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真是霸道,我们连着通宵三天做出来的方案全部作废了。”弗里曼抱怨道。
伦敦的一间酒馆里,弗里曼少校把黑利爵士约出来,桌上摆着炸鱼、薯条和啤酒。
从社会地位和**敏感度来说,黑利要比弗里曼好上一些。
虽说《面对面》是享誉全欧洲的节目,实际上它的影响力更多是在英格兰内部,泰晤士报的国际新闻板块那是实打实面向全球,日不落的遗泽让它的受众真的能遍布全球。
黑利啜了口啤酒后笑道:“拒绝教授不是你能做到的,也不是爱德华能做到的。”
刚才弗里曼和他把前因后果都介绍了一遍,黑利很清楚这里面的人物关系。
“哪怕是总干事格林,他也不敢通过自己去拒绝教授,能做主的只有内政部,可内政部真的会拒绝吗?
显然不会,教授和科罗廖夫选择在伦敦,这是伦敦**影响力的体现,这是伦敦作为美苏都能接受的象征。
他们又怎么可能在这种小事上拒绝教授呢。”
BBC不是私人机构,它是英格兰政府直接控制下的企业。
董事会由政府任命,行政许可来自政府。
黑利很清楚弗里曼纠结什么,这样在全球民众面前露脸,享誉全球机会就这样错过。
换谁来,都会心感不忿。
他也一样。
弗里曼听完后摇头苦笑道:“你说的没错。
爱德华当场没有反驳,回办公室之后层层上报。
巴普蒂也做不了主,卡尔顿·格林同样做不了主,最后还是诺曼·布鲁克爵士打电话询问唐宁街的意见,唐宁街表示一切由教授决定。”
巴普蒂是电视服务总监,负责所有广播、电视节目;卡尔顿·格林是总干事,最高行政负责人,负责日常运营和重大决策;诺曼·布鲁克爵士则是BBC的董事会主席,由唐宁街任命。
黑利点头道:“阿美莉卡人向来如此,罗斯福很多时候在白宫社交场合上的开场白是我今早**了我的祖母。
按照传统礼节和道德习俗来看,罗斯福的话显然很失礼。
单纯因为他对白宫社交场合的礼节性对话感到厌倦,认为来宾心不在焉,就以如此荒诞开场白开始对话。
这就是大人物,大人物是可以任性的。
虽然教授和罗斯福的地位还有差距,但这点小小任性的权利他还是有的。”
弗里曼心想,教授不是欧洲人吗?什么时候变阿美莉卡人了。
弗里曼略微有些担忧:“可完全由教授自由发挥,要知道明天BBC现场的面对面演播大厅,可是很多大人物都会来到现场。
万一教授出现失误怎么办?”
苏俄方面由米高扬带队前来,阿美莉卡则是由汉弗莱带队。
除了这两边外,整个欧洲的政要名流都会**在BBC的演播大厅。
整个伦敦的报纸前所未有的兴奋,天天报道又有哪些政要抵达伦敦,会在明天的活动现场出席。
伦敦方面对于安保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万一出个意外,带英帝国的脸就要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黑利摆了摆手:“这就更不是你要担心的了。
教授应付这种小场面还是绰绰有余。
再说,和上面我提到的罗斯福趣闻一样,他即便真的说错了话,也只会惹来大家礼貌的笑声,认为他是开了个玩笑。
同样说错话,教授说错话会成为趣闻,是幽默的象征,你要是说错话,那就是失误。”
弗里曼少校扶额:“爵士,你说的太有道理了。”
黑利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你什么时候成为首相,就轮到你任性了,到时候喊教授来和你坐在唐宁街10号的壁炉前围炉夜话。”
弗里曼摇头道:“这太难了,不如等教授什么时候再来BBC接受采访,我想这样的可能性还要更大一些。”
伦敦广播大厦演播厅内,厅内**了来自整个欧洲的显赫名流。
在人群中央,林燃如明星般熠熠生辉。
所有名流都想要和林燃聊上两句,希望从他口中听说登月任务中的细节,哪怕这些细节已经被媒体报道过很多次了。
但同样的内容从林燃口中听说和从报纸上看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光是未来在社交场合,能够淡淡的来上一句我听教授说登月过程中怎么样怎么样。
这足以证明自己的人脉关系之广,能和教授交谈。
林燃笑容如常,手中没有香槟,而是笔记本和钢笔,他为采访还是做了一些准备。
周围环绕着来自欧洲的仰慕者。
即便他是华人,但他的成就足以让在场的欧洲贵族们忽视肤色。
他正向年轻的伊丽莎白女王讲述任务中的惊险瞬间。
“女王大人,实际上返回地球并不容易。”林燃停顿,“光是燃料舱和登月舱之间的距离必须控制在两千米以内,否则加加林很难完成燃料转移任务。”
珍妮站在林燃身边,扫视着周围,她感觉到现场女性的目光时不时就要在林燃身上扫过
英格兰的贵族,法国的外交官,德意志的议员们在这里云集。他们的对话在英语、法语和德语间切换,宛如一场国际交响乐。
其中林燃会德语和英语,他的五感能够帮他精确捕捉到每个人的讲话,并且用大脑完成记忆和处理。
不知怎地,林燃环顾四周,和他猜测的一样,现场只有他一个黄皮肤的华人,霓虹此时压根登不上主桌吃饭。
此时林燃莫名想起余光中的一首诗: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
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体的温度。
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
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
很爱玩虹的滑梯。
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
我结晶了,透明且硬,
且无法自动还原。”
年轻女王的惊叹打断了林燃的思绪:“真是奇迹!教授,你的计算简直是艺术!”
身穿香奈儿礼服的法兰西外交官夫人,插话道:“教授,您必须来巴黎!我想巴黎的数学家们早就迫不及待想和你交流了。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很愿意在我的庄园里接待您。”
珍妮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要不是这个场合名流云集,珍妮都想要开麦了,她内心吐槽,“我看是你想要和教授交流吧。”
林燃扭头往向对方,礼服胸前的偌大开口确实有点吸引眼球了:“夫人,您的盛情我铭记在心。巴黎的邀请我一定考虑。”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享受着这如潮的赞誉。
他瞥向大厅一角,谢尔盖·科罗廖夫,苏俄航天计划的灵魂人物,在那安静的坐着,等着采访的开始。
科罗廖夫身着深灰色苏式西装,领带略显朴素,站在几位苏俄官员身旁。
他的面容坚毅,眼神锐利如鹰,双手背在身后,静静观察着喧嚣的人群。
米高扬和其他代表身着类似的深色制服,低声用俄语交谈。
科罗廖夫的周围空荡荡的,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与欧洲名流隔开。
这种对比非常明显。
林燃如鱼得水,谈笑风生,周围环绕着贵族、学者和外交官,他们的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科罗廖夫则像一尊孤立的雕像。
片刻后,BBC主持人弗里曼少校走上台,麦克风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女士们,先生们,请入座,节目即将开始。”
演播室内的灯光柔和,中央舞台上两张深色皮椅相对而置,中间的小圆桌上放着水杯和二人的笔记本。
背景是一幅巨大的月球地图,宁静海的着陆点被醒目标注。
摄像机缓缓移动,技术员汤姆·哈里斯在控制台后紧张地调整信号,确保这场面向全球的直播顺利进行。
人群逐渐散开,名流们带着期待的神情走向座位。伦道夫被簇拥着走向前排,科罗廖夫低调入座。
灯光聚焦于舞台,伦道夫和科罗廖夫面对面而坐。
刚才那一幕一直在林燃的心头萦绕,自己被众人簇拥,科罗廖夫无人问津。
如果说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