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九月有衣

第41章

小说:

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作者:

九月有衣

分类:

古典言情

【如今我们看到军士,第一反应是什么?】

【安心。】

【安全感拉满!】

【遗憾,我高考距心仪的军校只差1分。】

【帅气的哥哥都上交给国家了。】

【帅气的姐姐也上交给国家了。】

【为什么要因为我矮了0.5厘米就不让当兵呜呜呜,为什么卡这么死啊,这身高要求压根就不!合!理!】

【感激。我是地震幸存者,没有他们来救我,我已经死了。】

【长大后我要成为她。】

【最可爱的人!】

秦人茫然地望着天幕,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

这个军士,是他们理解的那个军卒吗?

为什么后人看到军卒会感到安心?

他们就不怕军卒烧杀抢掠吗?

为什么会有女军卒?

还有想成为军卒却不能的吗?

最可……爱?

那个地震中被救的人感激军卒或许是应该的,其他人总不能都是被军卒救过吧?

即便再怎么不理解,秦人也能从天幕不加掩饰的言语中看出后人对军卒的信任与向往。

【但秦二之前、或者说军功爵制改革之前,军士(或者叫军卒)可不是现在这样。】

又是军功爵制。

张良取出了竹简与毛笔。

天幕终于要解释他早就想知道原委的军功爵制改革。

他总感觉秦二种种施政都与军功爵制相关。

【那时的军卒说是有工资但少得可怜,甚至需要写信让家里人寄钱寄衣服给他。】

【……啊?】

【这么离谱的吗?】

军卒打仗没钱了,让家里人寄钱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除非杀敌立功获得赏赐,否则就是得问家里要钱。

难道……太子改的军功爵制是这个?

秦人翘首以待天幕的后续。

他们已经知道免除徭役之后,再去参加徭役就能获得很多粮食。

但那只能在农闲时参加,显然不包括成为戍卒。

【军卒除了两次强制服兵役外,多是闲时务农,战时被强制征召。通过杀敌立功可以累积爵位、获得赏赐,这就是最初的军功爵制。】

【立不了功没有赏赐就得让家里寄钱?】

【对,但能不能立功有时候和军卒本人的意愿与能力无关。】

【所以为了保证军心和士气,战争过程中往往允许军卒抢

掠,部分财物归私人所有。】

【这种抢掠不止针对敌国的百姓。虽然法理上不得抢掠本国百姓。但战争一旦发起,本国军队又粮草不足时,就只能事急从权——你不抢,打输了就是敌军过来抢。】

【所以那个时候的百姓,既怕敌国的军队,也害怕本国的军队。】

【平时也怕:军卒出现在你眼前又不是战时,那不是抄你家就是要抄你邻居的家。】

【甚至可能是全被抄家。】

【简称看到军卒就害怕。】

这样描述的军队就符合秦人的认知了。

甚至他们认知中的军卒比天幕描述得还要可怕。

天幕说的还只是“正常状态的军卒。

不正常的……

秦人不敢说,只敢想。

有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知道秦军为什么被称为“虎狼之师

【最勇武?】

【天真,那时候跟狼字沾点边的指的都是凶残狠毒。】

【这么说吧,军功爵制的要求是斩首,但人头太多不好携带时,出于人性化可以改为割耳朵。】

【人性、化?】

【另外,没人能从一只耳朵分析出这是敌军的还是老百姓的,也分不出是男是女。】

【……靠。】

【杀良冒功?】

【对。】

杀良冒功在大秦是重罪。

但嬴政很清楚,在大型战役中不能以首级计算军功时,只算耳朵必然造成大量的杀良冒功。

这是权衡利弊之下的不得已之举。

就像允许军队劫掠本国黔首,也是如此。

嬴政问过秦二要如何改革军功爵制,但她没有直言,而是将燎原一营的军制念出来。

这种要耗费巨额财政的改革,嬴政并不看好。

若非天幕透露改革成功,他要做的就是打消秦二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

张良竹简上还没有写一字。

天幕所言,都是他所知晓的事情。

也是他执意要刺杀始皇帝的重要原因。

即便韩国输给秦国,张良也不认为军功爵制利于民。

秦军的残暴,甚至不只是为了获得赏赐,还有恐惧“罚过。

军功爵制以五人为一伍,若有人战死,同伍之人必须杀敌抵命,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即便秦卒原本是良善之人,为了不受重罚,也会被迫变得残忍。

【秦二正式对军功爵制进行改革是在南越归降之后。】

【首当其冲的是军功的计算方式:改为疆域、俘虏、斩首的三重计算其中疆域的权重最高斩首仅比俘虏高一点。】

【确保杀良冒功的收益远低于被发现后重罚的风险。】

【具体的计算方式比较复杂想知道的可以搜索相关论文去了解。】

张良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弊端。

其一是避战:既然都是作战和弱者作战后获取军功的概率更高。

其二是疆域——若是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又该如何计算?

