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聊天内容无外乎就是“我若像他一样知道那些汉宫之事,定会比他还得单于器重。”“他一个纯正的汉人血脉,有什么资格得到如今地位。”“倚老卖老罢了。”之类的酸言酸语,闻棠注意到二人谈话中特地提到了好几次“长安”、“汉宫”等词。
大致可以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既嫉妒中行说,又很想成为他。
这两名看守的身份在牧场中人尽皆知,并非什么秘密,就连闻棠也知道一点。
二位俱是十六七岁的年纪,腰中别着一把青铜匕首的匈奴人名为呼稽,是株累邪一个小妾的远房亲戚,至于到底有多远方,这闻棠就不知道了。
另一人名为哈尔达,从身上的穿戴配饰到行为习俗都和纯种匈奴人无异,但长相却有些不同,眼窝浅,低颧骨,头发直。
哈尔达是汉匈混血,他的母亲是被虏到草原上的奴隶,生下他后因无法忍受匈奴的野蛮习俗,又过几年就郁郁而终。
在草原上,这种情况很常见,像他这样的人也很常见,哈尔达不用在日常吃穿这些方面费尽心思,可因为他是汉女的孩子,在累株邪的众多子女中是最边缘化,地位最低的孩子,日子过得并不好,平时都是被其他兄弟姐妹们欺负的对象。
对于自己喜爱的孩子,累株邪将他们引荐给右贤王,为他们未来的仕途铺路,可对于哈尔达,却只让他来看管这些被虏来的奴隶。
如果无法从外部打破一件坚固的事物,不如尝试一下内部攻克。
闻棠垂头不语,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根据他们二人刚才的谈话,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试图修复老累家的父子关系,使其“父慈子孝”。
突然眼前一亮,诶嘿,我有一计!
闻棠加快干活的速度,干劲儿十足,到了日落时分,她和其它奴隶一起领了飧食,和平常一样,是一碗热乎乎的酪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奶膻味,闻棠精心寻找一处地方,然后很珍惜地将其全部喝完,酪浆味道实在算不上好喝,仅能维持不被饿死,让她们这些奴隶没有多余的力气逃跑。
她喝地很快,喝完后唉声叹气了好一番,叹息时间之长,语气之重,典型一副“我是个有故事的人大家快来开口问询问解锁我的一百零八个悲伤心碎故事吧!”的模样。
但凡人群中有这种情况,一般都不会缺少一个捧哏的人,例如现在,她旁边一位和她同一毡帐的女奴隶见她这样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忍不住开口询问:“你这是怎么了?”
随后说出自己的猜测:“我知道了,你一定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祭祀而害怕。”
闻棠摇头回道:“并非此事。”
她面上落寞之情更甚,失落道:“我只是……想念长安了。”
“长安?”那人明显惊讶,原身性格沉默,所以她之前一直以为闻棠和自己一样是边境人,草原上的奴隶大都是从雁门、上郡、朔方等边塞郡县掠夺来的。长安户籍的也有,但却很少,至少这附近周围几个农场是没有长安人的,“你是长安人?”
“嗯。”闻棠回她,随即开始瞎编,“我母亲是汉朝农官之女,我父亲是廷尉府中官员,平日多受廷尉张汤赏识,知道一些宫廷秘闻,后来政斗失败被仇家陷害,为了避祸,只好迁徙朔方,因为落差太大,胸中愤恨难平,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真是个可怜的孩子。”那人本想安慰几句闻棠,后又想到自己现在也前路坎坷,不知过几天是生是死呢,于是到嘴边的安慰硬生生被她转成了同样心碎的一声叹息。
“唉!”
闻棠:“没又办法,我父亲知道了太多皇家机密之事,若不远徙自保,那些权贵之人是不会放过他的。”
闻棠话中有话,企图引导对方按照自己的思路询问。
她又强调几遍闻家在长安有人脉,看似不经意,实则超在意,心里急道:你快问啊,快问啊!
