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金原封不动送回,胡昪格外欣喜,“是谁送回来的?我这就把赏金拿出来。”
周定一面清点马蹄金,一面回答:“是一个叫黎昭文的举人,现在人已经离开咱们县了。”
胡昪略一思索,道:“这名字挺熟悉,好像在哪儿听过。”
周定停下手中动作,帮他回忆,“他这两日免费替人写诉状,您看到的诉状,都是他写的。昨日您还夸他的字写得好呢。”
“是了,他写的是二王行书,笔法自然,技艺甚好,看起来是花费了不少功夫的。”胡昪颔首道,“二王的真迹,多是在陛下手里,流传在民间的真迹极少。这黎昭文能模仿得如此逼真,想必是哪位显赫贵胄的后代罢。”
周定惊呼一声,深感懊悔,“若早知他身份不凡,我应让他与大人您见一面。”
胡昪神情淡定,施施然坐回书案前,提笔书写,“我现在就写份旌表,和马蹄金一起送入京师。”
周定疑惑道:“大人这是何意?”
“你跟了我这么多年,还不懂这些事?他要入京科考,日后成绩优异的话,在京为官是必然。旌表由皇上亲阅批注,在会试前,他就能得到皇上嘉奖,到时候他岂能不知这是出自我手?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人情,将来他平步青云之时,是要还我的。”
周定心不在焉,心思全在另一个问题上,“但我们只是找回了马蹄金,并未抓到那偷金贼,这可如何向皇上交代。”
胡昪不禁失笑:“偷金贼算什么,我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不就好了。”
周定道:“听黎昭文说,寺庙内并无鬼怪,让我们昭告贴示通知百姓。大人怎么看此事?”
胡昪陡然停笔,正色道:“鬼作祟能成什么气候?你竟也听信这种谣言。这不过是前任知县自己吓自己罢了,连带着身边的人也听信了他的妄言。”
他提及的这桩旧事,周定有所耳闻,然其中涉及的利益,不便在衙署多说,是以二人缄口不言。
庆祐十二年正月九日,马蹄金和旌表如期送至京师,抵达之时与黎昭文抵京时间相差无多。
黎如松购置的宅子临近皇城,是一座三进三出的院落,于黎昭文等主仆十余人而言,稍显宽阔。
在京安置的第二日,林珣的信函送至黎昭文处,邀她晚间前去林府一聚。
黎昭文看着信函,心念略动,即刻吩咐裴越:“今晚我要去林府一趟,你随我一起去,届时记得留意府内布局。待夜深大家休憩时,你再潜入他的书房查探。”
此前她简短与裴越说过淮王的事宜。裴越虽不明白她行事的动机是什么,却并不深究,只说:“他若真与淮王私下联系,不会就这么轻易露出破绽吧?”
黎昭文点头,“所以你要细心观察,不要错漏任何细节。”
及至晚间,裴越引马到黎昭文面前,得意地说:“你看这匹马可好?它很温顺,很适合你。”
黎昭文翻身上马,不置可否,以免他又滔滔不绝。
尚未至赴约之时,两人在街道缓行。初次真切见证到京师别样的繁华,裴越好奇地左右张望,只觉处处新奇,欢喜至极。黎昭文在旁眺望,见人烟阜盛,亦是满心喜悦。
蓦然间,她的坐骑开始不安地打响鼻,在她正欲查看之际,坐骑长啸一声,竟疯魔般狂奔起来,不论怎样勒马,都无济于事。
他们所在的街道宽有四十丈,行人见马匹奔驰,均是躲闪到一处。
马匹不遇阻碍,便愈发激动,在街道上一路疾行。
黎昭文竭力抓紧缰绳,心下惊惧异常。裴越策马紧跟在她身后,不知该如何应对。
先前她曾叮嘱过,不能在外人面前显露武功,但现在情况危急,如何能顾虑这些?
但见一条长绳从远处而来,稳稳套住马头,这人力气极大,须臾便将马匹控制住。马匹受阻急停,前蹄腾空,黎昭文急忙抱住马背,避免不慎坠落。
裴越纵身下马,三步并两步奔向黎昭文,将她扶下。
黎昭文惊魂未定,面上毫无血色,忽听一个柔和声音说道:“阁下没事罢?”不必循声望去,她便知这声音是出自何人。
裴越不见黎昭文反应,遂朝那人拱手道:“多谢公子相救。”
此人头戴金冠,着银白色圆领袍,腰束玉带,年岁似稍长于黎昭文,秀气的眉眼隐含笑意,“不必客气,这全是明怀的功劳。”
名叫明怀的人,颔首向裴越示意。
黎昭文虽极不愿见到此人,却不好当面表露情绪,故而缓缓抬首,说道:“不知阁下高姓?”
顾景渊与她四目相对。
眼前人的眉眼,让他无法不忆及那个女子,他们的眉眼实在太过肖似,以至于他的心神随之恍惚。
少顷,他怔怔回答:“在下顾景渊。”
黎昭文告诉他:“在下黎昭文。适才多谢顾公子和明怀兄弟相助,改日我定登门拜谢。”
顾景渊眉间闪过一丝错愕,转瞬收敛神色,说道:“阁下要去何处?我的马车可送你一程。”
黎昭文看了眼一旁喘气不迭的马匹,回答:“我要去林珣大人的府邸。”
“正好,我今日也去林大人府上。”顾景渊笑道:“那我们便一起罢。”
马车驰行,车厢内的二人沉默不语,各衔心事。
这是自万寿圣节后,黎昭文第二次见顾景渊。
初见时,她对此人并无过多感想,直至父亲告诉她,这是他为她择选的驸马,她才侧首多看了他一眼。
印象中担任军职的都是些粗鄙之人,但顾景渊与她的印象相悖。他举止温文,目色和煦,若旁人不知他的身份,恐怕都会推想他是文人名士。
尽管他可作为上乘夫婿,黎昭文依旧对他不感兴趣。
此后再听到有关他的消息,是淮王起兵后的第二个月。
他是五军营提督,职在驻京护卫天子。皇帝派他前往宣州迎战,是出乎黎昭文意料的举措。
后知他的父亲顾文忠在宣州战死,黎昭文才推测出皇帝的用意:顾文忠在宣州拥兵六万,与军队关系颇密,他身死后,由他的儿子接手控制宣州局势,能起到□□军心的作用。
品行端方和样貌出众是皇帝择婿的标准,显然,顾景渊是他标准之内的人选。
谁也没想到,这位被皇帝寄予厚望的提督,到任后会径直带兵投降,致使尚可平衡的战况就此倾向淮王。
思及此,黎昭文心里忍不住暗骂:“胆小的叛徒。”
被黎昭文称为“叛徒”的顾景渊,思绪也停留在万寿圣节那日。
那一年万寿圣节,皇帝在奉天殿宴饮群臣后,将他带回禁中参加家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