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102章
【不真实】
裴曜进门时就看见自家的水井打好了。
木质的辘轳安上了,家里没了工匠的身影,也没了堆积的泥沙。
井上盖了石板,一个是防落叶砂砾掉进去。
另一个是家里有狗,尤其白狗,平时蹦蹦跶跶,又跑又跳的。
有时菜地里的菜长了虫,亦或菜叶老了,不想要了,就会把鸡鸭放出来,盯着它们让在那一片捉虫啄菜叶。
怕狗好奇,在井口张望,失足掉下去。
也怕没留神的时候,鸡鸭被狗追得乱飞乱扑腾,万一掉进井里,死一两只鸡鸭倒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怕弄脏了水。
村里早十几年前就出过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两只狗追着玩,一只慌不择路,想从井口跳过去,却跳的不高,被绊了下,扑通掉进了井里。
要不是那天家里主人都在,费大力气将狗捞了上来,不然要是狗淹死在里头,短时日内,井里的水都吃不下去。
井旁边的田垄重新垒了,之前匠人们天天干活,避免不了踩来踩去,将土垄踏矮踏平了。
菜地又变得规整干净。
见裴曜要去看井,长夏浅笑着说:“正好你回来了,我今天想着要把水缸刷了。”
“那你先把缸底水舀了,等下我把缸弄出来。”裴曜边走边说。
长夏挽起衣袖,将袖口挽得高高,露出小臂来。
他拿了葫芦瓢和水桶,先进了灶房。
灶房里有两口缸,一个大的一个小的,紧挨在一起。
前几天忙,没工夫刷洗,缸壁摸起来滑腻腻的。
两口缸里的水都不多,很快挂着舀完。
灶房屋檐下也有一口大缸,平时舀着洗手方便。
长夏把盖住水缸的薄石板搬下来,放在一旁,将里头的水一瓢一瓢舀出来。
见裴曜走来,他说道:“那两口缸舀完了。”
“嗯。”裴曜应一声,就进灶房,先将小水缸倾斜,将缸转着圈转出来。
长夏舀完外头水缸的水,见他搬动大水缸,没有上前去。
裴曜力气够,一个人就能将缸转出来,灶房门不是很宽,自己过去反而是挡路添乱。
至于外面的大水缸,长夏自己慢慢将缸放倒,横在地上。
怕水缸滚走,他拿了几块大石头过来,挡住两侧。
水缸不轻,不过他干惯了活,力气还是有的,只要扶好扶稳,慢慢往下放就行。
陈知和窦金花从山上回来,一进门就看见裴曜在院里,脸上都带了笑。
长夏和裴曜都拿了丝瓜络刷洗水缸。
小水缸好刷,但大水缸的缸底深,不容
易够到。
长夏瘦,拿了一个蒲草编的垫子,垫在膝盖处,跪下后,上半身探进去,一手支着,另一手飞快去刷缸底,以及靠下的一圈缸壁。
听见阿爹和阿奶的声音,他没有着急,等刷干净了,才从缸里退出来。
“看见井了?”陈知笑着问道。
“看见了。”裴曜点点头。
“大前天安了辘轳,这几天刚用上。”陈知说着,又笑道:“你回来得正好,你爹说,今天要把甘薯挖了,村里不少人已经收了,收成很不错呢,最多的有四十斤朝上。”
不止湾儿村对甘薯的收成上心,近来到了收获的时节,十里八乡的农人凑到一起时,都免不了说两句自家种的甘薯如何了。
这是头一年栽种,甘薯挖出来后,几乎每户人家都会称一称,看看到底有多少。
裴曜一边刷缸壁一边说:“我在府城也见有人卖,不过不多,每个出来卖甘薯的,都只带小半筐,师父没有田地,当初分发种薯没他的份,我就买了两根,蒸着吃了。”
陈知舀了水洗手,笑着说:“你倒比我们吃得都早。”
去年裴有瓦从赵连兴那里拿了几根甘薯回来,他们早就尝过是什么味儿了,村里很多人都是今年才吃第一回。
窦金花洗干净了手,笑眯眯看着大孙子,说:“种的早的那两行萝卜能吃了,一会儿奶去买几根骨头,和萝卜块炖了。”
裴曜说道:“奶,不用,等吃了晌午饭,我和长夏去买,你在家就行。”
“好。”窦金花答应一声,大孙子说什么都成。
刷洗完水缸后,裴曜将三口缸挪回原处。
