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科幻 > 科技入侵现代 鸦的碎碎念

第109章 一眼高科技造物(求月票!)

小说:

科技入侵现代

作者:

鸦的碎碎念

分类:

网游科幻


“您不仅是数论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在控制理论方面同样是大师级人物。”安德烈·柯尔莫哥洛夫真心实意道。

林燃没有解释自己站在后人肩膀上,而是握手后就离开了房间。

等林燃走远后,安德烈不解地问道:“科罗廖夫先生,我们都知道你在找**人,林教授对我们也很有好感。

为什么我们不强行把他带走呢?

以他来欧洲的频率,我们应该很有机会才是。”

科罗廖夫解释道:“不着急。

伦道夫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聪明人,对聪明人得有耐心。

伦道夫对我们有好感固然没错,可他对华国也有好感,他还是华国人,我们带走他之后,他坚持要回华国怎么办?

不如让他在见识到阿美莉卡的本质后,认识到只有加入苏俄才能将人类社会改造成充满希望的世界。

那才是合适的时机,我相信伦道夫在不久的未来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我等得起,我们也等得起。”科罗廖夫耐心解释道。

另外一边,林登·约翰逊则在提醒林燃:“伦道夫,我知道你是数学大师,也能看出科罗廖夫很欣赏你。

但你要清楚,只有在阿美莉卡,才能让你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肯尼迪总统给了你充分的信任,你应该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林燃听到林登约翰逊的提醒后已经无语了,明明你自己差点玩脱,我有信息差知道毛子肯定会签,你又不知道。

米高扬说不签的时候你紧张的那样,我就坐在你右手边,又不是没看到你用手把西裤都捏的皱起了。

要不是给你填坑,我怎么可能会和科罗廖夫见面。

不过表面上林燃则要装作一副我对阿美莉卡绝对忠心的样子:“那是肯定,没有白宫,我只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授,也拿不到诺贝尔和平奖。

我肯定全力以赴帮助NASA赢得这场太空竞赛。

另外,约翰逊先生,你知道的,克里姆林宫里可是一位华裔高官都没有,只有白宫才能接受华裔高官的存在。”

别说当下,整个苏俄时期,克里姆林宫都没有任何一位华裔高官的存在。

林登·约翰逊点了点头,对林燃的回复很满意。

林燃心想,阿美莉卡、苏俄都不是我的归宿,有门在,早晚有回国的那天。

协议签署当天,记者会现场,台下密密麻麻坐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这应该是林燃来到这个时代后,见过最多记者的一回。

就连之前NASA发射载人航天,肯尼迪发表演说,记者的人数都没这回这么多。

这让林燃内心感慨,在当下,全世界的主旋律还是冷战。

甚至他之所以能在NASA获得支持,都和冷战脱不了关系。

包括他能获得当下地位也和冷战有关系。

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实质性的其实就热线这一点,其他内容虽然也很多,但一眼望过去,无非四个字:

保持现状。

柏林墙不会消失,盟军也不会撤出西柏林。

另外关于减少核试验,也只是后续再谈,现在连阶段性结果都没有。

等到林登·约翰逊和米高扬签字的时候,闪光灯的频率就更高了。

签字完,林登·约翰逊和米高扬握手。

事后记者提问环节中,除了林登·约翰逊和米高扬外,就要属林燃被提问的次数最多。

不提**的珍妮,其他媒体的记者也集中在林燃身上。

谁让他话题度高呢。

“林主任,我是法新社记者,想请问这次你提议的热线成为了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直接沟通管道,你后续是否会更多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呢?”

林燃回答道:“这是一个意外,我主要工作还是在NASA方面,为赢得和苏俄的太空竞赛而努力。

希望能够早日看到人类登月,走出地球的那天到来。

NASA的目标不仅仅是太空竞赛,更是帮助人类走出地球,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林燃的意思中其实还有暗讽,不过在座记者们没人读出这层意思。

反而觉得林燃太有格局了。

“林教授,我是《法兰克福报》的记者,你是如何看待柏林墙的?”

法兰克福报是西德最具影响力的严肃报纸,因为其霍克海默教授学生的身份,导致西德的媒体都对林燃非常有好感,希望听听他的看法。

当然,如果你的看法对西德有利,那我们就大肆报道,如果你的看法对东德有利,那我们就当无事发生。

这就是媒体。

林燃此时在公开场合主要有三个身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航天事务特别助理和NASA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

所以记者们在称呼他的时候,三种身份都有可能被用到。

“我认为柏林墙是工具理性的极端体现,技术化的控制手段牺牲了个体的自由与尊严,这是人类社会理性堕落的象征。

人类在技术上能够建造如此大规模的隔离设施,却未能带来真正的自由与和谐,反而加剧了**与苦难。柏林墙也是历史进步悖论的象征。

虽然我们这次在谈判过程中没能推倒柏林墙,但我相信未来向往自由的人们会自发推倒它的。”

林燃基于霍克海姆《启蒙辩证法》基础上对柏林墙的定义,以及最后对其被推倒的无情预言被《法兰克福报》大肆报道。

未来柏林墙真的被推倒的那一天,《法兰克福报》更是在专题报道里,将林燃的预言作为一个篇章来阐述。

在其阐述中,将林燃誉为已去世的霍克海默教授思想的真正传人,当代最伟大哲学家之一。

燕京,学委的办公室里,房间里只有三个人。

才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