对面果然顺着她的指引问道:“既然你知道很多长安城中秘闻,那能和我说几个吗?”
随后又道:“啊!这些是能说的吗?”
当然能说了!这些都是闻棠千方百计想要告诉不远处听他们对话的那个人的消息啊。
“我只告诉你一个人,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啊!”
在各种情况下,只要出现这句话,那么这件保密的事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会被告诉别人,甚至人尽皆知。因此闻棠直接反其道而行,在想要宣传这件事时说出这句话。
对面保证:“你就放心吧,这件事除了你我二人之外不会再有第三人知道的。”
闻棠零帧起手,直接扔出一个王炸:“今上伯父,淮南王刘安家中父子关系不和,庶子刘厦边正准备谋反,自己当淮南王呢。”
当对面意识自己听到了什么的时候已经晚了。
啊?!
这么劲爆的吗?
死耳朵你快闭上啊,别听了,这种事可不是能随便听的,是要下大狱的。
但现在是在大草原上,就算汉朝官吏想管也鞭长莫及,根本管不到我们,再者说了,下汉朝的大狱也比在草原上当奴隶要强得多。
于是她继续询问:“你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古代消息传播不便,她是北地人,而淮南国在汉朝以南(今安徽淮南),当然不知道淮南王家那点子家事烂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这并不影响她吃这个汉王室的惊天大瓜。
当然,匈奴人就更不知道汉朝王室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了,这也方便了闻棠的造谣式厦边(瞎编)。
闻棠:“五年前,淮南王庶子来长安祭祀宗庙,献酎酒黄金时,吾父亲自接待,当时恰好是日中时分,吾父偶然一撇,发现那他手中书卷正好是玄武门之变这一小节。”
“玄武门之变,那是什么?”
“春秋时期有一国家名为唐国,据《左传》记载,当时唐国太子对自己弟弟世民心怀忌惮,联合众人一起排挤他,世民努力取得兵权,然后……”
“经过一系列努力,他继位为君,劝课农桑,开疆拓土,唐国国力大增,使得万国来朝,据史书记载当时就连秦王的好多心腹都去投奔他了……”
闻棠反问:“你说,这是不是能证明淮南王庶子有谋逆之心?”
对面没读过书,根本不知道春秋时期有多少国家,但他知道秦王,这么一看:“好像……是能证明!”
不愧是皇室的闲话,听起来可比之前她在田间村口里听到的厉害多了。
这人刚要感叹些什么,视线内光线突然暗淡下来,下意识抬头望去,哈尔达站在她面前,抿唇不语,目光丝毫没有停留在她身上,而是紧紧地盯着一旁的闻棠。
那是一种很别扭,会让人不由自主厌烦皱眉的目光,上下打量着闻棠,就像在盯着一件商品,计算她的价值与用处,并没有把她当做一个人来看待。
闻棠却不在意,装出一副恐惧瑟缩的模样,实际心里也在估算对方的价值。
哈尔达先将对面女奴赶走,随即脸上冷淡傲慢散去,表情努力变得柔和,扯出了个仿佛猪头强装大尾巴狼那样违和的微笑,还关心闻棠身体,询问她是否寒冷。
闻棠内心:狗东西眼睛不需要就摘掉当电灯泡踩,还能听个响儿,我浑身上下但凡露外面的皮肤都冻通红说不冷你信吗?