长夏因刚才钻水缸,衣裳湿了,不过没有湿透,又不用出门,他没有去换衣裳,紧赶着进灶房淘米切菜,快到晌午饭时了。
裴曜提着两个水桶去打水,忙忙碌碌,将三口水缸陆续添满。
等吃过饭,煮好猪食后,长夏跟着他往赵李村跑了一趟,买了些肉和骨头。
晚饭吃的是炖了许久的骨头汤,香浓咸鲜,萝卜块也清甜,连吃带喝十分滋润。
·
鸟叫声婉转。
或许它们也是刚醒,叽叽喳喳的动静并不吵闹。
清濛濛的天色从窗纸透进屋子。
长夏睁开惺忪睡眼,瞥一眼天色,知道天还没亮,于是翻个身,又闭上眼睛。
没多久,脊背贴上温热,热意几乎是强而有力的,直直染热自己的背部。
不用去看,那样结实宽阔的胸膛,仿佛从肌肤透出无比蓬勃的朝气,就知道是一具强健年轻的身躯。
肚子上搭过来一只大手,长夏没有管,任其轻轻摩挲肚皮。
清晨熟悉的状况出现,他甚至
不用睁眼,再次翻身,伸出了手。
再狰狞骇人,习惯后,只要不去看,好像也不怕了。
他一心只想着安抚裴曜,耐心极了。
只是到了最后,裴曜忽然握住他手腕。
长夏睁开眼,神色疑惑。君羊溜八饲**笆鹉铱舞**
裴曜翻身覆住他,趴下来在他耳边低语:“还是进去,奶娃娃要紧。”
长夏见他额角青筋跳动,知道忍得艰难,没有多想,就轻轻嗯了一声,乖乖迎合。
昨天傍晚,赵琴抱着外孙女来串门。
杨小桃最近一直在娘家住着,李升很惦记女儿,隔两天就要来看看,要不是最近农忙,不然非得在岳母家住下。
陈知抱了好一会儿软软,还让裴曜试着抱了下。
才四个月大的奶娃娃,却不认生,在裴曜怀里挺乖,还眨巴着乌黑的眼睛看他。
软软可爱,抱起来当真是软软的,裴曜一下子动了心思。
昨晚长夏刚搂住他亲了一口,他就说还是尽快生个娃娃。
长夏无奈,这种事又不是想快就能快的,但他没说什么,留住那些东西躺了很久。
其实每次都是这样。
裴曜厚脸皮说帮他堵住时,他亲亲自己年少贪欢的郎君,无声允许,温柔容纳了对方。
公鸡打了鸣,外头天色亮了点。
裴曜精神奕奕下了炕,先进灶房点了柴,烧上热水。
他端进半盆温水,将柔软的手帕在里头浸湿。
长夏接过,红着耳朵擦洗一阵,身上才干净爽利。
裴曜在府城住了七八天,刚回来这一两天,精力总是过于旺盛。
好在今天要去割稻,昨晚没有太过分。
吃过早食后,一家子带上家伙事,全都进了田。
裴曜一回来,自然是干活的主力,割起稻谷来又快又好。
收粮是一年中最要紧的大事,除了好吃懒做的懒汉,只要想把日子过好的人,都不会偷懒耍奸。
金黄的谷穗沉甸甸垂下,一块块田地中,全是弯腰苦干的身影。
一捆捆扎好的稻谷放在地上,足够多之后,便搬上板车,垒的高高的,用麻绳捆好。
无论拉车还是推车的人,脊背都挺不直,弯着腰弓着背,汗水淋漓,一步步往前走,将满车的收获运到谷场或家中。
倒完稻谷后,裴曜拉着空车又出门了。
陈知和窦金花在院里飞快把稻谷堆摊平。
长夏进灶房将水罐灌满,一口气喝了半碗晾好的绿豆甜汤,冰冰甜甜的,心里头那股热气总算消散了些。
他长出一口气,拎着瓦罐匆匆出门。
五亩水稻割完后,等晒干晒透些,才好碾场,因此农人得了一点歇息的空
闲。
之前豆杆已经拔了,收晚稻是今年最后一件大事,这一茬总算过去。
裴家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谷粒大多都饱满。
甘薯也挖了,共收了四十一斤,算收成高的,一家子都喜悦。
只是甘薯还不到敞开吃的时候,得留着明年继续种,因此陈知只挑了几个小的,蒸熟给家里解了解馋。
这东西味道更甜糯,又是新鲜玩意,很多人都觉得好吃。
头一年就有了三四十斤的收成,一斤种薯最少能出六斤,到明年春天热了后栽种,就得扩大地方了。
这么一算,后年,也就是第三年,只要没有大的天灾,甘薯就能按亩栽种了。
正好第三年的时候,开出来的那一亩下等田,依旧不收田税,种出来的东西全是自己的。
湾儿村很多人都打算好了,第三年的时候就去靠山田种甘薯,收成这么高,不种可惜了。
穷些的人家直感叹,以后冬天可能就不用挨饿了。
