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县文玩街捡漏和田玉玉佩
第二天,鸡刚叫头遍,沈浩就起床了。
木板床吱呀一声,他摸黑穿上那件洗得发灰的褂子,揣上昨儿剩下的几十块钱,离开了。
村口老李家的三轮车突突的响着,车斗里已经挤了三四个人,都是村里去县城赶集或找活干的。
沈浩也上车了。
车轱辘碾过石子路,颠得他屁股生疼。
三轮车晃悠了一个多钟头才到县城。
沈浩跳下车,深吸一口气,攥了攥口袋里的钱,加起来刚够五十出头。
这点钱给俩丫头买件褂子还行,想给王红梅也添件像样的,还差得远。
沈浩站在路边琢磨着,得先想法子赚钱。
正犯愁呢,旁边两个老头聊天的话飘进了耳朵。
“今儿文玩街有新摊子,听说有人从乡下收了些老玩意儿。”
“嗨,这年头哪有那么多真东西?多半是糊弄人的。”
沈浩心里一喜。
文玩街?老物件?
他前世可是鉴宝大师啊!
“大爷,问下文玩街往哪走?”
沈浩赶紧凑过去,递了根烟。
老头指了指前头的巷子:“顺着这条街往里走,第三个路口左拐就是,老远就能看见扎堆的人。”
“谢了!”
沈浩转身就往老头指的方向跑。
果然,没走多远就听见嘈杂的人声。
街口摆着一溜地摊。
有缺了口的瓷碗,有掉了漆的木盒,还有些黄不拉几的字画。
沈浩放慢脚步,眼睛扫过那些摊子。
真古董有股子“气”,不是靠做旧能仿出来的。
可眼下这一街的物件,要么釉色发贼,要么木纹生硬,别说“气”了,连最基本的年代感都透着假。
真品,几乎没有,沈浩有点失望。
“老板,这花瓶咋卖?”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指着个青花花瓶问道。
摊主立马眉开眼笑:“小伙子有眼光!这可是康熙年间的官窑,你给八十,拿走!”
沈浩在旁边看得直撇嘴,那花瓶底款的字歪歪扭扭,釉面还有机器打磨的痕迹,顶多是去年的新货,值个三块都算多。
他挨着摊子往前走,脚底下踢到块小石子,滚到了隔壁摊位底下。
那摊主是个干瘦的老头,正趴在马扎上打盹,面前摆着些铜扣子、旧铜钱,还有个蒙着灰的小木盒。
沈浩的眼睛扫过那木盒,眼睛一亮。
盒子是紫檀木的,边角都磨圆了,看着不起眼,可那木纹里藏着的包浆,是经年累月才养出来的,不是打蜡能仿的。
他心里头一动,故意把脚往木盒边蹭了蹭,盒盖被碰开条缝,里头露出半块玉佩的角,泛着温润的光。
“大爷,这盒子咋卖?”
沈浩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随意,顺手拿起旁边一枚铜钱掂量着,“还有这铜钱,一起算多少钱?”
老头被吵醒了,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盒子是装这些破烂的,你要的话,连铜钱带盒子,给二十块得了。”
沈浩心里怦怦跳,脸上却装作不在意:“十五吧,你看这盒子都裂了道缝。”
他指了指盒盖边缘一道不起眼的细缝,那是老物件自然开裂的,更说明年头不短。
老头摆了摆手:“行吧行吧,拿走拿走,懒得跟你磨叽。”
沈浩赶紧掏出十五块钱递过去,抓起木盒和那枚铜钱就往没人的地方走。
找了个墙角蹲下,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头果然躺着块玉佩,雕的是条小龙,玉质温润,对着光一看,里头隐约有棉絮状的纹路,这是和田老玉的特征!
沈浩内心大喜。
这块和田玉玉佩,按照这个年代的价值,应该可以卖个千儿八百!
想到这儿,沈浩深吸一口气,朝着国营文物商店的方向走去。
沈浩刚走到文物商店门口,门“哗啦”一声被推开,李老板正送一个戴眼镜的顾客出来,俩人笑着握手道别。
李老板转身一抬头,正好看见沈浩,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眯起眼睛笑了:“哟,小伙子,你又来了?”
沈浩笑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