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颜刚睡醒。
就听见正院闹哄哄的。
闻颜问佩儿:“外面怎么了?”
佩儿笑嘻嘻地道:“是姑爷那位堂弟应其正,今早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了。”
“人跑了就去追啊,找来我们家做什么?”太久没跟老应家的人打交道,闻颜都忘记他们的路数了。
“应其正走之前留了一封书信,说是姑爷给他找了一所南方的书院,他去读书了,不考中进士不会再回家。
老应家的人找不到他,就把主意打到姑爷身上了。”“应知林告诉他们下落了?”闻颜询问。
佩儿鄙夷地撇了撇嘴:“他们哪是来问应其正下落的,他们是来找姑爷要赔偿的。”
闻颜正喝着水,瞬间就被呛得咳了起来。
“他们要多少钱?”闻颜好奇地问。
佩儿张开一只手。
闻颜道:“总不会是五十两吧,他们应该不会满足。”
“应老太开口就要五百两,亏她张得开这个口。
她以为我们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吗?”
佩儿说话时,脸上全是嫌弃。
闻颜拍拍她的手:“可别为这点小事气坏了身子。”
佩儿哼哼两声:“小姐要出去看看吗?”
“不用。
应知林会搞定的。
老应家的人,得不到一分钱。”
也不知应知林怎么做的,正院那边很快就安静下来。
**
闻颜一如既往地吃吃喝喝睡懒觉。
在家里呆得腻了,她就去柳家转一圈,日子别提有多潇洒了。
转了几日下来,闻颜发现松山村日新月异,不仅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子,连吃穿都比以前好了许多。
以前过年才能尝到肉腥味,现在一个月也能吃上一两回了。
就连衣服,一年也能添上一身了。
就连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但凡踏实肯干的,日子都变得好过起来。
族学里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应氏一族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不论男娃女娃都要去族学读书。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本村外村的孩子。
看着大家的日子蒸蒸日上,闻颜莞尔一笑,打心眼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前世帮过她的那些人,她也通过各种方式,悄悄送去帮助,希望他们今生能提前摆脱厄运,过上好日子。
**
闻颜夫妻在松山村待到正月十三才回京城。
这次回去,他们原本打算将一双弟妹,和两位老太太一起带去京城生活。
两位老太太死活不同意。
“京城的生活是很好,可我们在那边人生地不熟。
两个乡下老太太,不好交到新朋友。
呆在村子里,我们反而自在些,每天都有熟悉的老姐妹陪着,日子快活着呢。”
于是。
应知林便只带了姐弟俩回家,将老家的一切事务,交给佩儿的娘亲慧娘打理。
制墨和颜料的生意,辰七哥会定时回来料理。
回城的时候。
闻颜的马车上塞满了村民送的土货。
“大家都回去吧,我们先走了。”闻颜朝村民摆摆手,马车在村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驶远。
回到京城。
应知雪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毕竟是应知林的亲妹妹,闻颜再不喜欢她,也不会在婚事上苛待她。
闻颜打算给她精挑细选一门婚事。
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
应知雪对高门勋贵的礼数一概不懂,治家管人也是一片空白。
闻颜思来想去,忽然记起,她当初开‘清风小楼’时,特地寻来两位,从宫中退下来的嬷嬷。
她一直养在‘清风小楼’里,现在倒是派上用场了。
闻颜当天就将两位嬷嬷带回家中。
一位嬷嬷教应知雪礼仪规矩。
一位嬷嬷教应知雪管家交际。
闻颜更是将她托付给宁叹。
让宁叹碰上宴请聚会,都把应知雪给带上,让她出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
上元节日大朝会,朝堂恢复公务。
这一天,大庸朝发生了两件大事。
鲜少在人前露面的太子定下太子妃。
镇国大将军孟岳山,以**后身体不堪重负为由,交出兵权,留在京城颐养天年。
一时间,朝堂上风云涌动,都想将北疆的二十万大军收入囊中。
民间亦是议论纷纷。
有说镇国大将军在北疆征战操劳了一辈子,确实该好好休息了。
也有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