两个念头刚起张良就已经想到秦二的解决之法。

天幕过去的帖子中有过提及:

设郡之后才会计算疆域的军功。

避战也不是问题。

北为韩信南为李信

作为最高统帅只有寻求获得最多的疆域才能得到更多的军功。

若部下避战自会有处置之法。

解决杀良冒功隐患的俘虏权重……也就只有秦二敢这么做:

无关风月

将敌国百姓尽皆视为俘虏。

………

秦卒们有些不安。

他们不通文字也不懂算数人头计功他们还算得清但这种三重计功就完全是为难他们。

但很快就被“帝陵守军魂”安抚。

他们愿意相信圣皇。

【其次是军功和爵位都不再世袭也不能赎罪减刑免刑。】

嬴政现在知道怎么会有人劝韩信造反了。

或者说秦二居然真能成功改革才是让他感到惊讶的事情。

正如嬴政所猜想的那样大秦几乎所有已有爵位的军卒都无法接受这条改革!

就连对大秦忠心耿耿的蒙恬都有一刹那的恍惚。

太子想做什么?

这哪里是改革军功爵制这分明是废除军功爵制!

………

陈平沉思。

他先前猜测秦二将以永免徭役作为赏赐让军功爵制的改革成为大势。

但他没想到她竟然激进至此。

不对。

世代永免徭役对于绝大多数没有爵位的秦卒、和爵位在第七级公大夫之下需要服役的秦人会更愿意选择永免徭役——

只要免除的条件不要太高。

但再往上本就可以免徭役、或是能让奴隶代替服役的高爵就很难接受这般改革。

【爵位的作用改为每月

一发的工资即爵位越高工资越高。最低等的公士获得的工资足以养活一家四口。】

【最高的王爵工资是公士的两百倍(倍率和原本的岁俸一致)。】

【熟悉的感觉回来了这才是入伍应该有的待遇嘛!】

【别倒果为因啊现代军制就是秦二的再改进这不叫回来了。】

没有爵位的秦卒立即倒戈。

占比最高的一级公士和二级上造也改为绝对赞成秦二的改革。

虽然他们看不懂“工资”是什么。

但不用算别的东西光是能养活一家四口就足以让他们更愿意接受这种制度!

萧何立即心算秦二如此行径要支出多少钱粮可刚算就停了下来。

天幕说的每月一发的工资是一直发下去吗?

【这里的重点其实不是工资的多少而是将“耕战结合”改成了职业军士。】

【一旦进入军队则满十年之前不得无故退伍

【在伍期间不参加战斗也能获得缓慢增长的军功——入伍两年就必然获得公士爵位;无爵期间给公士一半的月工资。】

三代内不得入伍?

“还有这种好事?”

有心直口快的秦人忍不住说道。

“但十年就能赚到养活四口人九年的收入。”

“若能立功升爵岂不是……”

立即就有秦人再倒戈。

“若是死了怎么办?爵位和军功都不能传给后代。”

秦人陷入激烈的动摇。

………

韩信眼睛一亮。

“何谓职业军士?”

把内侍的教导忘在脑后韩信没有请示始皇帝就询问君上。

确定祖龙不打算追究“幼稚韩信”的失礼甚至也想听她的解答嬴云曼才斟酌着进行解释:

“平时接受训练、战时参与作战非假期不得离开军营的军卒为职业军士。”

