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13块钱,给刘瑞英和喻庆山带来的刺激,不亚于13个亿。
秀水之前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刘瑞英削尖脑袋也要让女儿进城。虽然出生在九十年代,她对这个时代的记忆并不深刻。但是,在红英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秀水真的理解了刘瑞英的想法。因为,八九十年代的农民生活得太苦了。
上辈子她曾在书里看到,我国发展工业的初级阶段,靠的是扩大工农业的“剪刀差”。也就是说,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的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造成的这种差额就叫作“剪刀差”。
体现在一个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是地里种出来的农作物都不值钱,但县城里卖的东西却都很昂贵。一台黑白电视机八百多,一台缝纫机五百多,而一个农家辛苦一年,可能挣不到一千块钱。
豆腐馅包子也不值钱,拳头大的包子,一块钱能买四个。但这无疑比直接卖小麦要划算得多。一袋小麦挣不来一百块钱,磨成面粉包成包子,却可能挣来好几百。
刘瑞英和喻庆山劳作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整个晚餐时间,他们都在兴奋地讨论,如何把豆腐包生意做大做强。就连秀竹都兴奋地跟着出了些主意。
“明天我跟你一起来做包子!蒸好了早点出门!”刘瑞英说。
“我再用泡沫板做个箱子!”喻庆山说:“一个箱子小了,怕不够装。”
“应该今天就把豆腐买来放家里的。”刘瑞英又说:“可惜天晚了,镇上豆腐摊都收了。”
“那明天我放学时,我从镇上买了豆腐带回来。”秀竹说。
刘瑞英忙又传授她一些挑豆腐的技巧,千叮万嘱她要看好秤,小心被人骗了,然后才道:“等秧插完了,咱们就自己在家磨豆子做豆腐。你爸会做那个,他其实可聪明,跟别人做过一遍就会了。”
“对!我做的豆腐比外头好吃!而且咱家的黄豆不花钱。”喻庆山也肯定道。
……
秀水吃完饭才缓过来,想了想说:“竹子,拿毛笔在我箱子上写几个字,就写‘秀水豆腐包’。”
“好!”秀竹忙去找来笔墨,又说:“这个办法好,大家以后买豆腐包,只认我姐做的!”
“对,得扩大咱家包子的名气。”喻庆山也点头。
秀竹饱蘸浓墨,在箱子的正面郑重写了“秀水豆腐包”五个字,又在两侧都写上了“一元四个”。写完她偏着头打量,对字号大小颇感满意。
第二天凌晨,半夜三点刘瑞英就起了床,独自在厨房和了一大盆面。喻庆山也没有第一时间下地,而是骑车赶早去镇上买豆腐。等秀水也起了床,开始处理馅料。然后全家人一通忙碌,五点多钟秀水和秀竹便骑车出了门。
秀竹的车后座上放着两箱包子,把轮子蹬得要冒烟。秀水骑空车都追不上她。半路上两姐妹交换了车辆,秀竹骑空车回去上学,秀水继续出发去县城。到县城时才不到七点,她赶紧去了菜场。
时近初夏,菜场里人声鼎沸,正是早市最繁忙的时候。秀水推着车,一边往里走,寻找摆摊的空位,一边大声吆喝:“才蒸出来的豆腐包子!又大又香的豆腐包!比肉包子还好吃的豆腐包!”
一路上不停有人询价,也有人掏出钱来买。在菜场里头绕了一趟,卖出去二三十个包子。秀水又赶紧骑车去了中学旁边。
七八点钟,正是初中学生上学的时候。这里也有些小吃摊,生意反比菜场的要忙碌。路过的孩子停下来,用手里零钱买点吃食当早饭。在这里卖了一波,看着学生渐渐稀少,秀水又忙推上车,去了附近小学门口。
小学比初中上学晚,此时来往的孩子和大人还比较少。但是有几个送孩子的老人听说是豆腐包,他们没吃过,便摇一摇头便走了。秀水有点着急,看看旁边小卖部,老板娘才开了门,她便拿了两个包子过去,说:“婶婶,尝尝我家的豆腐包,不要钱,免费请您尝!”
老板娘挺过意不去,说:“哎哟,不要不要,怎么好白吃你的!”
“婶婶,我是想请您帮忙,”秀水说:“一会儿有人来了,您就站我旁边吃包子,夸一夸这包子的味道。”
原来是想让她当托儿,老板娘笑了起来,接过包子尝了一口,“哟”了一声说:“挺好吃的啊,怎么卖的?”
“一块钱四个,”秀水说:“我们家今年的新小麦磨的面粉,可新鲜可香了。”
文具店大清早没什么生意,老板娘便站到秀水的自行车旁边,一边慢慢吃包子,一边跟她聊家常。不过几分钟时间,学校门前的行人便多了。有家长送孩子来的,也有孩子们三五成群自己来的。看到有卖包子的小摊,旁边还有人站着吃包子,便有人停下脚问问豆腐馅味道如何。
老板娘便在旁边道:“我也是第一回吃豆腐馅包子。怪好吃的,说是她家刚打的小麦做的。”
围着买的人便多了,老板娘功成身退,自去店里忙她的生意了。就这么着,很快一百多个包子就见了底。等上课铃声响起,秀水清点了箱子,发现只剩二十几个了。
从清早就现在,她就没歇过,便找个台阶坐下,慢慢吃着包子喝着水。等歇过劲来,又骑车去了各小区喊着卖。全部卖完骑车回家,才刚过中午。
刘瑞英和喻庆山正在家吃午饭。桌子上摆着炒青菜和咸菜条,——虽然家里蒸了包子,但她是舍不得吃的。能卖钱的东西,自己吃多浪费啊。看到秀水进屋,忙问:“怎么了?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秀水坐在椅子上,往外掏毛票。很多五毛一块的,甚至还有一张五块的大票。刘瑞英又惊又喜,放下筷子帮着清点,一共是二十九块五毛钱。
刘瑞英激动得手直抖,把钞票一张张抹平整了,说:“就算刨除豆腐调味料这些,也挣了不老少了!”
喻庆山给秀水盛了碗饭,说:“怎么今儿回来得这么早?”
秀水便把摆摊路线告诉他们,又说:“还是得早点去,主要是学生们买得多。”
“城里好,连孩子都有钱!”刘瑞英忙起身往厨房走,大方道:“我给你炒两个鸡蛋去。下午你就在家歇着。”
在金钱的刺激下,刘瑞英和喻庆山仍然精神抖擞地下地去了。秀水却是在家补了个长长的午觉。她能感觉身体在康复,但目前还是太容易累了,刚刚到家时她觉得腿都拖不动了。
整个农忙季,刘瑞英像打了鸡血一样。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