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其他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我爱洋芋

第115章 石破天惊 殊勋耀南北

小说: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作者:

我爱洋芋

分类:

综合其他


第115章石破天惊殊勋耀南北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中下旬,武汉。
这座位于长江中游的“九省通衢”之地,自国民政府部分机构迁入后,便取代南京,成为了中国战时实际的**、军事中心。长江江面船舶如织,码头人流熙攘,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焦灼与压抑。南京失陷、数十万军民惨遭屠戮的噩耗如同铅云般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悲观、愤怒、**的情绪在街头巷尾无声地蔓延。
黄埔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内,气氛更是凝重得能滴出水来。**身着戎装,面色阴沉地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听着陈布雷低声汇报各地战况和外交舆情。桌上的茶杯早已冰凉,他却毫无察觉。
“……英美法等国对日军在南京之**均表震惊,**多有谴责,然……实质干预之举,目前仍未见端倪。国内各界……悲愤莫名,学界、报界多有质问,言我军为何……为何未能守住国都,乃至……乃至酿此惨剧……”陈布雷措辞谨慎,声音低沉,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的嘴角不易察觉地抽搐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与烦躁。南京的溃败和随之而来的**,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他的脸上,不仅粉碎了他“守三个月”的幻想,更将其**声誉和国际观瞻打落谷底。他需要胜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胜利,来冲淡这令人窒息的失败阴云,安抚国内沸腾的民怨,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仍在抵抗。
然而,前线送来的战报,不是这里阵地失守,就是那支部队伤亡惨重请求补充,偶有“毙敌数十”的小胜,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侍从室主任林蔚拿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脸色古怪地走了进来,他先是看了一眼陈布雷,然后才向**恭敬报告:“委员长,军统局戴局长和军政部何部长联名呈送紧急密电,是关于……关于王林独立旅战果的核实情报。”
“王林?”**眉头猛地一拧,这个名字现在让他心情极度复杂。那个屡次违抗他心意、甚至让他隐隐感到威胁的“异类”,那个在淞沪和南京给他带来过“误奖”尴尬和“冒死直谏”恼怒的刺头,那个他本想借日军之手除之而后快的“杂牌”,难道又搞出了什么名堂?上次那份声称重创第六师团和国崎支队的电报,他根本未曾深信,只以为是其为求生存而夸大其词,早已责令军统详查。
“念。”**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不耐。
林蔚展开电文,深吸一口气,念道:“……职等谨呈:经多方渠道反复核实,并佐以日军内部流传之信息及我敌后人员冒死侦查,现已基本确认,国民**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旅旅长王林所报之战绩,虽细节或有出入,然大体属实。”
办公室内空气瞬间凝固。陈布雷推了推眼镜,屏住了呼吸。
林蔚继续念道:“其一,该旅于十二月十二日夜间,确曾以主力深入日军第六师团纵深,成功袭占其野炮兵第6联队及独立重炮兵第14联队第1大队之炮兵阵地,并一度使用缴获之日制150毫米重**炮等火器,对第六师团司令部、步兵第11旅团部、第36旅团部及下属多个联队级指挥所、步兵集结地域进行猛烈炮击,持续时间约两小时。据查,日军第六师团指挥系统于此夜遭受毁灭性打击,师团长谷寿夫中将、参谋长下野一霍大佐等多名高级军官确已毙命(日军尚未正式公布,然其内部已确认),该师团伤亡逾八千之众,短期内已彻底丧失进攻能力。”
每念一句,**的脸色就变幻一分,从最初的怀疑,到惊愕,再到难以置信的震动。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抓紧了座椅扶手。
“其二,”林蔚的声音也带着一丝激动,“战后该部遭遇114师团携第6师团残部追击,于牛首山西南边北渡长江前夕,于江畔遭遇日军国崎支队(第五师团第九旅团基干)拦截。该旅竟主动发起攻势,经彻夜激战,以绝对优势兵力将国崎支队击溃,几乎全歼敌国崎支队,国崎支队只有少部分溃逃,独立旅成功缴获大量武器**补充自身,继而顺利渡江北去。”
电文念完了,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靠在椅背上,久久不语。他的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是真的!竟然是真的!王林和他的独立旅,竟然真的在南京陷落、全军溃败的逆流中,硬生生创造了如此惊天动地的战绩!重创一个日军精锐甲种师团,几乎打掉其整个指挥中枢,再歼一个精锐支队!这是自抗战爆发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胜利!其意义,远非击溃几个联队、占领几座城池可比!它像一把尖刀,狠狠捅进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之中!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震惊,有难以置信,有一丝被证明判断错误的尴尬,但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嫉妒和不甘!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大功,不是出自他的黄埔嫡系?不是出自他苦心经营的中央军?而是由一支他始终无法完全掌控、甚至心怀忌惮的“**”部队,由那个屡次让他下不来台的王林所取得?!
