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宰执新宋:我在古代搞科技 文学流派

第二十一章 冻土新芽

小说:

宰执新宋:我在古代搞科技

作者:

文学流派

分类:

衍生同人


腊月的汴河结了层薄冰,在月光下像块巨大的**玻璃。凌泉站在船头,呼出的白气在寒夜里凝成细小的冰晶。青骢马在船舱里不安地踏着蹄子,似乎也受不了这刺骨的冷。

"哥,看那边。"**裹着破旧的羊皮袄,指向河岸。

凌泉眯起眼睛。河滩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十个黑影,远看像一堆被随意丢弃的麻袋。但当他借着月光看清那些"麻袋"中伸出的青紫手脚时,胃里猛地一缩——是冻死的流民!

"靠岸。"凌泉的声音比河冰还冷。

船夫老赵缩了缩脖子:"公子,这地界不太平..."

"靠岸!"

老赵不敢违拗,小心翼翼地撑船靠向河滩。船底擦过冰面的声音像钝刀刮骨,听得人牙酸。

凌泉跳下船,靴子陷进半冻的淤泥里。寒气顺着脚底直窜上来,刺得小腿生疼。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向那些黑影走去,越近,腐臭混着冰雪的气息就越浓。

最先碰到的是个孩子。约莫七八岁,蜷缩在一个妇人怀里,像只冻僵的猫崽。凌泉蹲下身,手指轻轻碰了碰孩子的脸颊——硬得像石头,已经没救了。那妇人还保持着最后的姿势,双臂死死搂着孩子,指甲都掐进了自己的皮肉。

"哥..."**的声音发颤,"这...这么多..."

凌泉没说话,只是继续查看。三十七具尸体,有老人,有妇女,还有几个看起来不过十来岁的孩子。他们衣衫单薄,身边散落着几个破碗,碗底还留着些草根树皮的残渣。

"是河北来的流民。"老赵不知何时跟了过来,低声道,"今年黄河决堤,又闹蝗灾..."

凌泉想起朝堂上那些"五谷丰登"的奏章,喉咙里像堵了块烧红的炭。他脱下外袍,盖在那对母子身上,尽管知道这已经毫无意义。

"公子心善。"老赵叹了口气,"可这世道,死的人多了去了..."

"闭嘴!"**突然暴喝,眼眶通红,"再多死一个都嫌多!"

老赵吓得一哆嗦,不敢再言语。凌泉却突然转身往船上走:"云儿,把咱们的炭都搬出来。"

"炭?"**一愣,"那可是..."

"全搬出来!"

兄弟俩翻出船上所有的木炭,拢共不过两筐。凌泉又让老赵把备用的铁锅、铁盆都取来,自己则从行李中翻出几块蜂窝状的陶土模具——那是他原本打算用来做耐火砖的。

"哥,你要干啥?"**搓着冻僵的手问。

凌泉没回答,只是抄起斧头,将木炭劈成小块,又掺上些河滩边的湿泥,填入陶模中压实。不多时,十几个蜂窝状的炭饼就排在了船板上。

"这是..."老赵凑过来看稀奇。

"蜂窝煤。"凌泉抹了把额头的汗,"比普通炭耐烧,一块能暖半宿。"

他让老赵生起堆火,将炭饼放在边上烘烤。趁着这功夫,又用铁锅铁盆做了几个简易的炉子,炉膛里留着通风的孔道。

"云儿,去村里买些炭来,越多越好。"

**刚要动身,河面上突然传来摇橹声。一艘小渔船靠了过来,船头站着个披蓑衣的身影。

"大半夜的,几位在这河滩上烤火?"来人声音清冷,带着几分揶揄。

凌泉抬头,心跳突然漏了一拍——是白芷!她背着药箱,蓑衣下露出素白的裙角,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白姑娘?你怎么..."

"狄将军派我来汴京办差。"白芷跳上岸,看了眼那些尸体,脸色立刻变了,"什么时候的事?"

"就这两天。"老赵插嘴,"听说昨儿个还有口气呢,官府不让进城,活活冻死的..."

白芷蹲下身,检查了几具尸体,突然从药箱里取出个小瓶,倒了些粉末在死者口鼻处。粉末遇水变成了诡异的蓝色。

"不是冻死的。"她声音发紧,"是**!"

凌泉心头一震:"什么毒?"

"**,剧毒。"白芷站起身,眼中燃着怒火,"有人在救济的粥里下了毒!"

