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蒸汽时代小说家日常 秧漾

2. 小说

小说:

蒸汽时代小说家日常

作者:

秧漾

分类:

古典言情

002.

“这里这里,琳琅来这里。”

戴琳琅先去跟助教销了假,再到上课教室的时候,就有一点点晚了,除了擅长踩点的同窗还没来,教室座位已坐得七七八八。

未等她找到合适座位,舍友林舒月便招手唤她过来。

“你怎么样了?身体还好吗?”

“怎么就来上课了?不多休息一会?”

戴琳琅来到她们三个旁边坐下,把书包放好后,才道,“好多了,基本没有问题,刚跟周助教销假去了。”

也没时间多说两句,几乎是话音刚落,上课的钟声就响了起来,《基础诗词写作》的陈掌教出现在教室门口,轻咳一声,方才还有些喧闹的教室便安静了下来。

陈掌教性格较为严厉,从上学期开始就教她们这门课程,学生们都有些怵她,那些踩点到的学生更是内心哀嚎,乖乖站在门口打招呼,被训了几句后也不敢顶嘴,听到“进去吧,下次早点”这句话更是如蒙大赦,一个两个低眉顺眼,“学生知道了。”

不过严厉归严厉,陈掌教上课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讲课的时候深入浅出,认真听讲总能有所收获。

但即便如此,每次布置到写诗词的作业时,不少学生还是想要哭嚎,无他,诗词写作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特别是现在大梁的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和初等教育阶段,基本都是不涉及诗词写作的。

这一点跟戴琳琅前世很像,甚至这个大梁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前世的一些影子,上大梁建国史的时候,她都忍不住怀疑大梁的开创者女帝是不是跟她同个世界来的穿越者呢?即便不是同个世界,起码也得是平行时空,而且必须得是记忆力和智商都超好的,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她之前这个古代还是个农耕文明,在她之后,蒸汽机都搞出来了。

当然也不排除这世界是有这样的天才神人,只是在女帝的创业史上,戴琳琅真的找到太多与上辈子相似之处了,就好像是网友说的,一看出招就知道这人来自哪门哪派,眼熟得不行。

但是不是穿越者,这与戴琳琅也没有关系了,因为女帝在建国不久后就去世了,现在已经是建国128年,她就算想认老乡都没机会。

回到当下,上完两节《基础诗词写作》课之后,中间大课间操休息,之后又上了一节《古代文学通论》,今天上午的课程才算结束。

而到下午,还有《白话小说入门》、《古典文献学》。

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基本每个工作日都是满课的。

文书院的师姐师兄们说了,大一新生的课程会比较满,且偏向理论居多,到大二,课程安排就不会这么满,有时候一天可能只有上午或者下午才有课,其他时间都自有安排。到了大三,更多就是实践课程了,那时候学校还会相应提供一些平台给学生实践,到大三下学期实习的时候,优秀学生还能得到一些不错的岗位推荐。

虽然风华书院不是江南地区排行第一的书院,但是它在整个江南地区还是挤入前三的,而且在江宁府,它是当之无愧的公立高等教育第一的院校,是以风华书院给优秀学生推荐的岗位是真的挺有吸引力的,戴琳琅入学后,就想着要奔这个目标前进了。

但现在恢复了前世的记忆,她觉得大一的自己可以先有更多的尝试,比如——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

在大梁,小说行业是十分繁荣发达的。要论起来,那是有多方面因素的。首先是识字率的提高,在义务教育普及,白话文和简体字应用已有百年之久的今天,便是田间地头的老妇老汉,都基本能识得常用字。如今之高的识字率,天然便为小说行业的繁荣提供了土壤。

接着便是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对比早先时代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现在的大梁,只要不懒,吃饱是没有问题的,番薯玉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在建国早年就为大家带去了丰收,农科院的存在和利好农民农业的政策也在为百姓的温饱保驾护航,而蒸汽机等新科技带来的工业革命也为大众提供了诸多岗位,种种因素下,现在大梁的普通人可以说是全世界过得最好的,没有之一,便是此时西方的强国,也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而日子好过了,对精神食粮这方面总是有些需求的,相比较于看戏听曲看杂耍,阅读是更容易获取,不受限于时间的,价格还相对低廉的。这与现如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有关,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大大降低了报纸书刊杂志的成本,最便宜的小报,花费3文钱就能买到,而3文钱如今在大梁,只能买2个拳头大的素菜包子,若是换作大城市或者旅游区,也就只能买一个包子,想要吃顿饭,那都不可能。

再者便是现在国内政局稳定,社会发展平稳,与大梁接壤的国家没一个不是俯首称臣的,而与大梁远隔大海的,早些年的时候也叫他们领略了大梁的‘以德服人’,至于这‘德’是武德的德,那就不是很要紧了,总之,也是教会了他们做人,没那个胆子对大梁动爪子的。

国内国外,一片和平,再有大梁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扶持,那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小说行业,能不发达吗?

更何况前世在有电影电视短视频的情况下,小说行业都能占据庞大市场,而现在的蒸汽大梁连电力都没有出现,娱乐方式还是传统的戏曲戏剧听书杂耍这些呢,小说行业在这搞得繁华热闹,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同样地,小说行业在这个时代也是比较卷的。

或者说,在建国一百多年后,各行各业的竞争都挺大的,想要轻易赚得大钱,再不是从前那般简单。相较于其他需要高智商或者重劳力的行业,写小说对普通人而言算是一条比较不错的道路了。

虽然也存在不少写了多年依旧没有出头的例子,甚至这还是普遍现象,但是一旦爆火,赚普通人打工二三十年的总薪资都不是问题。

而这样的幸运还时常降临在普通人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