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成飞研究所动力楼三层,灯火通明得像颗坠入黑夜的星。
内燃机燃烧效率项目组的实验室里,空气里浮动着**的苦香、机油的气息,还有某种即将破茧的紧张——墙上那块巨大的电子屏正跳动着第372组燃烧测试数据,所有人都在等那个关键数字跳出来。
“稳住,别眨眼。”项目组长温宇森攥着马克笔的手青筋凸起,笔尖在白板上戳出个小坑。
他身后,二十几双眼睛死死盯着屏幕右侧的热效率一栏,前三次测试分别是54.3%、51.2%、53.7%,这已经是远超之前50%的数据了,但离他们的目标60%还差着老大一截。
年轻的计算工程师小林昨晚熬红了眼,此刻正用沾着泡面的手指反复刷新后台“森哥,理论模型推演时湍流修正项的误差率降到了2%……”
叮—
数据更新的蜂鸣声像根细针,扎破了实验室凝固的空气。
屏幕上的数字跳到了65.3%!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坐在角落的老周,这位参与过三代战机发动机研制的资深专家,此刻正抱着保温杯,杯口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
他猛地站起来,保温杯当啷砸在地上,滚到桌脚边还冒着热气。
他踉跄着扑向屏幕,手指颤抖着戳向那行数字,“65.3%?!老温你瞅瞅!这是真的?”
温宇森的马克笔啪地掉在实验记录本上,墨迹在第372次测试几个字上晕开,像朵突然绽放的花。
他摘下眼镜拼命揉眼睛,又迅速戴上,“没错,是65.3%,小吴,把原始数据调出来!”
助理工程师吴雨桐的手在发抖,鼠标点得比平时快了三倍。
全息投影在实验室中央升起,燃烧过程的动态模拟图铺满整面墙——橙红色的火焰不再是之前那样歪扭跳动,而是呈现出近乎完美的层流结构,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区像被精密雕刻过的艺术品,连最细微的湍流涡旋都服服帖帖。
“看这里!”小林突然指着模拟图里的燃烧室角落“之前这里总有一团乱流,现在完全消失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新解把边界层分离点提前了0.3毫米,燃料喷射角度修正了2度……这哪是提升15%效率?是把燃烧室的血管全疏通了!”
“老陈!”燃烧理论组的王教授从人群里挤出来,眼镜片上蒙着层雾气,“我上周还跟你说那组非定常方程的边界条件有问题,你偏不信……”
他突然顿住,喉结动了动,“现在看来,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光滑性证明了我们的模型假设——湍流不是破坏者,是新解里的有序因子!”
“我们成功了!”
温宇森与老周老王几人对视一眼,大家也不再纠结于之前犯过的一些错,千言万语,汇成了这一句话。
实验室里炸开一片欢呼。
有人把实验记录本抛向空中,纸页哗啦啦散落一地,有人抱在一起,肩膀撞得仪器架直晃,平时最腼腆的实习生小陆突然喊了句,“老……我熬的夜值了!“
温宇森抹了把脸,摸到满脸的湿意——他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哭了。
他走向窗边,望着楼外成飞机场跑道上待飞的战机,尾翼上的国旗在夜色里泛着暗红。
三年前项目启动时,他们在论证会上被质疑燃烧效率提升5%都是极限,两年前第一次模拟失败,老周拍着桌子说这破方程根本解不出来,半年前团队差点解散,是所长拍着他的肩说再给你们三个月,成飞等不起。
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前,陈辉教授竟然完成NS方程解的光滑性的证明,那篇论文就像是一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让他们清晰的看到了前方的道路,他们停滞了三年的实验,在短时间内接连突破。
可惜陈辉教授要去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否则若是有陈教授本人前来,一定能做得比他们更加出色。
“老周,”他转身看向还在盯着屏幕的老人,“你看这火焰,像不像青鸾-20尾喷口的火?”
老周摘下眼镜,用袖子用力擦了擦,“像!当年我们给青鸾-10改发动机,燃烧效率每提1%,航程就能多飞50公里,现在这65%……”
他声音发哑,“咱们的战机不用再怕远海巡航时的燃油焦虑了。”
实验室的挂钟敲响了四点,不知谁泡了壶浓茶,茶香混着咖啡味在空气里打转。
小林突然举起手机“我给家里发消息了!我妈昨天还说你这破工作有什么好熬的,现在我要告诉她,我参与的项目让中国战机的发动机更厉害了!”
吴雨桐蹲在地上捡散落的记录本,指尖扫过某页的字迹——那是三个月前写的,“今日第127次测试失败,燃料混合比误差0.1%,燃烧室温度异常波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光滑性证明若能落地,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她抬头,看见所有人都围在模拟图前,眼睛里闪着光,像极了屏幕里那团完美的火焰。
“大家这些天辛苦了!”
温宇森对着实验室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大家整理记录好今天的数据,明天休息一天,等到完成落地,我给大家放一周的假!”
实验室里又是一阵欢呼。
这时,实验室大门被推开,一个剃着寸头的中年走了进来,正是成飞主任工程师段晓飞。
见到实验室中一片欢腾的景象,也大概猜到发生了什么,来到温宇森面前,问道,“你们将效率提升到了多少?”
“65%!”
温宇森满脸得意的笑容,颇有几分邀功的意思。
“嗯,不错。”
段晓飞面无表情的点头。
“主任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个提升还达不到所里的要求?”
温宇森笑容收敛,委屈涌上心头。
他们熬了无数个日夜,做出这般惊人的成果,竟然只得到一句不错?
“难道沈飞那边做出了更好的效果?”
温宇森知道上头的脾性,这种重要的工程自然不可能只有他们一个团队在负责,但他不相信沈飞那边能做出比这个还好的效果,最多也就跟他们差不多。
段晓飞摇头,“大家都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
现在已经是凌晨四点,这么多人还在这里忙碌,大家的辛苦他看在眼里,实在是不忍责备,也不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但这些人并没有离开,他们心中同样充满了委屈,这可是他们费尽心血全力以赴了三年的项目。
温宇森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主任告诉我们吧,是谁,有差距不怕,我们再努力追赶就是。”
尤其是看到段晓飞神色不是很好,让他心头咯噔一下,不是沈飞,难道,是西方?
段晓飞扫了实验室中众人一眼,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到了不甘,他知道,如果他不说清楚,这些人恐怕是不会离开了。
“河北一家研究内燃机的公司,前几天提交了一套燃烧效率达到70%的方案专利。”
段晓飞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可能!”
“怎么可能?”
实验室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看向段晓飞,试图从段晓飞脸上看到一丝恶作剧的神色。
可惜他们失望了。
很快,他们的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他们这些人自诩天之骄子,没想到辛苦三年的成果,竟然还比不过一家小公司?
就在这时,段晓飞的秘书也走了进来,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查清楚了,那家公司的项目是与江城大学合作的,完成那套模型的是一位叫陈灵儿的本科生,跟陈教授是一届去参加IMO的同学。
据她所说,这套模型,是陈教授改良的。”
“陈辉?”
段晓飞一怔,旋即释然的笑了。
实验室中其他人也都释然起来,如果是陈教授亲自出手,70%的效率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令人相信,自己这些人比不过也不是那么难以令人接受了。
“好了,大家先回去休息吧。”
段晓飞拍手说道,“明天我把陈辉教授的模型拿过来,你们看看有什么借鉴的地方,争取尽快完成demo建设,尽快测试投产。”
随着第四代发动机的成功研发,鄂维南教授实验室每天都有新的材料产出,如今燃烧效率又获得了惊人的突破,七代机眼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