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我成了最有钱的公务员 提笔圈地

第 172 章 阳兴的原则

小说:

我成了最有钱的公务员

作者:

提笔圈地

分类:

古典言情


周正年铁青着脸从李毅飞办公室走出来,猛地将门一甩。“砰”的一声巨响,整个走廊都为之一震。

几个正抱着文件路过的科员吓得脖子一缩,赶忙低下头,假装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纸张。

周正年胸口剧烈起伏着,他停在走廊中间,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满腔怒火强行压回心底。

他抬手整了整一丝不苟的西装领带,捋平袖口,脸上那副道貌岸然的表情迅速回归重新带上那副波澜不惊的面具。

只有那只握得指节发白的拳头,暴露了面具下汹涌的怒火。

周正年迈着僵硬的步子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反手锁上门。

隔绝了外界视线后,他猛地将手中的公文包摔在沙发上,发出一声闷响。

周正年烦躁地扯开衬衫最上面的扣子,好像那样才能顺畅呼吸。“好你个李毅飞……真是不知好歹!”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声音低沉而扭曲,在空旷奢华的办公室里回荡,带着被冒犯后的咬牙切齿。

在办公桌后坐了足足一刻钟,用一杯冷茶勉强浇熄了心头的怒火,这才拿起手机,快速地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接通的瞬间,他脸上的阴鸷瞬间被温和取代,声音也恢复了往日的亲切:“王总啊,晚上有空吗?

咱们老地方见个面。”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些,“顺便叫上于总、孙总他们,有点……情况要跟大家通个气。”

当晚,县城最高档的“清韵”茶楼一个隐蔽的雅间内,茶香袅袅。

周正年端着精美的青瓷茶杯,摇头叹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几位老总啊,不是我不肯帮忙。

实在是这个李毅飞啊,太年轻气盛,一点不懂得变通之道。”他抿了一口价值不菲的普洱,继续诉苦“我好心劝他,做事要灵活,要考虑到县里的实际困难和各位老板的诚意。

他倒好,直接给我一句‘规矩就是规矩’,一点情面都不讲,我这老脸都没处搁了。”

围坐在红木茶桌旁的几位企业代表交换着眼神,连忙陪着笑脸附和:“周**您真是费心了”、“年轻人不懂事,您多担待”……

王总一边殷勤地给周正年续上热茶,目光不经意地瞥过他手腕上那枚明晃晃的新表,表盘在灯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芒。

王总心下冷笑,这表他认得,是某个瑞士顶级品牌的最新款,价格抵得上一辆不错的轿车。

等周正年终于心满意足,打着官腔告辞离开后,王总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忍不住对同伴吐槽:“这位周**,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吧?

上次吃饭,茅台一个人灌下去两瓶不说,临走时秘书手里还‘多’了两条软中华。

这就算了,昨天我司机亲眼看见他夫人拿着那条烟,在街角的烟酒店里跟老板嘀咕,想退货换钱呢!”

于总嗤笑一声,弹了弹烟灰:“何止这点?前天请他洗脚,连给按摩师傅的那五十块钱小费,他都假装没看见,最后还得我们一并结账。

就这点格局和手段,怪不得阳兴县穷了这么多年,根子就在这呢!”

几个老总相视苦笑,脸上都是鄙夷,却又带着几分无奈。

他们心底明镜似的,尽管瞧不上周正年这人,但原先指望的这条线算是彻底断了。

商场如战场,他们之所以拼命找关系、铺路子,怕的就是自己按规矩办事,别人却走了捷径,到时候悔之晚矣。

然而,一番辗转打听下来,一个令人意外的情况逐渐清晰:似乎还没有哪家企业,真正打通了这个项目的关节。

所有试探和询问最终都指向一个地方——这个投资数十亿的产业园项目,其真正的决策权,竟然掌握在县长李毅飞一人手里。

“这不正常,”一位在省里见过大世面的孙总在内部战略分析会上,敲着桌子严肃地说,“按常理,这种规模的投资项目,至少得是县委**挂帅领导小组组长,市里甚至省里相关部门都会派人下来督导。

