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不用谢。”
沈其笑着道。
“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照应是应该的,以后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别自己扛着。”
离开时,沈其又让邹标留下一捆柴火,叮嘱张大爷别省着用,不够了再去家里拿。
离开张大爷家,沈其又去了村东头的李大婶家,李大婶的男人去年因病去世,家里只有她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
看到沈其送来棉衣棉被,李大婶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拉着两个孩子给沈其磕头:“沈爷,您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要不是您,我们娘仨这个冬天都不知道怎么过!”
沈其连忙扶起他们:“大婶,快别这样,使不得,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他又从怀里掏出一两银子,递给李大婶:“这钱您拿着,算是给村里贫困户的慰问金,给孩子们买点吃的,别苦了孩子。”
李大婶推辞不过,收下银子,眼泪又掉了下来。
每到一户,村民们都感激涕零,纷纷说沈其是他们的再生父母,有的村民还拿出家里仅有的鸡蛋、腌菜,非要塞给沈其。
沈其推辞不过,只能收下,心里也是非常感动。
百姓们还是非常朴实善良的。
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他转头对楚思然说:“思然,以后每年冬天,咱们都要给村里的贫困人家送棉衣棉被,不能让任何人冻着。”
楚思然笑着点点头道:“夫君放心,一定可以的。”
回到家里,沈其坐在温暖的炕头,喝着楚思然煮的姜汤。
又甜又暖,浑身都舒服。
楚思然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一本账目,正在核对工坊的收支,看到沈其若有所思的样子,忍不住问道:“夫君,在想什么呢?是不是累着了?”
沈其抬起头,笑着说:“不累,我在想,咱们能不能在庆元县和庆安县推广棉花种植,现在棉花的普及和种植率都太低了,很多人都用不上好的棉衣棉被,要是能自己种棉花,不仅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能增加收入。”
楚思然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账目:“这个主意好!棉花不仅能做棉衣棉被,还能织布做衣服,用途广泛,而且种植起来也不算难,只要有合适的土地和技术,应该能有不错的收成。”
她顿了顿,又说:“不过,推广棉花种植是大事,需要朝廷批准,还得有种子和技术指导,咱们得先写奏折上报朝廷,得到陛下的同意才行。”
沈其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明天我就写奏折,向陛下说明种植棉花的好处,希望陛下能批准。”
第二天一早,沈其就开始写奏折。
他坐在书桌前,仔细斟酌每一句话,详细说明了种植棉花的好处。
比如棉花能做棉衣棉被,保暖性好,能让百姓们更好地过冬,减少因寒冷生病的人。
还有就是做成衣服,结实耐用,比麻布更舒适,比丝绸更便宜,适合普通百姓穿。
棉花的种植周期短,从播种到收获只要四个月左右,见效快,适合在庆元县和庆安县推广。
写完奏折,沈其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才让邹标快马送去驿站。
邹标翻身上马,挥鞭离去,马蹄踏在积雪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
奏折送出去后,沈其就开始准备试种棉花的土地,他带着邹标和几个亲卫队队员,还有村里的王大爷,一起去村外的田地里查看,寻找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
王大爷拄着拐杖,仔细查看土壤,用手抓起一把土,放在手里捻了捻:“沈爷,这块地不错,土壤肥沃,排水也好,阳光也充足,适合种棉花,就是得先翻耕一遍,施点肥,让土壤更疏松。”
沈其点点头:“好,就选这块地,邹标,你安排队员们明天来翻耕土地,顺便把肥料运过来。”
邹标应道:“是,沈爷,明天一早我就带队员来。”
种棉花的事情,女帝肯定会同意,所以这事已经可以开始着手干了。
第二天,陈细伢带着十几个亲卫队队员,扛着锄头、犁耙来到地里,开始翻耕土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