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全汴京在等我的外卖 探窗

26. 二十六章

小说:

全汴京在等我的外卖

作者:

探窗

分类:

古典言情

张大娘一把拽住沈芙蕖的衣袖,嗓门亮得半个店堂都能听见:“哎呀!上次回去大娘我仔细想了想你和程娘子的话,沈娘子,也怪我说话太直,让你难为情了是不是?姑娘家矜持一点也好!今天,我把人给你带来了。”

“你瞧瞧我这侄儿……”张大娘将那瘦削小伙往前一推,就像推销自家炊饼一样:“这眉眼,这身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简直就是画上的潘安!虽说皮肤黑了点,可那是正经干活儿晒出来的,比那些白面书生不知强多少倍!”

沈芙蕖没见之前,还以为她侄儿是个多么标志的人物,听张大娘描述,他身高有七尺五寸,站在人堆里就跟棵青松似的,那肩膀宽的,扛起百十斤的木料都不带晃的。

可眼前的人除了身高没造假外,其他全部对不上啊,就是一个街上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这……货不对板吧。

沈芙蕖唇角挂着客套的笑:“大娘说笑了,我这会儿还得去后厨盯着火候……”

“哎哟,灶上的事交给伙计不就行了?”张大娘不依不饶地堵住去路:“女人家终究要嫁人的,你这铺子再红火,难道还能当一辈子掌柜?”

她说着竟掏出一块绣着鸳鸯的红绸,无耻道:“瞧瞧,我们家连定亲的聘礼都备好了!绝不亏待你!”

张勉涨红了脸,眼睛却直往沈芙蕖腰间荷包上瞟,那鼓鼓囊囊的轮廓,少说能装五两银子吧,这般能干,更让他自惭形秽。

张大娘这一番说亲的动静,引得满堂食客都搁下了筷子。有人伸长脖子张望,有人交头接耳,更有好事者干脆转过身来,明目张胆地看起热闹。

“我觉得这话倒也在理。”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低声对同伴道:“女子家再怎么能干,终究是要嫁人的。而且我瞧呐,这小伙长得也算周正……”

邻桌的老秀才却连连摇头:“非也非也!《礼记》有云: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这般当众说亲,实在有违礼数!”

角落里几个常客更是面露不屑:“这老婆子好不识趣!没见沈娘子都躲到柜台后头去了?还这般死缠烂打,真是没羞,说媒也不是这么个说法……”

话未说完,便被同伴使眼色止住,张大娘正竖着耳朵往这边瞧,狠狠给了她们一个“多管闲事”的凶狠眼神。

最尴尬的要数张勉,他坐在堂中,只觉得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身上。姑母每夸一句,他的背就佝偻一分,最后几乎要把脸埋进衣领里。

沈芙蕖看出了张勉的难为情,估摸也是个没主意的男子,长辈要他做什么,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大双皱着眉,挽了把衣袖,这大娘怎么没完没了的?若是再耽误店里做生意,他可就要把这姑侄俩提溜出去了。

正当沈芙蕖进退两难时,鹦鹉蹦跶着欢快喊道:“客官里面请!客官里面请!官人真俊!官人真俊!”

众人不约而同转头望去。

陆却一袭靛蓝私服立在门口,他眼如墨,鼻若悬胆,唇薄如刃。漆黑如点漆,冷冷一扫,便叫喧闹的食肆霎时鸦雀无声。

他目光在张大娘攥着红绸的手上停留一瞬,又淡淡扫过张勉那张涨成猪肝色的脸。

“一碗馄饨。”他径直走向角落的方桌,拉开凳子坐了上去。

张大娘的手僵在半空,她还没见过长得这般像谪仙的人物,硬生生将刚才那句形容侄儿“貌若潘安”的词咽了回去。

阿虞最先回过神,喊了声“马上来”,经过大双身边时,还促狭地眨了眨眼。

大双嘀咕着,芙蓉盏如今不卖馄饨,若是想吃,还要现擀皮、调馅儿,只怕客人等不急,不知为何,阿虞不提醒。

沈芙蕖松了一口气,陆却一来,她总算可以脱身,拎着壶茶便走了过去,装作很熟的样子,热络道:“大人今日怎的得空来小店?”

原来,大理寺一名衙役在办案过程中,马儿发狂将人从马背上摔下来,摔死了,也算是因公殉职。

作为顶层上峰,陆却带着同僚亲来吊唁,死的衙役很年轻,上有老下有小,妻子肚子里还有一个遗腹子,哭得几度昏厥。

从那衙役家中走出来,心里不是滋味,走着走着便来到了芙蓉盏,他特别想吃一口滚烫的食物。

陆却早就到门口了,总觉得没想到合适的理由进来,直到听到一位大娘硬要把侄子塞与她,他便进来了,这些话,陆却没说,目光在她腕间顿了顿,只说:“正好路过。那位是?”

“哦,都是街坊邻居罢了。”沈芙蕖侧身挡住张大娘探究的视线。

角落里,张勉缩着脖子往姑母身后躲。他虽不认得那陆却是何人,只晓得这长相,这气度,绝非一般人能比,之前让他打雕花床的李员外,也没他有气质呢!

躲什么呐!张大娘看见侄子这般上不得台面的举动,讪讪地收起红绸,拽着侄子往外挪。

“沈娘子,大娘也是一片好心,你可别不识抬举!别以为开个小铺子,攀扯上几个体面人,就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朱门配朱门,竹门配竹门,你家一个卖盐的,就该找一个打木头的。我劝你别存那些不着调的心思。有些人啊,可不是你这样的身份能惦记的,别用错了心思,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呢!”张大娘忍不住讥诮道。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沈芙蕖的怒火蹭蹭往上冒,说道:“大娘这话,倒让我想起西瓦子说书人常讲的一句古话:燕雀不知鸿鹄志,蚍蜉妄撼参天木。我沈芙蕖的芙蓉盏,一日流水抵得上木匠铺半月盈余。我办的筵席,能进汴京七十二正店的席面。我结交的贵人,敬的是我这一双手的本事,而非祖上荫庇。今日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不如先把饭钱结清了,再论什么朱门竹门?二十文一碗,概不赊账。”

食客们传来压抑的嗤笑声。“好了大娘,别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你家侄子,确实挺一般的,你就别难为人家沈掌柜了……”

“大娘,你有这当媒人的劲头,不如好好钻研你们家的炊饼罢,最近烤得是越来越老了,差点把我的大板牙给磕掉。再这么下去,你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