后院。
母鸡咕咕叫,长夏在鸡窝里**蛋。
鸡圈门没关,白狗跑进来,故意露出牙齿,喉咙里发出呜呜声吓唬母鸡。
长夏怕它把母鸡吓得不下蛋,过去就打了狗一巴掌。
白狗瞬间收起牙,讨好地摇摇尾巴。
摸了几个鸡蛋,长夏提着篮子回到前院,将鸡蛋小心放进黑罐里,盖上罐盖,又把柜门牢牢锁上。
一出灶房,就见裴曜拉着板车进门了。
车后跟着窦金花。
祖孙两个把屋后种的大南瓜和大冬瓜摘了,藤蔓直接拔了。
长夏走到板车旁边,抱起大南瓜往下卸。
他知道南瓜大的有六个,小一点的三个,冬瓜一共有七个,个头算中等。
这些种在外面,是怕被别人摘走,就匆匆收了。
家里菜地种的更多,前儿收了一批,后头还能再收一两茬。
卸完瓜后,裴曜将板车竖起,靠在墙上,说:“时辰还早,一会儿去山上,多找些野白瓜,怎么样?”
长夏点点头:“好。”
野白瓜喂猪很不错,而且耐放一点。
人其实也能吃,可他们有更好吃的冬瓜南瓜,没必要吃那个。
裴曜他回来时带了刀具和颜料,还有做好的小机括,在家抽出空子也能做几个木雕,因此一点儿都不着急。
等碾了谷,将脱好的谷粒灌进粮瓮中后,他才去了府城。
·
秋是收获时,也是囤积过冬口粮的时候。
除了粮食以外,柴和干草必不可缺。
长夏跟着家里人,每日忙忙碌碌,晒各种菜干果干,找各种山货,一天一天积攒,慢慢将柴房、杂屋填满。
他一有空,就给裴曜做鞋做衣裳。
天逐渐凉了。
下午。
长夏坐在屋檐下缝鞋底,一抬眼,就发现陈知在看他,他目露疑惑:“阿爹?”
这不是第一次了,昨天阿爹就看了他好几回。
陈知盯着他眉间细长的红钿,红艳艳的,煞是好看。
不知道是不是近来吃得好,即使裴曜不在家,他们也会吃肉吃汤,长夏气色很不错,白里透红。
和红钿相互映衬,脸更白皙,红钿更红。
“最近胃口不错?”陈知忽然问道。
没头没脑一句话,让长夏更懵,他想了一下,老实开口:“好像是不错,晌午就吃得多。”
陈知越看越觉得自己是对的,眼中迸发出奇妙的光芒。
见阿爹突然喜笑颜开,长夏越发不解。
“走走,跟阿爹出去一趟。”陈知放下手里刚糊了两层的鞋面,拉起长夏就往外走。
他朝东屋喊道:“娘,我和长夏出去一趟。”
“知道了。”窦金花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万般的不解在草药郎中诊脉之后,化为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
而旁边陈知已经在念阿弥陀佛、上天保佑等一连串的话。
长夏慢慢眨一下眼睛,没能立即说话。
闲。
之前豆杆已经拔了,收晚稻是今年最后一件大事,这一茬总算过去。
裴家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谷粒大多都饱满。
甘薯也挖了,共收了四十一斤,算收成高的,一家子都喜悦。
只是甘薯还不到敞开吃的时候,得留着明年继续种,因此陈知只挑了几个小的,蒸熟给家里解了解馋。
这东西味道更甜糯,又是新鲜玩意,很多人都觉得好吃。
头一年就有了三四十斤的收成,一斤种薯最少能出六斤,到明年春天热了后栽种,就得扩大地方了。
这么一算,后年,也就是第三年,只要没有大的天灾,甘薯就能按亩栽种了。
正好第三年的时候,开出来的那一亩下等田,依旧不收田税,种出来的东西全是自己的。
湾儿村很多人都打算好了,第三年的时候就去靠山田种甘薯,收成这么高,不种可惜了。
穷些的人家直感叹,以后冬天可能就不用挨饿了。
后院。
母鸡咕咕叫,长夏在鸡窝里**蛋。
鸡圈门没关,白狗跑进来,故意露出牙齿,喉咙里发出呜呜声吓唬母鸡。
长夏怕它把母鸡吓得不下蛋,过去就打了狗一巴掌。
白狗瞬间收起牙,讨好地摇摇尾巴。
摸了几个鸡蛋,长夏提着篮子回到前院,将鸡蛋小心放进黑罐里,盖上罐盖,又把柜门牢牢锁上。
一出灶房,就见裴曜拉着板车进门了。
车后跟着窦金花。