这胜利的光芒如此耀眼,却刺得他眼睛发痛。这功勋如此卓著,却仿佛是对他指挥无能、嫡系溃败的莫大讽刺!
他看着桌上那份关于南京**、各界问责的报告,又想到国际社会的冷漠观望,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起来:无论如何,这是一场胜利,一场足以掩盖许多失败、转移无数视线的胜利!它必须被利用起来!
正在此时,门口传来通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前来拜访。
林森老先生德高望重,虽无实权,但地位超然。他拄着手杖,面色沉痛地走进来,寒暄过后,便直言不讳:“介石啊,南京之事,举国同悲,万民泣血。如今内外交困,舆情汹汹,亟需有所提振啊。老夫听闻,前线亦有将士浴血奋战,颇建奇功?譬如那个……那个在敌后打了胜仗的独立旅?下面的人打了胜仗,我们上面,总要有个态度,既要嘉奖忠勇,激励士气,亦可视作对南京罹难军民的一种告慰,向国内外彰显我**民抗战到底之决心啊。”
林森的话,正好说到了**的心坎上,也给了他一个顺势而下的台阶。他脸上阴郁的神色稍霁,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林主席所言极是。王林此人,虽出身……嗯,然其此次率部于国难之际,临危不惧,重创敌寇,战功赫赫,实堪嘉奖。若不对其勋劳予以表彰,恐寒了前线将士之心。”
他转向林蔚和陈布雷,语气变得果断:“立刻以军事委员会名义下达命令:
一、兹任命国民**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旅旅长王林为陆军暂编第一百三十九师师长,授陆军少将军衔。该旅即日起扩编为暂编第一百三十九师,仍归第十八集团军战斗序列。
二、奖赏该部大洋五万元,用于犒劳官兵、抚恤伤亡(这笔钱他知道十八集团军那边肯定会转交,面子上须过得去)。
三、通令全军,表彰暂编第一百三十九师之殊勋,望各部效仿,奋勇杀敌,以雪国耻!
四、令该师于江北现地休整待命,务必补充兵员,恢复战力,以备再战。”
**选择将闲置的原西北军139师番号给予王林,既是一种掺沙子的尝试(希望未来能影响这支部队),也是一种限制(一个师的编制和后勤补给额度是有限的)。授予少将衔则是不得不给的酬庸。他知道,这番操作,延安那边必然心知肚明,但至少在明面上,他蒋某人做到了赏罚分明,彰显了领袖气度。
“是!”林蔚立刻记录,准备出去办理。
“另外,”**补充道,“让宣传部门大力宣传此次大捷!要把声势造起来!要让全国民众都知道,我们在南京虽然……虽然暂时失利,但我们的军队依然在英勇作战,并能取得如此辉煌之战果!”
“明白!”陈布雷也应声道,他知道,委员长这是要用独立旅的胜利,来稍稍洗刷南京失守的耻辱,平息国内外的不满情绪。
……
陕北延安,窑洞中。
与武汉的复杂情绪不同,这里的气氛则是纯粹的振奋与狂喜。
“好!好!好!打得好!王林同志打得好!独立旅打得好!”**拿着电报,激动地在窑洞里踱步,手中的烟卷都快燃尽了也浑然不觉,“重创第六师团,歼灭国崎支队!这是惊天动地的大胜利!是我们红军、我们八路军献给全国抗战人民的一份厚礼!”
老总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仔细比划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小子,胆子大,心眼活,仗打得刁!深入虎穴,掏心挖肝,反过来用鬼子的炮揍得鬼子屁滚尿流!这可是开创了抗战以来的一个新纪录啊!极大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独立旅的同志们辛苦了!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仅成功突围,还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这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军的骄傲!”另一位眼中也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这说明我们的人民军队,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很快,延安的电台、报纸全部开动起来。《新中华报》连夜刊发号外,用最大号的铅字印着:“特大捷报!我第十八集团军独立旅江南创奇功,重创日寇第六师团,歼敌近万!”、“民族英雄王林率部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文章的笔触充满了激情与自豪,详细描述了独立旅如何临危受命、如何血战牛首山、如何敌后掏心、如何江畔破敌,虽然具体战术细节有所保留,但辉煌的战果和展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被极大地宣扬出来。文章着重强调,这是在**军队大部溃败、南京沦陷的背景下,由中国**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的辉煌胜利,证明了只有坚决抗战、依靠人民、战术灵活的军队,才能真正捍卫国家民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