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香袅金猊 泳宁

4. 而今不是当时面(四)

小说:

香袅金猊

作者:

泳宁

分类:

古典言情

临出宫前的一夜,纪襄早早就睡下了。

她已经收拾好行囊。东西不多,几套四季衣裳,笔墨纸砚和宫里的赏赐之物。这两日,谈贵妃陈淑妃都送来了给她的赏,太子妃和几位公主还为她办了一场小宴。

她心中有些怅惘不舍,而连日和司徒征的两次偶遇,令她想起年幼时的几桩事情来。

还未深陷回忆,她就听到两声轻轻的敲门,在静夜里十分明显。

纪襄下床趿鞋,开了门见是宫娥碧梧提着一盏琉璃灯。她一开门,碧梧便轻巧地闪身而入。

碧梧比纪襄年长四岁,是能在太后跟前服侍的大宫女。纪襄初次来癸水时,还是碧梧教她怎么清理的。

两个人关系一向不错,碧梧走到了纪襄床榻前,笑眯眯道:“我今夜和你同眠可好?”

“求之不得。”

纪襄也笑了,理了一下床榻,自己先爬上去躺在了里侧。碧梧脱下外衫,躺在了纪襄旁边。

二女叽里咕噜说了好一会儿的闲话后,碧梧沉默了。

纪襄早就察觉她有心事,轻声问道:“碧梧姐姐,你可是有什么话想和我说?”

一时间,只有二人的呼吸声。沉默片刻后,碧梧才艰涩开口道:“姑娘,我想和你一起出宫。”

闻言,纪襄怔住了。如果碧梧能和她一起出宫,她自然高兴。只是宫女通常要到二十五岁后才能出宫,除非有格外恩典。

碧梧话已经出口,便接着说了下去:“你去求求太后可好?我想,她会答应的!我出宫后无家可归,我愿意跟随你服侍你,姑娘你嫁去章家后,若有什么难处我自信我能帮衬你几分。你莫误会,我指的......”

纪襄扑哧一笑:“我怎会误会?”

她顿了顿,问:“碧梧姐姐,你是不是......知道了?”

虽然没有明说是什么,但碧梧很快就明白了纪襄所指的是什么。

纪襄在婚配上有一短处,便是家道中落只剩个伯府的名号。但她是太后教养的人,生得美,性情好,即使家里破落了也有个爵位在,对她有心思的人不在少数。

她未婚的夫婿公然说她的不是,不管在座诸人是何感想,这事反正传出来了,宫中近乎人尽皆知。

碧梧点了点头,迟疑了片刻道:“太后娘娘也是知道的。”

半晌,她都没有听到纪襄的声音,半坐起来借着月色一瞧,纪襄原本仰躺着的脸往里而侧,莹白的小脸上满是泪痕。

碧梧轻轻地拍着她纤细的肩膀,低声安慰她。

纪襄没有哭泣太久,朝着碧梧笑了笑。

“我还记得林嬷嬷的事......”碧梧又安抚了几句,含着浅浅的哭腔开口道,“六年了,我若是做噩梦便回回是此事。在宫里,我生怕哪日我也落得此下场。”

纪襄握住了碧梧的手,极力克制自己不去回忆当年惨状。

林嬷嬷便是被御前太监掌嘴的宫人。御前的人一走,太后脸色阴沉得吓人,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或许是将颜面大损的怒意全部发泄到了林嬷嬷身上,或许是要做给皇帝看,太后命人继续掌嘴林嬷嬷。

那日,众人求情无果。林嬷嬷挨了上百记耳光,被打的全然看不出原本模样,脸肿胀如猪头,牙齿一颗颗掉完,鲜血白沫流了一地,整张脸发出烂腐的臭味,死了。

而皇帝太后,则还是原来那副和睦的母子模样。

自那以后,小纪襄便再没有了一丝娇小姐的习气。

“你放心,”纪襄没有再犹豫,语调轻柔,“我会和太后求你的。”

-

翌日,天光暗沉,一副要落雨的迹象。

纪襄服侍太后用过早膳,便开口道:“娘娘,在您面前,我也没有什么没脸说的。您知道我家里是继母当家,我无用,讨不了她的好。想来想去,出宫后还得靠您......”

