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觉得正史的记载还是最符合逻辑的。虽然因为记录少,很多动机和细节都不清楚。但是吧,胡亥后来清洗宗室的行为,很大程度的印证了他得位不正。】
嬴政感觉自己头晕目眩,他听到了什么?胡亥血洗宗室?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胡亥继续当年,就在赵高的策划下开始了对大秦宗室和朝堂的血腥镇压和清洗。他先是在咸阳杀了十二位公子。公子将闾等三人被逼自杀,公子高为了保护家人主动给始皇帝殉葬。】
嬴政越听越觉得触目惊心。
刘邦笑着对萧何说:“希望嬴政撑得住。”
张良在一旁哼一声,气死嬴政最好。
诸多时空此刻无数人同情嬴政,唐武德年间,李渊看了一眼处理政务井井有条的太子,又想到在外领兵,战无不胜的二儿子,哈哈一笑,点评道:“这胡亥真是,为了揽权无所不用其极。”
【至于胡亥为什么能那么顺利的屠杀宗室。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先处死了蒙家兄弟。而且是得到确切的蒙家兄弟已死的消息后,才敢给始皇帝发丧,并让胡亥登基称帝的。】
【《史记》是这么说蒙恬蒙毅死后,矫诏三人组的反应的。‘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
【蒙家兄弟死了,矫诏三人组又有丞相李斯背书,这里可以理解为胡亥已经拿到了兵权。所以在咸阳处死十二位对皇位有威胁的公子,根本没压力了好吧。】
【而手握三十万大军的蒙恬为什么会死,我觉得扶苏要负主要责任。】
嬴政倏地一下站起身,看向扶苏,扶苏则是一脸复杂,震惊、惶恐皆而有之。和父亲的眼神对上。
片刻后,扶苏忙跪下,额头触在手背上,“父,孩儿有愧。”
李斯怔愣片刻。他此时此刻对陛下绝无半分异心,但他毕竟是极聪明的人,稍一细思,大概能猜到自己日后的选择。
那天幕说蒙家兄弟之死和胡亥屠杀宗室的先后顺序,李斯大概已经猜到是自己的手笔。赵高那个只会溜须拍马的蠢货,办事定然不会如此有章法。
但天幕为什么说宗室之死,最大的责任在于扶苏公子?李斯眼中闪过片刻的亮光,难道自己的性命还有转圜的余地?
【胡亥派去上郡传假诏书的仅仅是一个单车使者啊,肯定是奈何不了蒙恬的三十万大军的。但是扶苏接到诏书,嘎嘣一下就自杀了,干干脆脆,蒙恬劝他核实查证一下都不愿意。】
扶苏也痴痴的望着天幕,天幕的意思,难道是他害死了蒙恬、蒙毅两位将军吗?会导致何种后果?心中升起恐惧。但他仍然疑惑,父亲要赐死他,他死了有什么不对吗?
【扶苏自杀推倒了大秦拨乱反正的多米诺骨牌。他是始皇长子,是以蒙家为首的拥趸者们的一面旗帜。结果对方刚派个小兵在阵前叫阵,他刷地一下把帅旗砍了,那不得军心大乱?】
【扶苏自杀后,蒙恬被囚,后来被逼自杀。人蒙恬自杀前都还为自己辩解过,你扶苏作为陛下的亲儿子,为什么不问清楚,为自己辩解两句?】
嬴政看向扶苏的眼神十分复杂,气得笑出声来:“朕竟不知道你何时变得如此听话?”
【扶苏死后,蒙家兄弟被逼死,军权旁落,大秦再也没有翻盘的余地。】
【现在对扶苏为什么自杀的讨论有很多,有人觉得史书太简略,但根据后世谋反成功的案例推断,矫诏三人组肯定是先掌握了军政大权,扶苏退无可退才自杀的。】
【还有人觉得,扶苏是被儒家那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洗脑了自杀的。啊,但是,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道德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啊。秦朝时期的儒家,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道德,更多的是强调各个角色各司其职,各守本分,和后期的三纲有本质区别。】
【我还看过另一种说法,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死观和现代完全不同。我们现在讲究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而那那时,有士为知己者死、杀生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等生死观,加上迷信等诸多因素,会有很多人觉得死了是真的有一个地府,死后会和亲人在另一个地方团聚,因此对死亡缺乏畏惧。扶苏之死,可能与他思想上有士人情节有关。】
【有一种说法是,扶苏为大义自杀,自己死了,成全十八弟,可以免于让大秦陷入兄弟阋墙的内乱。也算一种逻辑自洽的推测。】
【但是我这个人比较阴暗,我觉得有可能扶苏之死没那么复杂,他就是在报复他爹。我们都知道,扶苏是因为和陛下政见不合被贬去上郡的。什么政见不和?对儒家的政见不和,后来经考证,是对处理方士的政见不合。】
嬴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扶苏拿死报复自己?自己对他还不够好吗?
