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科幻 > 科技入侵现代 鸦的碎碎念

第138章 定语更少的胜利(求月票!)

小说:

科技入侵现代

作者:

鸦的碎碎念

分类:

网游科幻


这我哪知道。

陈景润被问懵了。

数学家之间勾心斗角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

整的跟饭圈没区别。

像后世被大家所熟知的丘成桐和田刚之间的故事。

陈景润连连摇头:“我不清楚林教授是怎么想的。

我想林教授只是太忙了。”

陈省身说:“前段时间开数学家大会的时候,我看林的态度很冷淡。

我想着你曾经当过他的学生,是不是知道一点内情,你既然没听他说过,那可能是我误会了吧。”

陈景润说:“这样吧,马上圣诞节了,一般圣诞节纽约的数学家都会搞一个圣诞晚会,陈教授不如也参与。”

陈景润确实没啥情商,才会给陈省身出这样的主意。

陈省身有,所以他听到之后,觉得这是好主意。

反正哪怕我们关系不好,这主意也是别人给我出的。

更何况,林燃和他也只是表面上冷淡,实际上又没有撕破脸皮,冷淡也有可能有很多原因。

林燃压根不知道陈省身和陈景润的见面,要是知道他也会觉得冤枉,他对陈省身还真没啥偏见。

作为一个绝对理性派,他对于网上的传闻向来是不信的。

网上各种诋毁**,因为丘成桐的自传,导致简中互联网疯传陈省身和**不和。

甚至给这种不和编造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

林燃压根就不信。

网上有流传一个版本说79年的时候陈省身宴请一众外国数学家,晚宴上直言华国科学院数学所应该永久关停,并且要求在场众人把这事**给华国方面,在场宾客们集体傻眼。

此事没有任何证据能够佐证,陈省身也不太可能干出这种事,就算要干,找外国数学家联名没有任何意义。

关于陈省身和**之间的矛盾,丘成桐在自传《我的几何人生》里写到:

“众所周知,**跟我的老师陈省身不和已久。”

“陈、华之争,原来起自芥毫的差别,但随着岁月而加剧。据在下观察,纷争容易形成,但难以化解。有时直到当事人皆不在世,纷争都不见得消散。”

“吴文俊因为他在代数拓扑中开发的吴类而获得了一些声誉。作为陈省身的学生,他曾强烈反对**。吴和华之间的争斗导致了华国学院数学项目的分歧。

当时,吴正在组建系统科学学院,作为该学院的一个独立的数学再搜索中心,这与华曾担任其创始主任的数学学院完全不同。

对我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奇怪的选择,因为吴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一个拓扑学家,几乎没有应用数学知识,这件事表明了华和他之间的裂痕是多么明显。”

林燃甚至对于丘成桐的自传都不是那么信。

他因为在1962年,很多资料都能找到,以华国数学为例,他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时候就听来参加数学界大会的熊庆来教授介绍过。

熊庆来为表示华国对数学的重视,也是劝他回国,特意强调了1956年华国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三个最高奖项里有两个给了数学所,分别给了**的经典域上几个复变量的函数理论和吴文俊的特征类和嵌入类的研究。

二人如果真的不和,以**的地位,吴文俊也许能拿奖,但肯定拿不到最高奖。

至少**和吴文俊在当下不存在不和的。

而丘成桐和吴文俊接触要到1979年了,这中间过去太多年,林燃也无法确定发生了什么。

林燃还在南开大学官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这样写到:“陈省身与**:数学双璧友谊不渝”

这就有点罗生门了。

在林燃的视角里,双方关系的不和好像只能在丘成桐的自传里找到描述。

另外就是网上一帮营销号说陈华不和是因为陈省身的老师姜立夫,这种说法仍然缺乏依据。

因此陈华的不和压根不像杨振宁和李政道那样,有着当事人的充分表达。

还包括网上自媒体非要给**泼脏水,说姜立夫1955年学部委员选举没能选上,是**反对,这纯属无稽之谈。

甚至还刻意编造出两个原因,说一来因为姜立夫不劝陈省身回国,二来因为姜立夫负责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有数学书搬去了岛上,立场有问题。

实际上姜立夫压根就不负责搬迁,搬迁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另外根据历史记录显示,只有历史语言研究所等部分机构迁往岛上,数学研究所压根就没迁。

包括像什么**想当华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所以各种宣传自己为的就是把**给挤掉。