她恳求道:“碧梧姐姐能干,不知您是否肯将她给我,让她在外提点我几分?”

“你个丫头,一挑就挑中了我最离不开的。”章太后佯怒,被纪襄话里话外的依赖和恭维打动,又想到她是要嫁到章家去的,便点头同意了。

碧梧哪里想到事情竟然这么容易,站在那儿呆住了,一时间都不知是否应该谢恩。太后扫了她一眼,让她下去收拾行囊,今日便跟着纪襄出宫。

章太后笑着拍了拍纪襄的手,道:“以后你就是我的侄孙媳妇了,我总是盼着你和序儿好的。”

纪襄垂下眼帘,她想说的话在心内已经沉思过许多回了,却一直不敢说。

但是今日再不说,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娘娘,我想.......”,她嗫嚅道,“我和章郎君的婚事,依我看不如就算了吧。他——”

“你说什么?”

章太后打断了她的话,脸色飞快沉了下来。

纪襄跪在她面前,深吸了一口气正要和她说清楚,章太后已经指着她,一只手指戳在她眼前,劈头盖脸地骂下来:“有点不如意你就要退婚!纪襄,你有没有良心?我一片好心抬举你让你做章家妇,还辱没你了不成?”

唐嬷嬷劝道:“您莫动怒,纪姑娘心里是明白您对她的恩德的。”

章太后冷呵一声:“她明白什么?她是指望着她那个爹和后娘给她寻一门更好的婚事了。”

听了这句讥讽,纪襄心头如被针刺了一下,嘴上却连忙解释道:“娘娘误会了,我哪里敢肖想什么?不过是我自知资质鄙陋,恐怕不得章郎君的欢心,委屈了他。”

太后冷笑:“你也不用在我面前装相了,不过是你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想要他哄哄你。”

纪襄面色一白,她还想继续表明自己想要退婚的心意,却见唐嬷嬷拼命地给她使眼色,示意她别再提退婚的事情。

不然,太后真要动怒了。

她颓然地跪着,声若蚊呐道:“我没有这般想。”

不是纪襄看轻自己,但她一直都不太明白太后怎么会想到让章家子娶她的。章序很得皇帝看重,又是太后娘家侄孙,配个宗室女公侯女绰绰有余。

而她只有青梅竹马那点情谊。

太后既然知道了,也应该看出来章序对她连情谊都虚,怎会还是坚持?

章太后脸色依旧难看,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跟前的纪襄。

唐嬷嬷扶起纪襄,笑道:“纪姑娘如今要出宫了,怕是不想嫁人想一辈子在太后您面前沾福气,才糊涂说了这些了。”

其余的宫人也不断帮纪襄说话,恭维太后。

纪襄心知退婚这事,太后这里是不会同意了,只好识趣地应和着几个宫人阿姐的话改口。

章太后向来喜欢听宫人的奉承,今日却没有轻易重新展露笑脸。

纪襄一向谨言慎行,从未惹过她如此生气。头都不敢抬起,轻声细气地在一旁赔罪。一听到太后命她出宫,如蒙大赦,毕恭毕敬地给太后叩首拜别,和碧梧一起乘着一辆青帷马车出了宫门。

今日不是休沐,纪襄的父亲不在家,七岁的弟弟也在念学。门头有一仆妇候着,谢过了赶车的宫人,就将纪襄和碧梧领到了花厅。

她继母易氏已经在花厅里候着了。她年纪只比纪襄大十岁,是个京中小官的女儿,一张尖尖的瘦脸上毫不掩饰等待的不耐烦。

见了许久没见面的纪襄,易氏站起来,挤出一个笑容喊了一声“阿襄”,听她说了碧梧是太后宫里出来的人后,有些局促地赔笑了好几声,就不说话了。

花厅里一时静默,安坐了片刻,易氏便让仆妇带纪襄去院子安歇。

纪襄三岁丧母,六七岁时祖父母相继去世,两个姑母也都出嫁了不在京城。她父亲没有小妾庶子女之流,伯府里十分清净,甚至有些冷清。

她父亲的官职是个闲职,还是太后提了一嘴赏的,无甚油水。如今的广康伯夫妇都不善经营,没有格外进项。因着银钱不裕,家里仆婢十分少,庭院里少人搭理,已显破败。

纪襄听小姑母提过她小时候的日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