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砺兵秣马:多兵种协同与全域防御之道
王林的话并未停止,他的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发出了一个所有步兵指挥员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信号: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独立团火力比一般部队强,炮多,**多!但是,光有家伙不行,还得会用!特别是步炮协同,这是我们形成碾压性优势的关键,但恰恰也是我们过去运动战中比较欠缺、需要狠狠补上的一课!”
他的目光变得异常严肃,扫过陈阿海、黄木生、周志明、李云龙等几位营长:“我在这里要强调,步炮协同,绝不仅仅是炮连的事,更是你们步兵指挥员,尤其是你们几位营长、连长的事!炮弹不长眼睛,不会区分敌我。协同不好,不是炸不到敌人,就是误伤自己兄弟!那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他详细阐述道:
“什么叫步炮协同?不是等你们冲不动了,才喊‘炮兵,给我轰!’那晚了!而是从战斗策划开始,步兵和炮兵就要一起商量!步兵要清楚炮兵的火力准备能打到什么程度、需要多长时间、能覆盖多大区域;炮兵要明白步兵的主攻方向、突破点在哪里、什么时候需要火力延伸、什么时候需要暂停射击。”
“具体怎么练?”王林提出明确要求:
“第一,要建立顺畅、可靠的战时通讯联络。这就是之前说的‘信息化’要保障的。进攻时,步兵突击队要能及时将前方敌情、进展反馈给炮兵观察员或指挥所。
第二,要统一信号。冲锋号、信号弹、旗语,什么信号代表火力准备开始,什么信号代表延伸射击,什么信号代表停止射击,全军必须统一,必须练成本能反应!
第三,要联合训练、联合演练。各营要主动和炮连、以及你们自己的营属炮排、**连搞合练。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要拉到野外,设置模拟目标,实地演练。步兵练怎么利用炮火效果冲锋,炮兵练怎么根据步兵进度调整火力。尤其是连排级干部,必须学会在最前沿判断形势,及时呼叫和调整炮火支援!”
他看向几位营长:“这件事,我交给你们各营主抓!尤其是你,老李,你的四营南边直面马鸿宾主力未来作战任务重,机动性强,和炮兵的配合必须如臂使指!各营要制定详细的步炮协同训练计划,报团部备案。刘根胜的炮连要全力配合,派出最好的炮兵干部和观察员到各营指导、协同训练。我要定期检查,要看到实效!我们要做到,一旦打起来,我们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专门为步兵兄弟开路清障,而不是让步兵兄弟们提心吊胆,既要防敌人的**,还要担心自己人的炮弹!”
几位营长神色凝重,深知责任重大,齐声应道:“是!团长!我们一定把步炮协同练好,绝不让火力优势白白浪费,更绝不会发生误伤!”
王林的思考并未停止,他深知现代军队的强大在于体系的合力,而非单一兵种的强悍。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步兵、骑兵、炮兵主官,声音变得更加深沉有力:
“步炮协同要抓,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独立团现在有了像样的骑兵,有了相当规模的炮兵,再加上我们本就强悍的步兵,我们就不能再满足于各打各的!我们要学会攥指成拳,打出组合拳!接下来,我要强调另外三项至关重要的协同:步骑协同、骑炮协同,以及最终的综合——步骑炮协同!”
会场变得异常安静,这些概念对于很多出身草莽的红军干部来说有些新颖,但他们从团长严肃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其重要性。
“第一,步骑协同!”王林看向李云龙和各步兵营长,又看向沙马尔格。“步兵和骑兵,一个善守如山,一个善攻如风。怎么结合?不是让骑兵去冲击严阵以待的阵地,也不是让步兵去追着骑兵跑断腿。”
他具体阐述道:“步兵,要学会为骑兵创造条件。在进攻中,你们的火力要能压制和吸引敌人,为骑兵侧翼迂回创造战机;在防御中,你们的坚固阵地是骑兵休整和出击的可靠依托。骑兵,要成为步兵的‘眼睛’和‘闪电’。负责远程侦察、战场遮断、侧翼警戒、追击溃敌、包抄迂回。要练就发现弱点、快速通报、引导步兵主力攻击的能力。步骑之间要建立清晰的信号和默契,骑兵报告敌情要准、要快,步兵反应要迅速、要果断。各营在组织演练时,必须把配属的骑兵排或未来的骑兵连拉进来一起练!”
