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始皇帝如是问,李斯自然联想到今日大朝会过后,始皇帝又单独召集几个心腹重臣、诸公子和大公主,询问他们关于分封与郡县的看法。
李斯暗道:怪不得朝上陛下没直接拍板,原来还想试一试诸公子的心思。
长公子扶苏在大朝会上已经赞成过王绾丞相。
其余诸位公子……更不用说,自然也是同意分封制的,那可是自己的利益啊!
只是当着父君不敢直抒胸臆,就像那新年推让红包似的,只礼貌恭敬推让一切陛下做主,但其实心里都是眼巴巴盼着分封制的:谁不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封地,自己便是王?
*
想到大公主今日的表现,李斯也有点意外。
她没有闪烁其词,态度很鲜明地站在郡县制这边不说,竟还加了一句商君曾经的话:“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便是王公宗亲,只要没有军功,对国没有贡献,在商鞅眼里通通是大白菜,还想世袭特权呢,连属籍都给你削了!
说这话的时候,九野是很痛快的:不能怪她喜欢法家,真带着一种‘你是什么货色,就配得到我什么脸色’的干脆利落劲儿。
李斯颔首,真是意外之喜:毕竟这种话,臣子们说跟陛下的儿女们说出来,效果也截然不同。
他清楚,自己支持分封制这件事,必然讨公子们的嫌。公子们烦他,也必然不会喜欢这位姊妹。
估计背后少不了嘀咕:好嘛!你是女儿你分不到封地,也不让我们做儿子的得了好处,就知道出卖兄弟的利益讨阿父的喜欢,真是损人不利己!
*
此时陛下提起九野公主,李斯便夸赞:政治想法上志同道合,又能分担他的敌对压力,自然是佳才。
“九野公主明敏聪慧,深体圣意……”合宜地夸了两句,李廷尉还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万事的落脚点永远是皇帝:“不愧是陛下之女。”
始皇帝显然对长女今日表现很满意,抬了抬手中九野请奏的简牍,语气已是闲谈儿女家事的温和随意:“这孩子确实是有孝心,上奏有祥瑞降入宫中,特来回禀。”
李斯一听,当即颔首:是了!他最近忙晕了头,竟把这事儿忘了。
凡有明君圣王在位,怎么能没有祥瑞。
伏羲氏得了这天下,就有龙马背负着八卦河图从黄河中一跃而出;周文王做了西伯公,就有赤鸟口衔丹书飞入丰邑城,落在他家中……
以陛下的功绩,妥妥的也配龙飞凤舞的祥瑞!
大公主很灵。
李斯决定等等看,合适的时机,自己也上一份祥瑞。
独祥瑞不如众祥瑞嘛,反正陛下一统六合,功过千秋,如此功绩,祥瑞井喷式的出现也没问题。
于是李廷尉立刻道:“陛下并兼六国,功过五帝,地广三皇,自然是天地显应,祥瑞并降!”
见陛下神色和悦,李斯也觉得今日非常圆满,适时开口告退,让陛下听听祥瑞事解乏。
李斯清楚——陛下未必真的相信祥瑞、天象等事,但他要这天下黔首(百姓)相信他是天命所归的帝王。
*
李斯退出门的时候,胸中还是情绪激荡。
因陛下方才对他道:“如今朕并一海内,以为郡县,普天之下器械一量,同书文字……诸事亦多卿劳矣,卿保重己身,更待来日。”*
李斯郑重应了一声‘唯’。
他双眼亮的惊人。
说来,李斯跟皇帝还有一个不谋而合的期待:要是自己能像彭祖一样,活上传说中的八百岁就好了。让他们把这些事做完,做好——他要亲眼见证并参与创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皇朝。
于是九野和姜乐就在章台宫门口遇到了这样心潮澎湃壮志满怀的李廷尉。
迎面见到人,才立刻收敛思绪,依旧是国家首席大法官的沉定气度。
这是姜乐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秦相。
许多后人或许并不知道秦朝如今的左右丞相隗状和王绾,但稍稍了解秦朝的人,便不可能不知道李斯。
她不由好奇仰头,多看了两眼。
九野与李斯常见,今早还在同一个战壕里。
此时就如常彼此见礼,并拍了拍姜乐的小脑瓜,把她介绍给李廷尉。
李斯其实还真知道这位小公主。
陛下信重李斯,他的儿子都得以尚公主,女儿则是嫁了诸公子——大家都是实在亲戚。
因见驾的时辰马上要到了,李斯也没多寒暄什么,只请两位公主有暇去家中喝杯新岁酒,见见嫁到李家的两位姊妹。
姜乐不由抬头看了看九野——她是长女,始皇帝却还没有将她指婚出去。
她理解了为何姐姐那么早就要露脸拼搏,实在是时间不等人。
都说一个朝代的气质和特色,与开国皇帝息息相关,那么,秦朝就像始皇帝,你有多大的本事,就有多大的话语权。
姜乐这样望着九野,九野感觉到了,于是摸了摸她的头。
没有开口,她将目光望向了章台宫。
*
姜乐跟在九野身后走进了章台宫。
这一路上系统都在给她加油鼓劲,插科打诨安慰她:大大方方的嗷!没什么可害怕的,别忘了你都没钱!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吗?
姜乐:好了,不要说了。
进入章台宫门后,姜乐和系统同时沉默了一下。
——沿着台阶而上,两侧是数不尽的七八尺高的青玉五枝灯矗立着,灯柱上或绕着玄色蟠螭,或舞着赤鸟。灯火被微风吹动的瞬间光影流转,鳞甲羽翼皆光芒闪动,宛若一盏盏灯活过来一般。*
在冬夜里,走在这章台宫内,灯火如星子,恍然有漫步于九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