现在呢?上面完全放手,让一个县长全权负责。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个李毅飞,背景绝非表面那么简单或者他得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授权。”

另一家竞争对手企业的代表也感叹:“咱们托了那么多省里、市里的关系去打招呼,递条子,结果全都石沉大海,连个像样的回音都没有。

这位李县长硬是顶住了所有压力,油盐不进。就这份胆色和定力,绝非普通的县长。”

就在各路企业纷纷开始绝望,准备收起旁门左道的心思,老老实实研究那厚厚一摞招标文件时,一个意外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了涟漪,传到了李毅飞这里。

这天上午,招商局局长兰凌飞快步走进县长办公室,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激动:“县长,有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李毅飞正埋首于一堆政策文件中,闻声抬起头,眼中带着询问:“凌飞同志来了?坐下慢慢说,什么好消息让你这么失态?”

兰凌飞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汇报起来:“就这几天,接连有三家实力雄厚的企业主动联系我们招商局,表达了强烈的意愿,想在咱们阳兴投资建厂!”

“哦?”李毅飞身体微微前倾,来了兴趣,“仔细说说,都是什么来头?

怎么突然对我们这个小地方这么感兴趣了?”他语气平稳,但指尖无意识地轻轻点了一下桌面。

“第一家是省城的精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专门做高端金属制品精深加工的,技术很过硬;

第二家是来自南方的绿材科技,是搞新型环保材料的,行业新锐;

第三家是本省的环创资源再生有限公司,主打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和技术研发。”兰凌飞越说越兴奋,“最巧的是,牵线搭桥的,基本都是咱们县里那几家已经落地多年的企业老板!”

李毅飞向后靠向椅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看来,我们这几个月整顿作风,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白费功夫。口碑,开始立起来了。”

“正是这个道理!”兰凌飞激动地附和,“精工金属的张总私下跟我说,他们是通过诚信五金厂的刘老板了解到咱们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改革成效,听说现在所有手续办理又快又透明,工作人员态度极好。

再加上咱们这个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正好完美契合他们企业未来向绿色制造转型的战略布局。他们是真心实意想来投资,不是来钻空子的。”

李毅飞脸上露出了几个月来罕见的笑容,那笑容驱散了他眉宇间常带的些许疲惫:“凌飞啊,这说明什么?

说明只要我们自己是梧桐树,不愁引不来**!你告诉这些企业,只要他们的项目符合环保要求、严格遵守阳兴县的总体发展规划,县政府一定提供高效、贴心的服务。

如果谈成了,签约仪式我亲自参加。”

“明白!县长,我这就去进一步对接,务必把这事办得漂漂亮亮!”兰凌飞合上笔记本,快速离开了办公室。

门轻轻关上后,李毅飞缓缓站起身,踱步到窗前,目光投向窗外略显陈旧的县城街景。

他心中感慨万千,这几个月来的压力、阻力、非议,在此刻似乎都找到了价值。

他始终坚信,“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县内企业自发成为阳兴的“招商大使”,这比任何政策宣传都更有力,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窗外,天空蔚蓝,他似乎能看到这座小城正在孕育的新生机。

随着李毅飞拒绝“开后门”的强硬态度彻底传开,绝大多数参与竞标的企业都老实下来,熄了走捷径的心思,开始专心致志地扑在准备竞标文件上。

但庞大的利益面前,总有几个心存侥幸、不信邪的。

鑫兴装饰公司的老板赵鑫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来自南方的公司,自恃与某位省领导能拐着弯扯上点亲戚关系,在递交资质文件时,企图隐瞒三年前在外地发生的一起导致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结果,在背景审查阶段,这个重大污点就被县里组建的联合审核小组挖了出来。

赵鑫接到通知后如遭雷击,仍不死心,动用了层层关系,最终托到一位在省发改委退休多年的老处长,亲自找到李毅飞办公室说情。

老处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