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绑定伦敦城市意识,但高危日常 白沙塘

6.Chapter 01

小说:

绑定伦敦城市意识,但高危日常

作者:

白沙塘

分类:

现代言情

Chapter 01 加密话语

一个星期前,伦敦万事贸易公司的座机突兀地响起。

来电显示一片空白,只有一行冰冷的「未显示电话号码」。

电话在空响无声后,便自行挂断,只留下戛然而止的寂静。

出任公司CEO的阿尔伯特在监控中很明显就注意到这一动静。

于是,他去了传闻中的「泰晤士之家」,也就是MI5,英国国内情报机构的总部办公室。

不过很有趣的是,这个总部位置又换了。

原来的办公室已经成了一场视觉系的狂欢。

以色彩的跃动性为主的孟菲斯设计被过度使用,完全与之前遵循形式框架,追求冰冷理性的国际主义的机械风格办公室截然不同。

这俨然是某个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的创意公司老板的品味具现化。

办公室里面并没有任何人。

这对阿尔伯特来说,省去了不少麻烦。

尽管整个办公室的设计完全发生了变化,阿尔伯特仍然能按照自己的记忆走回MI5办公室的门。

即便在打开门之前,他站的位置是角落处的橱柜。

当他在橱柜门站定时,随着门“噔”的一声轻响,柜子从左边移到了右边,让人清楚地看到深色橡木实桌背后的人。

正是那位被内阁公认为「大英最有权势的人物」麦考夫·福尔摩斯。

阿尔伯特并不意外,事实上,他现在军情六处(MI6)局长的职位正是这位先生给的。

宽阔的橡木桌上,孤零零地放着一只橘色文件袋。在深色的桌面上,显得尤为抢眼。

阿尔伯特的目光在文件袋上不留痕迹地扫了一眼,便与麦考夫·福尔摩斯对视。

麦考夫开口说道:“莫里亚蒂先生,最近忙吗?”

阿尔伯特的全名是阿尔伯特·詹姆斯·莫里亚蒂。

「詹姆斯」并不是中间名,而是少见的双姓之一。

在英国,若是父母都来自名门望族的话,出现双亲姓氏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倘若父母本身也是双姓,其后代甚至会出现三连或者四连姓。

然而「莫里亚蒂」这个姓氏,是一把双刃剑。

它的罕见极易引人侧目。

这对需要隐匿行踪的特工工作而言,绝非便利。

更不用说,这个姓氏总会不可避免地让人联想到十多年前那场震惊伦敦的「莫里亚蒂伯爵家」悲剧。

因此,除非必要,他从不主动以「莫里亚蒂」自称。

可不得不说,自身的贵族身份确实给阿尔伯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像是他不到27岁的时候,就能佩上陆军中校的军衔。

而现在刚过27岁,就更是执掌军情六处,跻身上校之列。

这样的飞升,对数以千万计的民众而言,无疑是权势与荣耀的极致写照。

现在,麦考夫这打招呼的声音不说轻柔,也不说冷漠,只是一种随意,像是讨论天气。

这反而显出上位者的松弛感。

阿尔伯特含笑,“不可能不忙。可您会专门打电话联系,肯定有比恐怖组织突袭伦敦更可怕的消息。那我一定得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赶过来。”

对方的态度只是贵族刻在骨子里面的自带礼仪性质的亲近周到。

麦考夫还不至于跟着谈笑风生,更何况他也并不是那种热络的性格。

说着的同时,他将橘色文件又往前推了半寸。

而阿尔伯特接过橘色文件袋,“军情五处甩过来的?”

