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府,颐年堂。
相较于上次寿宴时的热闹,今日的颐年堂更显静谧安宁。
秋日暖阳透过雕花窗棂,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心安的淡淡药香。
北静王太妃半倚在临窗的暖榻上,身后垫着厚厚的软枕,气色比之月前竟真真好了不少。
往日那总是萦绕在眉宇间的疲惫与恹恹之色淡去许多,眼神也清亮了些,见到林澜进来,未语先带了三分笑意。
“好孩子,难为你又来看我这老婆子。”
王太妃声音温和,带着长辈的慈爱。
林澜上前恭敬行礼:“给太妃请安,见太妃气色红润,精神矍铄,微臣便放心了。”
水溶今日亦在一旁陪着,见林澜来了,含笑点头示意,目光在她似乎比上次见面时更显挺拔沉静的身姿上停留一瞬,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他亲自引林澜近前为王太妃诊脉。
林澜凝神静气,三指搭上太妃腕间。
这一次,她并未仅仅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体内那股日益精纯的内力,随着她的意念,化作一缕极其细微温和的气流,小心翼翼地探入太妃的经脉之中。
去仔细感知药物之力在王太妃体内的运行情况,以及肝肾经脉中那虚火是否真正得到平抑。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尝试,源于她对自身内力掌控力的信心,以及对万花医理与这个世界医学知识融合后的更深理解。
她闭着眼,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细微的感知中。
太妃只觉腕间那股熟悉的暖意似乎比往日更添了几分灵动,所过之处,连那沉积多年的脏腑滞涩之感都似乎被轻轻拂开,通体舒泰。
她不由得微微讶异,看向林澜的目光更多了几分惊奇。
水溶虽不通医理,但见母亲神色,又见林澜诊脉时那非同一般的专注与隐隐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凝气度,心中亦是暗自称奇。
暗道,此子果然非同凡响。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林澜才缓缓收回手,睁开了眼睛。
她心中已有定论,王太妃的病情确有好转,那滋阴降火的方子是对症的,但年深日久的沉疴,并非一朝一夕可除,肝肾阴亏的根基仍需缓慢调养。
而且,她通过内力感知到,王太妃心脉似乎比常人略弱几分,这或许是早年落下的病根,平日不显,但在情绪激动或季节更替时,容易引发不适。
她斟酌着言辞,先将王太妃病情好转的情况说了,又道:“太妃如今虚火已降大半,后续用药微臣可稍作调整,加重滋养肝肾阴液之品,如熟地和山茱萸等,但份量需得精准,过犹不及,此外……”
她略一迟疑,还是决定坦言,“微臣方才诊脉,隐约察觉太妃心脉气血运行稍弱于常脉,可是早年曾受过寒湿,或是有过惊悸之忧?”
王太妃与水溶闻言,皆是面露惊色!
太妃心脉较弱之事,便是太医院院使孙益,也是经过多次诊察,结合太妃早年于行宫落水受寒的旧事,才推断而出,这林澜竟能一次诊脉便隐约点出!
水溶神色一肃,看向林澜的目光已不仅仅是欣赏,更带上了一层重视。
“林太医果然医术通神!母亲早年确在行宫不慎落水,受了些寒湿惊吓,之后便偶有心悸之症,只是并不常发作,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林澜心中一定,知道自己这番冒险的内力探脉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她沉静道:“王爷过誉,此症需以温养为主,平日饮食可佐以桂圆、红枣、莲子等物宁心安神,微臣可再拟一个温通心脉的膏方,配合药膳徐徐图之,虽不能根治,但可保王太妃平日无忧,减少发作。”
“好!一切但凭林御医安排!”
水溶毫不犹豫地应下,语气中充满了信任。
经此一事,北静王母子对林澜的医术已是心悦诚服,看待她的态度也真正从“一个有潜力的年轻太医”转变为了“可托付性命的神医”。
这份信任,其价值远超寻常的赏识。
林澜又细细写了新的方子和膏方制法,交代了注意事项后,婉拒了北静王母子留下用饭的邀请,方才告辞。
水溶亲自将她送至二门,临别时,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林太医近日在太医院可还顺遂?若遇到什么难处,不必见外,可来王府寻我。”
林澜心中微动,知道这是北静王在释放更明确的庇护信号。
她躬身谢过:“多谢王爷关怀,下官记下了。”
离开北静王府,林澜心中稍安。
有了北静王府这份实实在在的倚仗,应对王子腾可能的发难,她便多了几分底气。
然而,她并未放松警惕。
回到林府,她立刻投入到更紧张的修炼与准备中。
《百花拂穴手》已初见成效,她得开始尝试接触万花谷中一些更侧重于应变,与自保的轻身技巧与点穴手法。
虽因内力所限,远达不到飞檐走壁和制敌于无形的境界,但用以应对突发状况,争取脱身之机已是足够。
同时,她也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穿越以来所记录的一些,超越时代的医学见解与病例分析,这些都是她安身立命,展现价值的根本。
就在林澜积极备战之时,边关,王子腾的帅府之内。
烛火摇曳,映照着王子腾刚毅而略带风霜之色的面容。
他手中捏着王夫人那封言辞激烈的信,已经反复看了三遍,但还是让他忍不住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信纸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