祖孙两个把屋后种的大南瓜和大冬瓜摘了,藤蔓直接拔了。
长夏走到板车旁边,抱起大南瓜往下卸。
他知道南瓜大的有六个,小一点的三个,冬瓜一共有七个,个头算中等。
这些种在外面,是怕被别人摘走,就匆匆收了。
家里菜地种的更多,前儿收了一批,后头还能再收一两茬。
卸完瓜后,裴曜将板车竖起,靠在墙上,说:“时辰还早,一会儿去山上,多找些野白瓜,怎么样?”
长夏点点头:“好。”
野白瓜喂猪很不错,而且耐放一点。
人其实也能吃,可他们有更好吃的冬瓜南瓜,没必要吃那个。
裴曜他回来时带了刀具和颜料,还有做好的小机括,在家抽出空子也能做几个木雕,因此一点儿都不着急。
等碾了谷,将脱好的谷粒灌进粮瓮中后,他才去了府城。
·
秋是收获时,也是囤积过冬口粮的时候。
除了粮食以外,柴和干草必不可缺。
长夏跟着家里人,每日忙忙碌碌,晒各种菜干果干,找各种山货,一天一天积攒,慢慢将柴房、杂屋填满。
他一有空,就给裴曜做鞋做衣裳。
天逐渐凉了。
下午。
长夏坐在屋檐下缝鞋底,一抬眼,就发现陈知在看他,他目露疑惑:“阿爹?”
这不是第一次了,昨天阿爹就看了他好几回。
陈知盯着他眉间细长的红钿,红艳艳的,煞是好看。
不知道是不是近来吃得好,即使裴曜不在家,他们也会吃肉吃汤,长夏气色很不错,白里透红。
和红钿相互映衬,脸更白皙,红钿更红。
“最近胃口不错?”陈知忽然问道。
没头没脑一句话,让长夏更懵,他想了一下,老实开口:“好像是不错,晌午就吃得多。”
陈知越看越觉得自己是对的,眼中迸发出奇妙的光芒。
见阿爹突然喜笑颜开,长夏越发不解。
“走走,跟阿爹出去一趟。”陈知放下手里刚糊了两层的鞋面,拉起长夏就往外走。
他朝东屋喊道:“娘,我和长夏出去一趟。”
“知道了。”窦金花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万般的不解在草药郎中诊脉之后,化为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
而旁边陈知已经在念阿弥陀佛、上天保佑等一连串的话。
长夏慢慢眨一下眼睛,没能立即说话。
闲。
之前豆杆已经拔了,收晚稻是今年最后一件大事,这一茬总算过去。
裴家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谷粒大多都饱满。
甘薯也挖了,共收了四十一斤,算收成高的,一家子都喜悦。
只是甘薯还不到敞开吃的时候,得留着明年继续种,因此陈知只挑了几个小的,蒸熟给家里解了解馋。
这东西味道更甜糯,又是新鲜玩意,很多人都觉得好吃。
头一年就有了三四十斤的收成,一斤种薯最少能出六斤,到明年春天热了后栽种,就得扩大地方了。
这么一算,后年,也就是第三年,只要没有大的天灾,甘薯就能按亩栽种了。
正好第三年的时候,开出来的那一亩下等田,依旧不收田税,种出来的东西全是自己的。
湾儿村很多人都打算好了,第三年的时候就去靠山田种甘薯,收成这么高,不种可惜了。
穷些的人家直感叹,以后冬天可能就不用挨饿了。
后院。
母鸡咕咕叫,长夏在鸡窝里**蛋。
鸡圈门没关,白狗跑进来,故意露出牙齿,喉咙里发出呜呜声吓唬母鸡。
长夏怕它把母鸡吓得不下蛋,过去就打了狗一巴掌。
白狗瞬间收起牙,讨好地摇摇尾巴。
摸了几个鸡蛋,长夏提着篮子回到前院,将鸡蛋小心放进黑罐里,盖上罐盖,又把柜门牢牢锁上。
一出灶房,就见裴曜拉着板车进门了。
车后跟着窦金花。
祖孙两个把屋后种的大南瓜和大冬瓜摘了,藤蔓直接拔了。
长夏走到板车旁边,抱起大南瓜往下卸。
他知道南瓜大的有六个,小一点的三个,冬瓜一共有七个,个头算中等。
这些种在外面,是怕被别人摘走,就匆匆收了。
家里菜地种的更多,前儿收了一批,后头还能再收一两茬。
卸完瓜后,裴曜将板车竖起,靠在墙上,说:“时辰还早,一会儿去山上,多找些野白瓜,怎么样?”
