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宫阶春星 慵不语

20. 课业

小说:

宫阶春星

作者:

慵不语

分类:

古典言情

月光洒在沈行懿的檐角,金屏玉色正和沈行懿说笑,忽听外头响起几声敲门声。

是英才的声音:“玉色姑娘,歇下了吗?”

玉色走出去,压低声音:“怎的了?”

“你这里是否有针线?”英才硬着头皮大声道:“我要给公子胸口衣襟处缝个内兜,公子说有本重要的书,要随身带着。”

玉色把针线给英才,随口道:“随身带书啊……那要多重啊……”

英才对着屋内道:“不大也不厚,至于是什么书,我也不晓得,今日公子才拿到……"

金屏在屋内听到吃吃笑了,想着崔公子可真够奇怪。

住在旁人家中,晚上还来要针线,平日就天天看着他手不释卷,还真是爱书如命了。

沈行懿听着,却若有所思。

英才回来后,崔融道:“你确定音量够大,她能听到?”

英才笑不出来:“……公子……我嗓子都哑了……”

崔融点头,表情颇似满意:“你下去歇着吧,多喝热水。”

英才:“……”

*

春闱在即,国子监进士堂每月的月初和月末,都有两次考试。

按照策论排名,名次由优到劣,张挂在榜上,沈凌从上到下,找得眼睛发直,也没寻到自己的名字。

倒是沈行懿前去看了一眼,很快找到了名字对应的位置。

沈凌望着快到底的名次,心如死灰,他瞥了妹妹一眼:“……你找得倒快。”

沈行懿对哥哥眨眨眼:“从下往上找,一眼就找到兄长了……”

沈凌猛掐人中:“……”

合着是他找的方式没有自知之明了。

沈其昌在国子监任教,自然也看到了儿子的名次和书卷。

他又气又急,一回家就把儿子叫来训话:“这就是你说的功课得心应手,你考完试竟然还有脸说写得极为丝滑,如行云流水?!”

看不出哪里行云流水。

整篇文章,是够水的。

亏了他听了儿子的鬼话,没忍住在国子监官员中露出了几分得意。

成绩一出,他成了个大笑话。

沈其昌越想越气,命道:“以后你每一日的课业,都要拿来给我过目!”

沈凌低声嘟囔道:“我都多大了,难道连每日课业还要旁人督促吗,我同窗那么多,可没见谁家的父亲,每一日都要检查课业的……”

沈其昌都快被气乐了,他正好看到崔融也在一旁,便道:“你以为我想看你这手歪歪扭扭的蜈蚣字吗?我都担心我看得时日久了面目扭曲,你若是像崔融一样省心,我能如此?”

沈行懿在一旁带着笑看着父亲和哥哥拌嘴。

上一辈子,哥哥是赫赫有名的战神,意志非凡,兵书和策论都甚是出众。

在不同的境遇里,人的命运,真是天差地别啊。

上辈子,她曾无数次的想过,若家中安稳一世,母亲,哥哥会是何种模样,她又会有何种人生?

她这一世,带着上一世的记忆而来,无论如何,已经没法子重新来过。

可若是家中安稳无事,哥哥就该是如此模样吧。

长辈照拂,家中和睦,不经风霜的长安少年,最发愁的,不过是今日未曾完成的课业。

不必历经冤屈和耻辱,也不必一次次逼自己在白骨成堆处爬起来。

安稳一世,平凡一世,本就是福气。

沈行懿对父亲道:“父亲,若哥哥对功课没兴致,不若让他习武进营,也许能摸索出适合他的路子。”

“不成。”沈其昌断然道:“他从小就没习过武,再说大雍重文,刀剑无眼,习武不是个好路子。”

崔融看沈父为沈凌学业着急,却暗暗留了心。

趁着二人讨论功课,崔融将自己整理的策论册子拿给沈凌。

沈凌看了看册子,双眸亮起:“这是你从何处来的?”