闻棠表面:“冷。”(瑟瑟发抖声音微弱)
她的眼神一直在哈尔达……身上的马匹长袍打转,闻棠猜测他是想找自己创业,接下来的剧情是草原版礼贤下士(虽然这些匈奴骨子里也没什么礼),他为表关心把马袍借给自己,秦穆公迎百里奚用了五张黑羊皮,她闻棠只需要一件马匹长袍就能把整个匈奴右贤王庭忽悠到黄摊子。
但事实证明她想多了。
长袍外面挂了噼里啪啦一大堆兽牙兽骨箭矢匕首之类装饰品,不方便脱下,甚至都没有将闻棠带到他的毡帐。
匈奴人父母子女一家数口住在同一毡帐中,哈尔达和另外几个兄弟姊妹住在一起,他现在要做的事情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当然不会将闻棠带到他毡帐中了,于是这个费尽心机想搞事业的匈奴男人把闻棠带到了——马厩中。
创业条件艰苦到就连天使投资人来了都得提桶跑路。
闻棠刚刚编故事的语言完全是参考点家爽文的内容组织起来的,加上几句“莫欺少年穷”之类的话,不管多淡泊寡欲的少年听了都会浑身热血沸腾,想要搞点什么大业,哈尔达也不例外。
他不光想要干掉自己的那些兄弟们,而且连自己亲爹都想一起干掉。
匈奴习俗贵壮健,贱老弱。壮者食肥美,老者饮食其余。利益观念淡泊,抛弃老人是很常见的事情,哈而达也不例外,不过是把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情提前几十年罢了。
想想自己未来要建立不输于中行说的功业,他整个人都燃起来了。
如今当务之急是先试探出面前这位汉人到底是真材实料,还是虚有其表,若是真有能力,定要将其好好稳住,并为自己所用,若是后者……
一个卑贱低微的奴隶而已,他有无数种办法让她消失。
哈尔达始终维持假笑,他的演技为零,但却自我感觉良好,对闻棠说道:“你不要跑,我只是有几个问题想要问你,如果你回答的好,我会给你一大块肉吃。”
闻棠:真抠门啊。
“你……你要问什么?”
绝境中会爆发人的巨大潜能,就比如现在,闻棠演技简直能提三金影后。
哈尔达问道:“你刚才说你知道很多汉朝贵人的秘闻?”
“嗯。”闻棠点头,解释道,“因为我父亲从前在廷尉府当差,执掌刑狱之事,因此知道一些。”
哈瓦而达没学过习,也不识字,连匈奴自己的官职都没弄明白,更别说汉朝的了,根本不知道啥是廷尉,但看闻棠说话时一本正经的样子,心中疑虑顿时消了大半。
又迫不及待询问闻棠其它秘闻。
这对闻棠来说可是个不小的考验,对汉朝好的正面信息肯定是说不了的,只能说汉朝丑闻,无论正史野史,但又不能随便说,万一这些话以后流传到长安,即使闻棠不挨罚,这些也妥妥会成为她的黑历史。
所以必须要是汉宫内的大丑闻,还得对今上有益。
闻棠道:“今上为孝景皇帝第十子,乃王皇后所生。除他之外,先帝另有十三子,这十三子中,临江王刘荣利用皇家宗室祖庙扩建宫室,鲁王口吃好享受……”
然后就是一堆老刘家这些诸侯王们的黑历史,什么父亲和儿子争老婆、性格暴戾虐杀百姓的、狡诈乖戾阳痿骗杀汉使的、姐弟兄妹□□的、砸孔子宫殿旧居,喜欢假扮强盗打劫百姓的……
简直称得上一句人类群星闪耀时。
和这些前辈们相比,后世那个继位二十七天才干了一千多件坏事的海昏侯刘贺还是太善良了。
各种罪行相互罗列交织,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办不出来的,听得哈尔达简直大开眼界,随即便自以为拿捏住了汉朝命脉。
匈奴人认为汉人都注重礼与名,在某种时候这两种东西比生命都重要,因此闻棠说完之后又假装自言自语说若是将这些皇室丑闻爆出,汉朝的皇帝定会身负污名、君臣离心、百姓失落,从而导致皇帝大发雷霆,汉朝必会自上而下动乱,这样匈奴人就可以从内部攻破他们。
反正就是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哈尔达一想,觉得闻棠简直是个天才,居然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他不知道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