长夏点点头:“好。”
野白瓜喂猪很不错,而且耐放一点。
人其实也能吃,可他们有更好吃的冬瓜南瓜,没必要吃那个。
裴曜他回来时带了刀具和颜料,还有做好的小机括,在家抽出空子也能做几个木雕,因此一点儿都不着急。
等碾了谷,将脱好的谷粒灌进粮瓮中后,他才去了府城。
·
秋是收获时,也是囤积过冬口粮的时候。
除了粮食以外,柴和干草必不可缺。
长夏跟着家里人,每日忙忙碌碌,晒各种菜干果干,找各种山货,一天一天积攒,慢慢将柴房、杂屋填满。
他一有空,就给裴曜做鞋做衣裳。
天逐渐凉了。
下午。
长夏坐在屋檐下缝鞋底,一抬眼,就发现陈知在看他,他目露疑惑:“阿爹?”
这不是第一次了,昨天阿爹就看了他好几回。
陈知盯着他眉间细长的红钿,红艳艳的,煞是好看。
不知道是不是近来吃得好,即使裴曜不在家,他们也会吃肉吃汤,长夏气色很不错,白里透红。
和红钿相互映衬,脸更白皙,红钿更红。
“最近胃口不错?”陈知忽然问道。
没头没脑一句话,让长夏更懵,他想了一下,老实开口:“好像是不错,晌午就吃得多。”
陈知越看越觉得自己是对的,眼中迸发出奇妙的光芒。
见阿爹突然喜笑颜开,长夏越发不解。
“走走,跟阿爹出去一趟。”陈知放下手里刚糊了两层的鞋面,拉起长夏就往外走。
他朝东屋喊道:“娘,我和长夏出去一趟。”
“知道了。”窦金花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万般的不解在草药郎中诊脉之后,化为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
而旁边陈知已经在念阿弥陀佛、上天保佑等一连串的话。
长夏慢慢眨一下眼睛,没能立即说话。
闲。
之前豆杆已经拔了,收晚稻是今年最后一件大事,这一茬总算过去。
裴家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谷粒大多都饱满。
甘薯也挖了,共收了四十一斤,算收成高的,一家子都喜悦。
只是甘薯还不到敞开吃的时候,得留着明年继续种,因此陈知只挑了几个小的,蒸熟给家里解了解馋。
这东西味道更甜糯,又是新鲜玩意,很多人都觉得好吃。
头一年就有了三四十斤的收成,一斤种薯最少能出六斤,到明年春天热了后栽种,就得扩大地方了。
这么一算,后年,也就是第三年,只要没有大的天灾,甘薯就能按亩栽种了。
正好第三年的时候,开出来的那一亩下等田,依旧不收田税,种出来的东西全是自己的。
湾儿村很多人都打算好了,第三年的时候就去靠山田种甘薯,收成这么高,不种可惜了。
穷些的人家直感叹,以后冬天可能就不用挨饿了。
后院。
母鸡咕咕叫,长夏在鸡窝里**蛋。
鸡圈门没关,白狗跑进来,故意露出牙齿,喉咙里发出呜呜声吓唬母鸡。
长夏怕它把母鸡吓得不下蛋,过去就打了狗一巴掌。
白狗瞬间收起牙,讨好地摇摇尾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