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能识字就行。
将来可以去镇上或者县上的铺子做伙计,亦或是账房、掌柜等等。
反正只要识字,那就比目不识丁的强。
以后的日子能好过一些。
结果方启明去了,哪怕是他年纪大一些,已经八岁。
但他记性好,尤其是悟性更好。
那开私塾的秀才年纪大了,这些年一直开私塾,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
其中有读书天赋,悟性高的也有。
但大都考中秀才功名,就止步不前了。
再往前是举人,后面是进士。
他年纪大了,已经成了老秀才,且这么些年,一直想着教出个有能耐的学生来,要不然一辈子浑浑噩噩,仿佛自己只会秀才这点本事似的。
老秀才专门教方启明学问。
甚至是亲自见了方老头和方老太。
当初送方启明去镇上念书,方老头包括整个方家,哪里想过方启明能念好书。
方老头就是机缘巧合,正好攒了点银钱。
想着去试试。
也不是非得叫考取功名,只试试认识几个字就成。
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是这样的。
别看平日里日子过的苦,可只要攒点银钱,家里又正好有适龄的孩子,那就送去镇上试试。
大多数孩子都只能勉强认识几个字,学问是半点都学不进去的。
基本上都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这就回来不学了。
能学到些许学问,甚至是考中童生的,那村里就凤毛麟角了。
要是能考中秀才,就方家堡这村子,几十年都不见得出来一个。
老秀才说方启明是读书的料子。
方老头当时激动的手都颤抖了。
他信了老秀才的话,也亲自为了方启明,甚至是尝试着让他背学到的文章,又问方启明是不是自己也愿意念书。
念书能出人头地,改换门庭。
方启明愿意。
于是方启明就念书,一路往上。
这当中种种暂且不提,就说方老大现在住的宅子。
那是方启明考中秀才之后,因着那时候他才十岁出头,年轻,前途明亮。
又有功名在身。
便在县上靠着这一身功名,给大户人家的孩子开蒙,顺便教了一些日子的书,得了些银钱。
这笔银钱拿回来,就叫家里把原来的老宅子推倒,重新盖了新的。
当时方老大还没成亲。
后来方启明一路往上,最终要去任上当官,这宅子就不能住了。
走之前,方启明是跟方老头说好的。
“这宅子就你们二老,还有老二、老二住着,将来成亲也够用。”
当时方老头是说,“还有你。
家里这宅子原本就是你攒的一银钱修起来的,咱们就是住着,也一直给你留着地儿。”
自己的儿子终于出息了。
哪怕是不能跟着出去,可方老头也高兴。
他靠着儿子,在村里有面子,甚至是在镇上、县上都能有几分薄面。
自家的日子在村里是极好过的。
他肯定不能说儿子去外面做官,家里就什么都不给儿子留了。
儿子回不回来住是一回事,他给不给留地方又是另外一回事。
反正当时是这么说的。
而昨儿个方启明进村,跌跌撞撞的去找人,先找的,就是当年的宅子。
也就是方老头和方老太都没在家,都去方大姑家里给帮忙去了。
要不然这会子肯定也在。
方老大就觉得,方启明既然回来了,甭管是什么原因,都肯定要住到当年的宅子里去。
只是族长这边才刚说完,方启明还没点头。
方老二就直接说:“老三,你住我那里。
老大那边人多,还有你这一大家子,怕是住不下。
我那里就你嫂子,还有你侄子,加上我三口人。
到时候把上房收拾出来给你住,厢房有三间,怎么住都成。”
这都是实话。
方老大那边想了想,反正是没反驳。
族长也知道方老大家里的事儿,这会子就道:“去方老二家也成。”
反正是自家兄弟,谁家不都一样。
就算是方启明谁家都不去,就是去村里任何一家,肯定也能行。
“那就去老二家。”方启明最终做出决定。
这才说几句话,天就亮了。
方言舒没吃到饭,不过喝了糖水。
很快又沉沉睡去。
不过这回看着就跟寻常孩子睡觉一样了。
没有急促喘息,身上也没有高热。
方启明这一家子,直接从祠堂出来,去方老二家中。
方老二家就靠着祠堂这边,属于比较靠后的位置,不算远。
“宅子是这几年慢慢修的。”方老二路上解释,“厢房和上房都没住人。”
一般村里的寻常宅子,一边三间房算作是正房,旁边两间房算作是上房或者偏房。
区别就是两间房收拾的仔细,炕什么的都很板正,那这就是上房。
要是随便拾掇下,甚至是炕都没有,平时就用来摆放乱七八糟的东西,那这就是偏房。
另外院子两边靠着围墙,还能再修厢房。
厢房边上一般会留出一个比较窄,狭小不能住人的小厢房,做灶房用。
还有的人家不会修很多厢房,会留出一块地方做偏棚,用来放牛车、木车,一些下地干活用的工具等杂物。
方老二家的宅子修的确实好。
也确实是没怎么住人。
院子也宽敞。
不过三架马车全都进来,就显得有些窄了。
方老二娶的是张家的媳妇。
张氏一看方启明一家子来,眼睛都亮了。
忙不迭招呼。
“快进来,我这就去烧饭。
原本我应当也去祠堂守着,就是小武还小,怕去闹腾,就在家里等着。
早知道我半夜就起来烧饭……”
说话很利落。
方言舒正好听到这动静,就迷迷糊糊的醒了。
“孩子身上不舒坦,我这实在是顾不上了。
要不然咱们这么些年没回来,这一回来,肯定得先上门看看。
这孩子先前也不知道怎么的,着实吓人。
也就是现在大好了,要不然我这都活不下去。”
周氏说着就开始抹眼泪。
“快进屋歇着。”张氏领着周氏进屋,正好方言舒醒了,就凑过去看。
六岁的小孩,之前没有不舒服的时候,其实吃的挺好,从来没挨过饿,那时候个子高,长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