“第二,骑炮协同!”王林看向沙马尔格和刘根胜。“这是更高难度的课题,但一旦练成,威力无穷!骑兵速度快、视野广,但火力弱、持续作战能力差。炮兵火力猛、射程远,但笨重、反应慢。”
他提出了关键点:“骑兵,要敢于前出,不仅要侦察敌情,更要承担起前沿炮兵观察员的角色!要学会测距、定位,能用简易工具或(未来的)电台,快速、准确地将重要目标的位置、性质报告给炮兵!炮兵,则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接到骑兵报告后,能迅速计算诸元,实施精准的火力急袭,为骑兵拔掉钉子,或者用炮火阻拦追兵,掩护骑兵撤退。你们俩要专门组织小分队,研究这套打法,从最简单的信号开始练起。”
“第三,也是最复杂的,步骑炮协同!”王林的声音带着一种构建体系的宏大气魄,“这才是我们未来攻坚克难、打大仗恶仗的王牌!这要求步兵、骑兵、炮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统一的指挥下,像一部精密的机器一样运转。”
他描绘着蓝图:“设想一个场景:骑兵首先前出,侦察敌阵弱点并报告;炮兵根据情报,进行集中火力准备,摧毁敌工事、压制敌火力;炮火延伸的瞬间,步兵发起迅猛突击,夺取阵地;同时,骑兵早已迂回到敌侧后,或在突破口打开后,迅速投入,扩大战果,追歼残敌,或者警戒敌方增援路线。这三个兵种的行动,环环相扣,时间要掐准,通讯要畅通,指挥要高效!”
王林目光灼灼地看着所有人:“这套东西,我们现在可能还很生疏,但必须从现在开始摸索、学习、训练!各兵种之间要打破隔阂,经常在一起开会、研究、沙盘推演、实地合练!要从班排级的小规模协同开始摸索经验,逐步扩大到连营级别。我要求,各级指挥员,尤其是你们营长、连长,脑子里必须要有‘协同’这根弦!不能只想着自己的步兵连、骑兵连、炮兵排!”
他最后总结道:“步炮协同,各营主抓!步骑协同、骑炮协同,由相关兵种指挥员共同负责!而整体的步骑炮协同演练,由团部统一组织规划!我们要通过艰苦的训练,让我们独立团真正成为一个步、骑、炮紧密协同,能适应各种复杂战场环境的钢铁劲旅!让任何敌人面对我们时,感受到的不是单一兵种的冲击,而是一个完整作战体系的碾压!”
王林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他的语气变得无比锐利和务实,为所有的宏伟蓝图和训练计划落下了最坚实的注脚:
“同志们,我们刚才讨论了这么多——‘三化’建设、诸兵种协同、根据地发展——每一样都需要投入,都需要本钱!需要骡马、需要电台电话、需要武器**、需要医疗药品、需要被服粮秣!中央和主力刚刚经历大战,物资极其困难,不可能给我们太多的补给。那么,这些东西从哪里来?”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斩钉截铁地自问自答:
“等,是等不来的!靠,是靠不住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靠我们自己去夺取!从敌人手里拿!我们未来的每一次出击,都不能是盲目的。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打!”
他伸出了三根手指,提出了未来军事行动的三大原则:
“第一,要会打。这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一切,练兵、协同,提升战术水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第二,要能打。发扬我们独立团敢打硬仗、恶仗的顽强作风,决定要打,就必须要打赢,要能啃下硬骨头。
而最重要的,是第三点,要值得打!”
王林重重地强调了最后三个字:“什么叫‘值得打’?就是打仗要有眼光,要有算计!”
“出击之前,要反复权衡:这个据点打下值不值?这伙敌人消灭了,能缴获多少我们急需的马匹?多少**?多少电台电话线?多少药品粮食?对我们实现‘骡马化、信息化、后勤化’的目标有多大帮助?对巩固根据地、发动群众有多大作用?”
“以后,缴获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成为衡量一次战斗价值的重要标准!不能光满足于击溃敌人,更要追求缴获充实自己。打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土围子,可能不如伏击一支马鸿宾的小型运输队来得‘值得’!我们要像猎人一样,仔细挑选猎物,既要保证自身安全,更要追求最大的收获!当然了对于罪大恶极危害群众的,该打还得打,保护党和群众利益是最大的,要先于我们自己的利益”
他看向各位营长、连长:“因此,你们化整为零出去后,选择性出击至关重要!侦察连要提供精准的情报,判断敌人的价值。你们指挥员要学会算计,要把军事行动和我们团队的长远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每一次战斗,都要力争成为为我们独立团这架战争机器‘输血’、‘补钙’的过程!”
“总之一句话:我们要用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物资和马匹,实现我们的‘骡马化’;用缴获来的电台和电话线,实现我们的‘信息化’;用缴获来的药品、**和粮食,夯实我们的‘后勤化’!最终,用我们愈发强大的实力,更好地完成**交给我们的‘钉钉子’和‘搞建设’的任务!都明白了吗?”
“明白!”全场干部异口同声,吼声震天。这一刻,所有未来的行动都被赋予了一个清晰而功利的指向——以战养战,以敌制敌。独立团未来的每一次战斗,都将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对抗,更将是一场场目标明确、为自身发展汲取养料的主动出击。
王林的思路极其缜密,他几乎考虑到了所有方面。在强调了主动出击的同时,他丝毫没有忽视最根本的立足点——全面而坚固的防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