珩听着动静睁眼:“小鱼?”
“嗯。”
江知与应声,黑夜里看不见他红红的脸,他就诚心发问:“你都不碰我?”
谢星珩失笑,胳膊一扬,精准落在江知与蜷缩的手边,“我不会,你做个示范,你来碰碰我。”
和洞房时不一样。
碰碰手一点都不缠绵。
江知与却很是心安。
他松开攥紧的手掌,手指量出的距离,刚好到谢星珩的手上。
谢星珩再进一步,把他手握着,预判了江知与的预判,提前用力,让他抽离失败。
“送上门了还想跑啊?”
这算什么送上门。
江知与陡然放松下来。
他想,小谢还是黏人的,也还是好性子。
只是更体贴。
次日,夫夫俩睡到自然醒。
江家早饭不一起吃,就没有晨昏定省的破规矩,除开新婚第二天的敬茶,后边都随意。
拜访常知县的时辰临近中午,不必着急。
江知与只需穿戴得体,就能随父亲出门,其他物品他父亲会准备。
他今天戴抹额,一般有重要场合,又必须他出面见异性,他会戴上抹额,遮遮孕痣。
谢星珩说他孕痣很漂亮。
不懂眉心痣的人有难了。
江知与摸摸脸,对着镜子把抹额系好,穿了一身水青圆领袍,问谢星珩合不合适。
他年岁尚浅,这回是“善心”作祟,打扮得稚嫩点才好扮演人设。
谢星珩跟他说:“你到了府上,适当任性一点,想顶嘴又不敢,憋着委屈,适时讲些车轱辘话。”
江知与:“……”
为什么你很有经验的样子。
谢星珩微笑:“读书使人进步。”
干活是干不了一点的,他现在就是嘴强王者。
-
城内拥堵,马车走不了,出门坐了一路轿子,再下来步行一段,走路去常知县府上。
江承海问他:“姓谢的有没有提点你几句?”
江知与想了想,没什么不能说的,便简略如实转告。
江承海:“……”
什么老油子。
江知与帮着谢星珩拉印象分:“他是看书看得多。”
江承海认可。
毕竟谢星珩那点家底,哪够他积攒这么丰富的经验?
看书倒是有可能。虽说家穷,买不了几本书。可姓谢的嘴皮子利索,也会做人,哄着同窗,拍几句马屁,借本书看看很容易。
江致微就收过一本谢星珩东拼西凑抄录的书。
趁着没到地方,江知与确认问:“我照他说的做吗?”
江承海点头,“还得随机应变。老李头想讨几份盐引,也在走常知县的门路。”
这是意外。
正常人料不到商户要插手。
两人到了门外,稍做停顿,整理仪容,拎着食盒,上前自报家门,被门房引入偏厅。
江知与第一次来知县府上,目不斜视,看眼前所及的风景。
知县府是三进的大宅院,过了门厅,是一面雅致的迎客松影壁。
进二门,沿着游廊朝东边走,上小桥,看高低有序的山石与青青流水。
池内金鱼成群,靠中央的部分荷花挺立,簇拥开放。
花树沿岸,落下一排斑驳树影。走在小石子路上,很是清幽。
下了小桥,就到了待客的偏厅。
门窗皆敞着,里间一张不大不小的四座圆桌,都是黄花梨木,花样简朴。
两侧墙壁挂着几幅字画,离得稍远,看不清印章,江知与观画工与字迹,非大家之作。
偏厅前后门相对,正后面是一处大平台,悬在池塘上方,从这儿出去,喂鱼赏花都是极好的。
府上丫鬟上茶,用的素瓷杯盏。
茶香浅淡,滋味涩而不陈。
是春季新茶。
劣茶。
江知与看向他父亲,江承海摇头,“没事。”
他便定心等着。
对商户而言,不论背景如何,权利不在自个儿手里,见了官员就要矮人一头。
常知县管理丰州,是他们顶头的上官,对他们不需太客气。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常知县来了。
他年过四十,人瘦长,留着一撮山羊须,眼睛湛亮。
他姿态开怀,平易近人,进了偏厅先笑呵呵说近日公务繁忙,视线却不经意在江知与身上扫了一眼。
他曾为小儿子请官媒,去江家说亲。
江知与招婿,丰州多少儿郎心肝儿碎?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
三人入座,江知与旁听。
他在人情上稚嫩,待人接物又是一等一的规矩,任谁都挑不出一丝错处。
又天生一副好样貌,出了名的乖巧。见了常知县后,发挥自身优势,像陪父亲见长辈的小孩。
有情绪波动,不像根木头,又懂事的不闹不插嘴。
谢星珩说的演技,对他而言有难度。
他不会装样,只会端庄。适当放开了些,勉强能混一混。
而且,他的确有小情绪。
父亲在他心里是很高大很了不起的人,脾性刚烈强硬,常跟他说,人在外面混,太软弱是会被欺负的。
可是现在,父亲对着常知县赔笑又陪茶,尽挑着好话捧着说。
他心里难受。
知县是七品官,三叔是五品官。
也难怪三叔能这样欺负他家。
正想着,常知县话锋一转,看向江知与:“你今天才是成亲第三天?”
丰州习俗,三天回门不包括成亲当天。
一般而言,回门前的三天内,夫夫俩也不会分开。
江知与反应快,没把这话当寒暄,立刻明白,这是他父亲说的“随机应变”。
他点头答话,先前憋着的心疼适时流露,眼圈儿发红。是个可怜样,一看就受了大委屈。
常知县眉头微动,“怎么?你夫婿待你不好?”
江知与没正面回话,思绪急转。
父亲说过,老李头为了盐引,也想帮县里解决难民的事。
他家此行过来,目的不纯。
相较而言,能看清所求为何的李家,比他们家更合适。
可常知县在他父亲说完计划后,是有心动的。
现在是对他这个“主事人”的考验,也是对江家目的的试探。
他要给出一个让常知县信得过的理由,还要表现出来他有主事的能力。
江知与努力让自己的身体松弛,显得自然、不紧绷。
他想到第一次见谢星珩的场景。
在闻鹤书斋,谢星珩作秀才打扮,看似体面,脸上脖子上,却有斑驳黑痕,是擦洗不干净留下的痕迹。
身上也是久未洗澡,闷出来酸臭味。
一个书生,一个秀才,还那么年轻,就这么进城了。
他嗓音略有颤抖:“我夫君是枫江逃难来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