他看到了文件上的抬头与公章。

MI5和MI6的职务工作是不相交不重叠的。

麦考夫说道:“这本来确实应该是军情五处负责的。可激进组织犯罪者迈克尔已经在被抓住前,换到外籍身份。为了避免他被引渡到南美智利接受审判,再加上内容又牵扯到皇室丑闻,并不是我们能够碰的——”

“综合考虑,上面也点名要你负责。”

在军队待久了,阿尔伯特已经养成一个不可动摇的习惯。

那就是「不对上级交代的任务提任何意见」。

可他骨子里面也并不是那种言听计从的性子。

最明显的一点是,他在看清文件袋的内容时,眉头微微地抬起,嘴角划过一抹微不可见的冷笑。

文件资料很简单。

目前英国军情五处正在处理某个激进组织的首领,而对方以皇室丑闻为把柄,与MI5交涉。

现在皇室急于收回公主的丑闻录像。

如果只是照片,或许还可以用修图为借口,进而用大数据封锁应付。

可录像一出现,想掩盖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尤其是媒体不完全以「当事人承认与否」来报道事件,只要有爆料,哪怕是「未证实」,也会引发大量的热议、质疑和舆论压力。

而且,现在又是数字时代,只要视频一旦流出,就很难彻底删除,还会被多次复制、传播,甚至是下载存储。

如果不承认又不能阻止录像出现,就只会被进一步解读为「掩盖事实」。

皇室公关也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欲盖弥彰的操作。

民众也不愿意继续买单。

“丑闻资料存放在劳埃德银行地下室地118号保险箱。”麦考夫直接一句话总结了文件大部分的内容。

阿尔伯特的视线仍停留在文字间,问道:“任务时限是?”

“一个月。”

“能问为什么吗?”阿尔伯特合上文件。

他心知肚明,英国根本不可能允许这个犯人被引渡。犯人自认自己有恃无恐的话,短则一年,长则五年,这件事都可以被藏在众人视线之下。

“因为消息走漏了。”

麦考夫看向阿尔伯特,语调中并没有任何起伏:“迈克尔给自己多买了一份保险。”

“他把丑闻相关的情报和信息,透给了那条媒体鬣狗米尔沃顿。如果迈克尔要是出事,那消息就会直接送到米尔沃顿手上,不用一个小时,整个英国都会知道这件丑闻。”

麦考夫微微偏头,目光瞥向窗外阴沉的天空,“前些日子,有些摄像头已经注意到他在西敏市玛莉勒本区活跃着,现在恐怕已经想要提前拿到那份头号新闻。”

他再次转过头,回应道:“很显然,这是一场你和鬣狗之间的赛跑。你应该不会令我失望吧。”

阿尔伯特:“是。”

*

有人说过「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阿尔伯特认为,这人把斯多葛主义的随遇而安都刻在自己的骨子里面了。

他没料到,所谓的安排,会来得这样快。

第一次在银行现身,他就迎面撞上了米尔沃顿。

那人在危险关头,靠近金库的意图简直写在脸上。

阿尔伯特事后了解他的身份后,立刻就明白「米尔沃顿得到了确切的渠道」。

他必须主动联系,抢在对方破坏计划之前控制局面。

可米尔沃顿完全拒绝与他见面。

阿尔伯特必然不会这么轻言放弃。

在脑中推演了三种方案后,阿尔伯特决定要设计一场恰到好处的「事故」。

于是下午,阿尔伯特派出了自己的下属莫兰伪装成为他的司机,割断刹车线。

割断刹车线原本是极其冒险的行为。

可阿尔伯特检查过路况,从米尔沃顿的公司出发,都有车速限制,所以一开始的车速就不会像是在高速公路那样无法控制。就算刹车线断裂,只要有效控制,便不会给他人带来生命威胁。

再来,莫兰原本就是专业的军事人员。这种应对刹车线断线的紧急措施,比开着火的战斗飞机容易得多。

而阿尔伯特也会在前面引路,持续控制路况。

然而,最重要的就是要这种迫在眉头的危险,才能够让米尔沃顿相信自己接下来的话。

这会是一场精确的安排。

而自己也可以作为偶然路过的救助者正式出现。

一切都已就位。

阿尔伯特看着莫兰上了路。

他记得莫兰会控制到车子在规定的车道上,行驶一定的距离。

然而阿尔伯特才刚开到这辆车前面,米尔沃顿的座驾毫无征兆地猛然加速,车头狠狠撞上了阿尔伯特的车尾。

这根本来不及思考,阿尔伯特开始猛打方向盘。

刺耳的摩擦声后,两辆车辆终于停下。

阿尔伯特下车前,而米尔沃顿已经好整以暇地站在路边。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