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烧炉子,至少要半个时辰才能把铁烧红,可现在才过一炷香,炉子里的铁块就已经红得发亮了。
沈其让杨充把烧红的铁块夹到铁砧上,又教他“三步控温法”。
“第一遍烧到铁块发红,先锻打去杂质。”
“第二遍烧到发白,加石灰石助熔,把铁里的废渣融掉。”
“第三遍烧到泛青,再折叠锻打,这样铁才会又韧又硬。”
杨充以前锻打都是凭经验,从没听过什么“三步控温法”,但还是按沈其说的做。
等铁块第二次烧红,他往炉子里加了些碾碎的石灰石,果然,铁块表面的废渣很快就融成了液体,顺着铁砧流了下来。
第三次锻打时,沈其还让他在折叠时稍微旋转一下铁块,说这样能让铁的纹理更均匀。
等锻打完成,一块巴掌大的铁块变成了一把小**。
**刃口锋利,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用手掰了掰,**竟能微微弯曲,松开手又立马弹直,一点都不脆。
“这……这也太厉害了!”
杨充拿着**,手都在抖。
“沈爷,您这法子太神了!我打了十多年铁,从来没打出过这么好的铁器!您要是不会打铁,天下就没人敢说自己会了!”
沈其笑着摆手:“我就是懂点原理,真正动手还是得靠你。行了,别感慨了,咱们赶紧打箭头,要三棱形的,每个箭头长三寸,刃口要磨锋利。”
“哎!好嘞!”
杨充干劲十足,连忙又往炉子里添铁块。
朱大靖和张镐也轮流帮忙,一个拉风箱,一个递工具,铁匠房里“叮叮当当”的声音,响了整整一天。
等傍晚收工时,铁匠房的地上已经摆了二十多个三棱形箭头。
每个箭头都磨得锃亮,刃口锋利得能划破布,而且大小误差极小,看起来整整齐齐的,比县城铁匠铺卖的箭头还要好。
沈其拿起个箭头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就按这个标准来。明天你再打些,先凑够五十个,以后说不定还用得上。”
第二天一早,沈其就拿着刚打好的箭头去了李木匠家。
李木匠已经按图样做好了十根箭杆和一张弓。
箭杆是用沈其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树干做的,上面刻着均匀的螺旋导流槽。
弓臂用的是韧性极好的桑木,末端按沈其的要求做了反曲弧度,弓身还缠了层牛筋,看起来结实得很。
“老三,你要的弓和箭杆都做好了,您试试合不合手。”
李木匠把弓和箭杆递过来。
沈其接过弓,试着拉了拉。
反曲弓臂果然比直拉弓省力,而且能储存更多弹力,他稍微用点劲,弓就拉成了满月。
接着李木匠带着徒弟又把箭头装在箭杆上,箭杆尾部还按他的要求装了羽毛,这样射箭时能更稳。
“做得好!”
沈其赞了声,又跟李木匠说了些需要调整的小细节,才带着弓和箭往村外的空地去。
他迫不及待要试试这改良后的弓箭到底有多厉害。
刚到村口,陈细伢,还有朱大靖、杨充和张镐都来了。
村外南边有一大片光秃秃的黄土地,是以前村民们开荒没成的,地面平坦,正好用来试箭。
沈其站在空地边缘,朝朱大靖问道:“你以前当过兵,应该会用弓箭吧?”
朱大靖说:“沈爷,我以前在松州当过府兵,会用弓箭。”
沈其把弓箭给了他,朱大靖接过弓,试着拉了拉,脸色微变。
这弓看着普通,却比他以前在府兵用的弓要有力得多,他得费劲吃奶的力气才能拉个六成满。
“沈爷,我以前在松州府用的都是普通的直拉弓,射程大概五十步,主要用来治安守卫,杀伤力一般。”
沈其心里盘算着。
这个年代的一步大概是一米五左右,五十步就是七十五米。
他指了指远处的黄土地。
“你信不信,我这把弓,至少能射两百五十步?”
朱大靖愣了下,随即摇头:“沈爷,您这话说得有点玄了。咱们大梁最厉害的边军用的虎贲弓,射程也不过两百步,您这把弓怎么可能射那么远?”
杨充和张镐也跟着点头,显然也不信。
陈细伢却凑过来说:“沈哥肯定没吹牛!沈哥做的脚踏连枷都那么厉害,这弓箭肯定也厉害!”
沈其哈哈大笑:“细伢说得对,你们且看好了,我这第一箭先试试射程。”
他从箭囊里抽出支箭,搭在弓上,双脚分开站稳,深吸一口气,手臂用力,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