**倒吸一口冷气:"谁这么丧心病狂?"

白芷没回答,只是看向远处的汴梁城。城墙上的灯笼像一串血红的珠子,在夜色中格外刺目。

凌泉突然明白了什么,拳头捏得咯咯响。是吕家!这些流民来自河北,正是吕夷简的老家。今年黄河决堤,吕家却强征堤防银两,导致民怨沸腾。这些流民若活着进城告御状...

"畜生!"**一脚踢翻了旁边的铁盆,声响惊起了芦苇丛中的几只寒鸦。

白芷从药箱里取出几副手套和面巾:"帮忙把尸体埋了吧,这毒会通过接触传染。"

四人忙到东方泛白,才将三十七具尸体安葬。没有棺木,只能用芦苇席裹着;没有墓碑,凌泉砍了截柳枝插在坟前。

"开春会发芽的。"他轻声说,不知是在安慰谁。

白芷洗净手,走到凌泉做的那些蜂窝煤前,好奇地拿起一块:"这是?"

"取暖用的。"凌泉声音沙哑,"本想给活人用的..."

白芷摩挲着炭饼上整齐的孔洞,突然抬头:"汴河下游还有流民**,不下千人。"

凌泉猛地看向她:"你确定要..."

"我确定。"白芷的眼睛在晨曦中亮得惊人,"你那套"为苍生立命"的说辞,我听着呢。"

凌泉胸口一热,转身对老赵道:"掉头,去下游!"

"公子!"老赵急了,"小老儿这船小,载不了..."

"炭钱我出三倍!"**已经解开了缆绳。

老赵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终叹了口气:"罢了,就当积阴德了..."

船向下游驶去,凌泉一刻不停地做着蜂窝煤。白芷也来帮忙,她手指灵巧,捏出的炭饼比凌泉的还规整。两人肩并肩坐在船头,谁也没说话,只有炭粉沙沙的声响。

正午时分,船到了下游的流民**地。那是一片荒废的码头,挤满了衣衫褴褛的灾民。看到有船来,几个孩子追到水边,却被大人拽了回去——他们以为又是来驱赶的官差。

"老乡!"凌泉站在船头高喊,"我们来送炭火!"

没人相信。直到凌泉点燃第一个炉子,橘红的火苗蹿起来时,人群才骚动起来。一个老汉颤巍巍地走近:"公子...真给咱们?"

"给!"凌泉跳上岸,将炉子塞到老汉手里,"小心烫。"

很快,十几个炉子分发一空。凌泉教他们如何封火,如何用最少的炭烧一整夜。流民们围着炉子,冻得青紫的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

"公子大恩..."老汉哽咽着要跪。

凌泉连忙扶住:"老伯别这样。你们...可吃过官府的粥?"

老汉脸色一变,左右看看才低声道:"吃过一次,**十几口子...再不敢吃了。现在全靠挖草根..."

白芷和**正忙着给几个发热的孩子看病。凌泉注意到她用的药很特别——不是寻常草药,而是几瓶颜色古怪的粉末。

"这是..."

"磺胺。"白芷头也不抬,"简易版的,效果差些,但总比没有强。"

凌泉心头一震。磺胺是现代抗生素,白芷竟然在这个时代复刻出来了!虽然纯度不高,但对这些缺医少药的流民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

"你什么时候..."

"在延州就开始了。"白芷轻描淡写,"用雷公藤提取的,费了好大功夫。"

凌泉看着她娴熟地给孩子喂药,突然想起上辈子在医院实习时,那个总抢着值夜班的师姐。一样的倔强,一样的...美丽。

傍晚时分,船上的炭用完了。凌泉又教流民们如何自制蜂窝煤,连模具都留给了他们。老赵催了几次返程,都被**瞪了回去。

"公子心善,可..."老赵搓着手,"这天眼看着要下雪了..."

确实,铅灰色的云层越压越低,空气中已经有了雪的味道。流民们开始用破布和芦苇搭窝棚,孩子们则忙着收集最后一点干柴。

"再等等。"凌泉望着远处的官道,"应该快到了。"

"等谁?"白芷问。

话音未落,官道上扬起一片烟尘。十几辆牛车缓缓驶来,车上堆满了麻袋。领头的车夫跳下来,正是苏府的老管家!

"凌公子!"老管家拱手,"小姐听说您在这儿,让老奴送些炭粮来。"

凌泉鼻子一酸。他没想到苏月白消息这么灵通,更没想到她会冒险相助——这些流民在官府眼里可是"暴民"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