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我成了最有钱的公务员 提笔圈地

第 44 章 定级与安排

小说:

我成了最有钱的公务员

作者:

提笔圈地

分类:

古典言情


面试结束后的中组部大楼,并未恢复往日的肃静。干部一局和二局的办公区域,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乎没有停歇。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焦灼,连走廊里步履匆匆的工作人员都下意识地压低了交谈声。

一局局长赵明德刚放下还在发烫的话筒,内线电话又执着地响了起来。

他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瞥了一眼桌上堆积的文件,无奈地接起。

“喂,老赵啊,我财政部老钱!跟你交个底,我们预算司现在真是求贤若渴啊!几个大项目压着,亟需懂经济、有宏观视野的年轻人来挑担子,特别是那种高学历、专业底子扎实的顶尖苗子……”电话那头的声音热情又带着不容置疑的迫切。

几乎在同时,隔壁二局局长周海涛的办公室也上演着类似的情景。

最高法、发改委、甚至科技部的电话轮番轰炸,口径惊人地一致:本部门核心岗位“缺血”,急需“新鲜血液”,尤其是“专业素养深厚”、“学历背景顶尖”、“有战略思维”的优秀人才来补充力量,缓解燃眉之急。

两位局长放下电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深深的疲惫和无奈。

这些来电的,哪个不是手握重权的司局长甚至副部级领导?话语虽客气,但那份“要人”的弦外之音却重如千钧。

他们口中那些闪着光的定语——“高学历”、“专业”、“顶尖苗子”——指向的是谁,两位局长心知肚明。

李毅飞的档案摘要就静静躺在各自的案头。饶是见惯了青年才俊的两位局座,翻阅时也忍不住咋舌:市中考状元、省高考状元的光环已是耀眼;

更令人瞠目的是,仅用四年时间,便在燕京大学这所顶尖学府,硬生生啃下了经济学、法学、医学三个硬核博士学位!这份堪称妖孽的学术履历,足以让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惊叹,更遑论在求才若渴的中央部委眼中,这简直是块光芒万丈的璞玉。

“说实话,老周,”赵明德推开眼前的文件,靠在椅背上,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这样的人物,放哪个部门不是宝贝疙瘩?连我都想把他留在咱们部里好好培养。可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得罪谁都不是个事儿啊。”他苦笑。

周海涛深有同感地点点头:“谁说不是呢?可这决定权,哪在你我手里?咱们就是个上传下达的‘漏斗’。

真要能拍板,还用得着被这些老伙计们轮番‘轰炸’?”他指了指桌上再次响起的电话,一脸头疼。两人心照不宣:李毅飞的归属,早已超出了他们的决策范畴,必须也只能向上汇报。

这份“幸福的烦恼”,很快就摆到了中组部更高层领导的案头。回想起面试当天,观察室里那几位全程关注、频频点头的重量级人物,主管领导也感到一阵棘手。

李毅飞的能力太过特殊,适配性也太广了:其深厚的经济学造诣和在金融危机预警中展现的敏锐,简直是天生为发改委、财政部量身定做;

法学博士的背景和对法律条文的深刻理解,让公检法系统眼热;其医学背景和对地质科学的贡献,也让科技部、卫健委甚至应急管理部门难以割舍。选择太多,反而成了难以抉择的掣肘。

部务会议上,气氛凝重。关于这批中央选调生,特别是李毅飞的定岗问题,成了讨论的焦点。各方意见难以统一。

这时,干部一局那位饱受电话“摧残”的负责人,在领导征询意见时,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想法:

“各位领导,既然各部门都迫切需要李毅飞同志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而他的能力又确实横跨多个领域,是否……可以考虑采用一种更灵活的培养方式?”

他顿了顿,观察着领导们的反应,“比如,安排他在几个核心需求部门进行短期轮岗实践?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通过在不同岗位的实际锻炼,既能让他全面了解不同部门的工作运转,找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领域,也能让各部门更直观地评估其适配性,为最终定岗提供更扎实的依据。

这样,也算是暂时平息了各方的争抢,给组织留出更充分的考察时间。”

这个建议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与会者心中荡开涟漪。

仔细思量,这似乎是当前局面下最务实、也最能兼顾各方诉求的方案。经过一番深入讨论,会议最终形成决议:

1.关于定级:鉴于李毅飞同志拥有三个顶尖博士学位、中央选调生考试笔试面试综合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以及在国家重大危机预警和科技贡献方面立下的特殊功勋,决定对其予以破格定级:直接明确为正科级领导职务。

这既是对其卓越能力的认可,也是为后续可能的快速成长铺路。其余入选选调生,则按常规学历和能力评估,分别定为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

2.关于李毅飞同志的初步安排:采纳轮岗实践建议。第一站,发改委。报到时间:2012年4月1日。

后续轮岗部门及时间,将根据其表现和组织需要再行研究确定。此举意在发挥其经济学专长,并使其尽快熟悉国家级宏观战略决策。

这份带着部务会议决议**的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