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踮起脚尖张望城门守卫查验凭证的动作,余光瞥见韩柳氏正偷偷揉着酸痛的肩膀。这些天修城墙她是最累的,毕竟以前可以算是富家太太,哪里习惯干这种沉重的苦力活,都是咬牙硬撑着的。
好在总算熬过来了,一家人顺利进了城门。
“这边走!”林夕就在前面引路,她之前卖人参时进来过,知道市坊在哪里。
在她的带领下,一家人穿过嘈杂的街巷,市坊飘来的香料味混着牲畜粪便的气息扑面而来。
韩元祝突然停住了脚步,眼睛直勾勾盯着路边蒸笼里冒热气的肉包子,喉结明显地滚动了一下。
林夕捏了捏荷包,大声道,“老板,来二十个肉包子!”肉包五文钱一个,瞬间花掉了小荷包里面的一百文,但林夕毫不手软。
肉包子一人两个,香气在春风中格外诱人,韩元祝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滚烫的肉汁烫得他直哈气,却舍不得吐出来。
全家人看他这样都不由得笑眯了眼,纷纷吃起香喷喷的肉包子起来。
吃完后全家人继续网签后,来到了一家布庄门口。
林夕眼睛一转:“爹娘,你们去看看这里的布料,我上次可都是在这里买的细纱布。”她故意把“细纱布”三个字咬得很重,看到父母眼中闪过久违的光彩。
果然韩守信夫妻二人进去了店里,两人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柜台上的绸缎,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触碰往日的记忆。
而趁着父母沉浸在布料的海洋里,林夕赶紧拉着两个哥哥溜进了隔壁鞋铺。“五双牛皮鞋,要千层底的!”她压低声音对鞋匠说。
当韩柳氏从布庄出来,看到摆在藤筐里的新鞋时,眼眶瞬间红了:“这...这得多少钱啊?”
“刚好够!”林夕大咧咧说道。她看着父母的破旧鞋,突然想起前世奶奶总把破袜子补了又补的画面,于是爽快地又掏出来二百文。
而她荷包里最后三十文也没有浪费,去换来了两包盐,家里的粗盐已经吃完了,这两包刚好做补充。
韩守信看着空空如也的荷包,故意逗她:“这下可一文不剩了,心疼不心疼?”
“给家人花的一点都不心疼!”林夕笑着道。她想起前世没来得及尽孝的遗憾,又看着眼前这个虽然落魄却依然温暖的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钱花掉了还可以再挣!”
“这话说得对!”韩守信朗声笑道,粗糙的大手揉了揉女儿的头发。韩柳氏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把新鞋和盐袋子紧紧抱在怀里。
钱都爽快地花完了,而落户的消息,却不太好。
茶摊老板说今年南边逃难来的流民格外多,把北边空着的的荒地都快占满了,粮铺伙计提到官府三天前就停了落户登记,连街角补鞋的老汉都嘟囔着“春耕不等人”。
原来最近各县来的招人差役,大都招够人了回去。
“咱们还有十天呢,总能碰到再招流民的落户!”韩柳氏打气道,但攥着林夕的手却紧了紧。
一家人只好拎着东西又回去青柳村那边,边等着边打听。过程中,他们家的野菜饼生意不能停,这可是现在难得的来钱路子。
只是接下来几天主力变成了韩守信和韩柳氏,林夕和两个哥哥主要去摘野菜和洗菜等打下手。全家人加上袁小兵兄妹两帮忙,每天足足能做三百个野菜粗面饼。
只是城门口卖野菜饼的摊位多了三家,有个精瘦汉子总在韩家饼车前晃悠,眼睛直往他们的藤筐里瞟。看来这野菜饼的生意,已经来了竞争对手了。毕竟那野菜饼配料简单,只要尝试几次就能摸索着做出来。
如此林夕她们的生意差了很多,往往要兜售好几个城门,临到天黑了才堪堪卖完。
尤其是已经有人开始打价格战了,有人卖两文钱三个,哪怕味道没有韩家的好,更是抢走不少生意。
林夕她们坚持没有降价,只是每日做的饼数量减少了一些。如此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