这些时日,老师正督促他们整理历年策论呢,他看到崔融册子上的整理,眼前一亮。

崔融沉静道:“是我自己总结的。”

“你总结的?!”沈凌甚是吃惊,刮目相看道:“你……你不是算学部的吗?竟然还总结了历年策论?!”

崔融颔首:“我收集了国朝近十几年的策论要点,无事时自己翻看。”

崔融本就不在进士科,却打定主意报考春闱,策论全凭自学,自是不敢松懈。

沈凌震惊了:“你打算自学自考啊,连指点的师傅都无,如何和千里挑一的高手竞争策论呢……

崔融无年少人的轻狂,也无过分的谦逊,不骄不躁道:“师傅教得再好,终究要靠自己悟性。”

沈凌识趣闭嘴:“……”

他一个进士堂吊车尾,的确没资格指点算学头名,他想了想道:“我最近也在整理呢,你这整理的法子我倒没见过,你如何想到的?”

崔融看他有兴致,也知无不言:“我把策论划分为几类,一类是时务策,一类是商策,大多是讨论的,用于辩经,但也常常和当下的情形紧密相关。”

沈凌仔细翻看,又惊又赞。

他就在国子监的进士科,老师说过很多次,要想在科考中取得好成绩,还是要掌握技巧,例如课下将策论分类云云。

但每个人分类方式都不一样,他是按照年份直接分了类,大多同窗也是如此,也有同窗按照经书经义分类。

却没曾想崔融的分类方式如此别具一格。

沈凌笑道:“你这法子好,将策论分出了不同类型,譬如一个论点,可按照这三个类型去做推演,如此只要论点猜得准,真可谓万无一失。”

崔融颔首,面上仍是清隽沉静的笑意:“能帮到沈兄就好。”

沈凌道:“除了策论,行卷也甚是重要,如今进士堂的同窗都开始整理自己的诗文了——对了,崔兄,我字思宁,我们兄弟相交,不如称字?”

本朝正式春闱前,有行卷制——生会将自己平日所作的诗词写在卷轴之上,在和贵人宴饮时呈递,还可配以琴谱弹奏,若能入文臣贵人之眼,就可得到赏识推荐,借此扬名。

行卷的诗虽题材大多相近,多为游春,饮酒,贺园,但要想出挑,平仄,韵脚,情致皆要上佳。

崔融唇角牵起一丝笑:“思宁,我字冰砚,以后策论行卷,都可一起探讨。”

沈凌满口答应道:“那是当然,你我二人从今开始便是兄弟,对了冰砚,你这册子我想今日抄一份,给几个交好的同窗带去可好?”

崔融颔首,将册子给了他。

*

崔融住在沈家后,沈凌按照女儿的嘱托,开始一步步在国子监布局。

第一步便是模仿学子口气,声讨国子监世家子弟的特权,但声讨很有分寸,只围绕国子监之事说起,并不涉及朝堂之事。

其中,算学科在六部行走之人,不举荐算学科出众监生,却举荐崔家子,也是一条明例。

国子监寒门子弟也不少,这布告登时激起他们心中的不平之气。

之后,状若无意般,崔融端午被杨家子欺凌一事,也渐渐在国子监寒门子弟中传开。

“你听说了吗,算学堂的崔融,这些时日未曾来学里,是因了碍于杨健的威势,被父亲责打了。”

“他父亲不是荣远侯吗,又不是寒门啊,怎还会因了杨家难为儿子?!”

“再大的世家,在皇家面前也是寒门啊,杨家可是皇后母族,再说了,你是有所不知啊,听说崔融在家里不得父心,自然要拿他当筏子,取悦杨家了……”

“唉,他素来勤勉,请假这么多日,定然伤得不轻……这么一说,他倒是和我们同病相怜了……”

“可不是,就说这次观政,几个堂去的都是世家子弟,根本没我们的份儿啊,算学科本来要举荐崔融的,却硬生生将名额给了旁人,他看着出身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