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即将出版是个很灵活的概念。
采薇报社在读者问卷调查表上的即将出版,是表示作品进入了出版流程,距离上市,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而强盛报社的即将出版,是真的马上就要上市,或者说已经在走上市的流程了。
如若不然,采薇报社也不会知道他们要即将出版市面上第一部重生完结小说。
强盛报社跟一般的报社不太一样,一开始他们家是开书店的,在江南地区有几个书店在营业,后来强盛报社的继承人娶妻之后,夫妻俩才创办了强盛报社。
但前期并没有人会特别关注他们这个小报馆,因为这时代的小报馆如雨后春笋,总是一茬茬地冒出来,谁会关注一个刚起来的报馆呢?
只是随着强盛报社签约的作者开始以各种高度模仿、迅速跟风、甚至擦边抄袭方式“碰瓷“市面各大热门小说后,他们家才渐渐有了名气。
当然,这名气不是什么好名气,尤其是对其他报社而言,强盛报社这行为就是在挑衅在吸血。
虽说这年代吧,因为讯息传递不够网文时代迅速,模仿跟风甚至抄袭这事都不在少数,在强盛报社之前,也不是没有,哪一篇热门小说出来没有跟风的呢?
特别是随着小说行业繁荣,畅销小说一本能赚普通人一辈子的工资后,涌入小说行业的新人八成是把写小说当作工作来搞的,跟风写热门小说热门题材,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时候把握不好度,或者怀抱着[可能不会被发现不会被处罚的]侥幸心理,在偏远地方的小报馆搞抄袭,那都是不少见的。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报馆像强盛报社这样,直接对热门小说贴脸开大,迅速跟风高度模仿不算,还敢踩着原著来宣传。
比如跟风了知名作家的连载文后,由于该作家是在月报上连载,他们就马上组织多个作者在自家旬报上连载,还打出宣传是[知名作家xx新书的同类型小说,更新更快更好看!]
又比如作者出单行本火了,为了蹭热度,会直接给他们家作者修改与该作者高仿的笔名混淆视听,乍一看让陌生读者都分不出是李逵还是李鬼了。
甚至过分的时候,会“贼喊捉贼“,明明是自家高仿到快抄袭了,还要倒打一耙说是原著抄袭,在报纸上叫嚣着要原著作者赔礼道歉。
总之,就是各种手段对原著贴脸开大,不管能不能蹭,都要蹭。
也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报社对强盛报社怀有恶感,一些被蹭的作者更是多次下场在报纸上痛骂强盛报社。
强盛报社也不以为然,还觉得这是热度,炒作得更厉害。
嚣张的时候,一整年里强盛报社都在跟各个作家报纸上对骂,官司还打了不少。
得罪的作家和报社多了,强盛报社也就被联合起来抵制,严重的时候不止罚款,还不得不停业整改。
尝到了苦头,强盛报社再次营业时就收敛了很多,特别是随着小说版权法的完善,抄袭这种事是不敢再干了。
不过跟风模仿这事,倒是一直在进行,只是不像从前那样,肆意对着原著贴脸开大。
遇到知名度高或者后台硬的作者,更是收敛不少。
戴琳琅是新人作者,强盛报社对她没什么忌惮的,只是一开始的时候,强盛报社并没有意识到《主母》的火热。
这时代很多消息都是保密的,采薇报社内部知道《主母》给《相思》旬报带来的销量增长,可只要他们没有公布数据,同行人也只能猜个大概。
强盛报社之前得罪的报社太多,出售渠道还曾被江南地区的同行联手掐断过,也就是除了他们自家的书店,其他的书商在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买过他们家的报纸杂志。
现在虽然没有像以前那样了,但是他们比不得大报社,跟书商的联系没那么紧密,书商这边瞒着的话,他们也不知道《相思》旬报在《主母》连载后销量到底有没有翻倍。
而且强盛报社的目光向来是盯着畅销书作家的,像《相思》这种大报纸,也会订阅,但不会说刊登一篇长篇小说,他们就跟着扒文连载。
毕竟《相思》只是份旬报,像它这样的旬报不止一份,旬报之外还有日报,月报,还有直接出书的作家。
为了赚钱,强盛报社都是往畅销书作家那边看。
后面等他们意识到《主母》的火热,可能有利可图时,《主母》已经连载了几期,且还是在旬报上连载,他们就是想要跟风,靠更新量来踩着作者上位,那时间也来不及啊。
大梁这时候还没有后世那种日码几万字的“八爪鱼”作者呢,能够准时在旬报上连载,不开一期天窗,就已经是写作速度快的作者了。
而那些畅销书作家或者有名气的作家,很少会在旬报上连载小说的,一是没有存稿的话更新压力太大,二是小说行业潜规则认为月报比旬报更有格调。
上月报是一种作者水平象征。
也因此,强盛报社到现在也还能依靠更新量存活。
他们家对签约作者最高的要求就是码字速度要快,能适应旬报更新量。
这样等畅销书作者在月报上连载小说时,他们就能够凭借着一月三更的频次和量,吸取部分追更的读者。
但戴琳琅的《主母》就是在旬报上连载的,强盛报社也没有办法在更新量上面吸取《主母》的读者。
在更新上不能占优势,强盛报社就想到他们惯用的第二个手段——仿写。
抄袭是不行的,但仿写就是合法的。
强盛报社干多了这种事,已经很能够把握其中的度了,在《主母》连载这段时间,他们的旬报上也安排了作者仿写《主母》,还别说,第一期的时候反响还挺热烈,报纸都卖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