【当时有个叫卢生的方士预言:亡秦者,胡也。陛下信了,陛下觉得这个胡是北方的匈奴,于是派蒙恬去修长城,抵抗匈奴。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陛下是很信任方士的。】
【后来卢生突然跟人大声蛐蛐始皇帝:‘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啊,不是,这方士真勇啊,直接在始皇头上蹦完迪再拉屎。就这,扶苏都敢去劝他爹,为方士求情。说真的,这真不是思想分歧的事,这是恃宠而骄啊。】
【而且就算真有分歧,私下劝爹不就行了吗?公开劝,还让史官记下来了,阴暗点我都怀疑这扶苏是踩着他爹立人设了。咋地,显得你很能,你很仁慈,跟你爹的不一样?就算这样了,始皇陛下也是把他放到最安全的蒙恬军中历练。文臣,给了一个李斯做岳父,武将,直接让他给三十万大军的大将军做监军。踩着亲爹立人设建立政治声望,也是明贬实升,向他让渡军权。妥妥的继承人路线。】
【但他赢扶苏呢?接到矫诏,不辩解,不求证,不管肩负的责任和跟他绑定的文臣武将们的身家性命,自刎得干干脆脆。我真的觉得怀疑他跟他爹置气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就像一个从小备受呵护孩子对家长,你不理解我,我给你提意见,你骂我,把我赶出咸阳,你要我死我就死给你看。这是受宠的孩子才有的底气,和后来的李承乾在宫里穿突厥衣服气他爹一个道理。】
唐贞观年间,刚收到太子失德谏言的李世民一脸头疼。自己对承乾,真的是宠溺太过了么?
嬴政更是不可思议的看向扶苏:“抬起头来,看着朕。朕竟不知道,你心里对朕有诸多怨怼。”
扶苏原本低低垂在地上的头抬起来,但刚和君父眼神对上,又心虚的移开:“儿……儿不敢,儿知错。”
【咳咳】许夏咳嗽了两声【啊,这一段是我自我发挥的,但是吧,我对于扶苏的选择真的很生气。他享受了陛下长子的威望和荣耀,受到了陛下的托举和培养,但遇到点儿困难,甩手就不干了。把他身后的文臣武将,把大秦的江山弃之于不顾,哪怕他是一个受害者,我依然觉得他极度缺乏责任感。】
【可能有人觉得我苛刻了,矫诏三人组作为加害者和大秦江山的掘墓人,显然比扶苏可恶了一万倍不止,为什么不骂那三人,却先骂上扶苏了,这是不是太受害者有罪论了?】
【如果扶苏只是个普通人,我肯定只会对他报以同情,绝不苛责,甚至我还很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正直、仁厚耿介,多好的深交对象啊。但他是大秦的长公子,是统治阶级的核心成员之一,对大秦江山,他有他的责任和义务,他轻易抛下这些,就不合格。】
【其实哪怕很多人比我厚道,看人看优点,对扶苏的整体评价是正面的。也没几个人相信扶苏有能力接下大秦的盘子。所以关于拯救大秦的小说,不是虚构人物穿扶苏,就是穿成始皇陛下的其他儿子,再不行让二凤辛苦一下,客串扶苏救一把大秦。扶苏重生自救的文不是没有,但总体比例少很多。】
【总之对扶苏,一是感慨公子啊,您这一自杀,就打开了冲毁大秦的历史洪流的闸门;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扶苏听完,又愧、又悔,又无地自容,心绪复杂,一时百感交集。
【大秦的继承人的问题有太多的意外和偶然,又影响深远,历来都是史圈讨论的焦点。有不少人觉得,如果陛下早立太子,很多悲剧都可以避免,或许大秦就是另一番结局。但当我每次看有关扶苏的记载,又理解陛下不立太子的举动了,可能他本人,对扶苏也并非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