1950年6月,华国科学院成立后不久,数学研究所主任确实是**,**任办公室副主任。半年后的1951年1月数学研究所成立,**担任所长。

公开能查到的事实也就仅此而已了。

**在30年代的时候就是浙大数学系主任,50年离开数学研究所回浙大任职,作为温州人回浙大,未必就是斗争失败。

这类自媒体属于集体污名化华国科学家的一部分,故意找一些压根没有事实佐证的案例来对**进行污名化。

完全靠想象来捏造事实。

对于那些年在国内的科学家,但凡是混的好的,都靠捏造事实来进行污名化。林燃见的太多了。

所以林燃既不信自媒体,也对陈省身没有什么偏见。

他单纯是因为太忙,陈省身作为纯粹的数学家,他也不想打扰对方的平静生活。

林燃也不知道会引起这样的误解。

因为此时他正在红石基地的控制中心,全程跟踪水手2号的飞行轨迹,等待着水星2号飞跃金星的时间窗口的到来。

苏俄的金星一号在去年的2月12日发射,并且在5月19号飞过了金星,成为第一个飞跃金星的探测器。

但是,金星一号只能算半成功,因为它在2月26号的时候就停止了数据传输,没能为人类带回任何关于金星的数据。

而阿美莉卡这次发射的水星2号,从8月27日发射成功以来,和控制中心的信号就一直保持着稳定传输的状态。

根据他们的计算预测,将会在此刻,也就是12月14日前后成功飞越金星,为人类第一次带回金星的数据。

这也是阿美莉卡在太空竞赛中第一次超过苏俄。

和上次月球照片比起来,这次的定语能够更少一些。

红石基地的控制中心内,房间宽敞但灯光昏暗,以减少阴极射线管显示屏的反光。

中央摆放着大型控制台,配备了包括大型计算机终端、显示屏和高增益天线通信设备在内的全套设备。

墙上挂着任务时间表和金星草图。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混合着纸张和电子设备的气味。

团队成员的低语和机器的轻微嗡嗡声在林燃耳边交织。

杰克·詹姆斯是水手计划的负责人,西装革履,戴眼镜,主要负责任务协调。

他也是林燃的忠实拥趸。

一来是因为杰克·詹姆斯是阿美莉卡人,不是德意志裔,二来是因为对方42年大学毕业之后就进了通用电气当学徒,后来二战的时候担任海军的雷达维修官,从海军退伍读研毕业后在JPL工作了足足36年。

就是钱院长曾经担任实验室主任的那个JPL。

有通用电气背景,摩根资助了他一部分读研费用,有在华裔手底下干活的背景。

这回又回到华裔手底下干活,杰克·詹姆斯有种回到了家的感觉。

本来的观测站应该是在加州帕萨迪纳的JPL任务管理和数据中心,但因为NASA改革,把类似职能都集中到红石基地来了。

原本通过戈德斯通深空通信综合设施捕捉到的数据。戈德斯通的DSS-11天线是接收水星2号信号的主要设施之一,负责捕获航天器的高增益天线传回的微弱无线电信号,戈德斯通将数据中继至JPL。现在它去的地方不是JPL,而是红石基地。

控制室内气氛紧张,团队成员围坐在控制台前,盯着各自的仪表盘。咖啡杯在桌面上满满当当,大家都没心思喝咖啡。

林燃站起身,手扶控制台边缘,目光扫过团队:“好了,伙计们,飞越窗口还有15分钟。詹姆斯,信号怎么样?”

杰克·詹姆斯望向理查德·戈德斯坦,对方调整耳机后,盯着无线电接收器上的波形:“主任,高增益天线已锁定,信号强度在-130分贝,稳定得很。数据通道随时可以接收。”

布鲁斯·默里翻开笔记本,用铅笔标记时间:“微波辐射计和红外辐射计已经校准,准备扫描金星夜侧。卡尔,你那边的数据记录准备好了吗?”

坐在角落里的卡尔·萨根坐在角落,手里拿着一叠纸,抬头看向默里:“好了,布鲁斯。我在想,我们会不会发现金星表面比地球的沙漠还热?我怀疑金星有厚云层。”

林燃皱眉,转向卡尔:“卡尔,现在不是猜想的时候。等数据来了再说。理查德,电池和太阳能板状态如何?”

理查德·戈德斯坦(敲击键盘,查看遥测数据):“电池电量83%,太阳能板输出正常,电压稳定在28伏特。”

杰克·詹姆斯听着林燃的指挥,内心有种莫名的镇定。

作为老NASA人,NASA还没成立就在NASA组成机构干活的资深工程师,杰克·詹姆斯敢说NASA有林燃和没林燃完全是两码事。

林燃来了之后,就像他说的那样,给NASA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杰克·詹姆斯实在无法想象,NASA居然还有人会对林燃不满。

无线电传来微弱的嘀嗒声,水星2号进入最近点,距离金星表面34,773公里。控制室内的低语骤然停止,所有人屏住呼吸。

理查德·戈德斯坦突然提高声音:“最近点确认!数据流开始流入,延迟约5秒,带宽每秒200位。”

布鲁斯·默里盯着显示屏,手指快速记录数字:“夜侧温度读数……421°F!比我们预期的200°F高出一大截!看来科幻小说里的设定都要改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