韩信立即就想明白了他为何能领三十万秦军所向披靡。

嬴政沉思。

大秦也有这种精锐之师但人数很少。

因为驻守各地需要的秦军太多了光是抵御匈奴的秦军就有三十万。

各地防止反秦势力的守军、边境防外族的驻军、各处关隘的秦军……

但秦二不需要内防造反外防入侵。

对内她是“圣皇”;对外她才是入侵者。

【这不是很好吗?我

记得秦二推进改革时阻力极大说是最凶险的一次改革?】

【对于底层的一二三级接受起来当然良好咯就算不被列入职业军士也能获得对他们而言算是极高额的一次性补贴。】

【虽然是分期付款但款没付清的时候允许保留旧军功能抵消迁移令呢。】

【——秦二的迁移令谁抵消谁傻。】

【但往上尤其是五大夫以上的不能世袭不能抵罪就是要他们的命。】

【这帮人还都是有权有势有财有私兵蓄家奴的。】

【这么说吧内乱六七年秦朝死的高爵加起来都没改革的两个月里死得多。】

【我觉得秦二杀得挺高兴的夷一个三族少补贴一个高爵还能拿他家的财产来补贴低爵血赚不亏。】

【燎原军出现在咸阳外的时候这些高爵就已经没机会了挣扎就是找死。】

对秦二杀意暴涨的高爵们突然哑火。

如今所谓的“燎原军”还在征兵很快将要前往上郡。

那他们能对秦二动手吗?

咸阳宫内的那位千古一帝还有两年的寿命。

两年的时间足以让秦二平稳接过大秦的权柄。

冰冷的寒意笼罩全身因为还有更可怕的:

他们的依仗无非是家奴与私兵。

在没有天幕的时代他们的造反都被秦二以夷三族处理完了。

如今天幕透露秦二就是圣皇奴籍归贱下所有奴隶都将获得自由整个世界都将在她脚下匍匐——

他们的私兵与家奴还会听从他们的命令违逆秦君吗?

即便是手握军权的高爵

他不敢反始皇帝而他的部下不会跟随他反秦二。

低爵的公士、上造、簪袅也看明白了。

军功爵制改革最吃亏的是高爵而低爵若不能成为“职业军士”就将获得极高额的“补贴”!

旧军功抵迁移令这事是没人会去做了淮阴守墓人几百年的富裕谁不想要?

还没有获得爵位的军卒小声议论:

“以后我们若是成为‘职业军士’就可以领很多钱;如若不能就不用服役了?”

“也不用服其他徭役……”

“四赋也不用交了……”

【那秦卒要是因伤退伍怎么算呢?】

【按当前爵位工资的一半给给到去世。】

【对秦卒

的抚恤则与爵位无关,都是给三金(折合华币约18万左右)。】

【好像有点少?】

【你也不考虑一下当时的物价,三镒金够普通老百姓一家四口生存60年了!】

【其实不是三金,就是给四口之家以当时的物价生存六十年需要的钱。】

【秦二养军主打一个富养。】

先前因军功不能世袭而不太敢入伍的秦人眼睛都红了:

“谁都不能拦我入伍!”

能拦他入伍的只有军队要不要他!

就连张良身边的壮士都呼吸急促起来。

张良大致心算秦二如此富养四十万军的支出。

——韩信的三十万、李信的十万。

仅算“工资”就超过了大秦财政收入的六成。

而“入伍两年”后,将远远超过十成。

张良没法想象秦二是从哪里找出这么多钱来“富养”这支军队。

即便是海上有金银矿藏,其开采速度也未必比得上秦二的花销。

再想到秦二为抓徐福许诺的万金,张良甚至有点想笑。

“我突然释怀地笑了”。

这是月余前天幕上的一句话,张良此刻理解了后世人的心情。

当一件事还有解决的余地,再怎么艰难也得为之谋划。

但已经彻底没救的时候,就只剩想笑了。

………

嬴云曼从结果倒推。

成功了,说明这种富养可行。

至于怎么推行,这不是臣子应该去考虑的事情吗?

抛开促狭的想法,嬴云曼大致能倒推缘由:

军功爵制改革之后,旧军功可以有余钱时再补贴,没有的时候就先欠着。

新军功都是从零算起:在攻打匈奴之前,所有燎原将士都是最低爵位的一半。

即“养活一家两口”。

这才是为什么她一定要在19年攻打匈奴——再不往外扩张,就真支付不起军饷了。

没有开海的时候金银不足,工资大概率是以粮食来抵。

听起来这依旧是极其高昂的负担。

但有种东西,叫做军屯制。

不同的是土地不会分配给军卒,开垦出的土地会被视为官田,种出来的粮食属于官粮。

如何提高军卒种地的积极性,就交给指导员。

种地,怎么不算是一种训练呢?

——当然,这是生产力没跟上时的权宜之计。

等到真正开始征伐、且驻守境内的秦军种

的粮食也不够用时,就该有大量的俘虏、以及新的产粮地来填补其中的空缺了。

【入伍满十年后,就可以申请退伍,将获得一笔以当前爵位计算的退伍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