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咸鱼被全家卷王带飞了 将月去

15.第十五章 好消息

小说:

咸鱼被全家卷王带飞了

作者:

将月去

分类:

穿越架空

圣上大怒,停了忠勇侯的职,让他回家好好反省,管好自己的家事。另外几人或多或少受了牵连,估计这会儿市井已经议论开了。

老百姓最喜欢说的就是世家大宅的事儿,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工部几人也说了几句,说忠勇侯之子实在可怜。

百姓更少不了一轮忠勇侯的继室夫人。

都说后娘不好当,可只顾自己进门连继子理都不理,恐怕也不是什么好母亲。

若非被弹劾,恐怕都不会记得还有这么个孩子。

忠勇侯的嫡子今年好像才八岁,日后得在嫡母手下讨生活,也是可怜。

朝政要整肃风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中不齐,立身不修,何以治国平天下。

朝中官员有妾室的不在少数,男人位高权重年纪大了,就有不顾从前情谊的,这回各官员都得回家叮嘱一遍。

这事儿其实和温良玉没太大的关系,毕竟他一个六品官,连朝都上不得,也没人盯着他。

而且温良玉一向拎得清,只不过他小心谨慎惯了,少出门也省得节外生枝。

以前做县令是没有这种事的,没想到在京城连自己的家事都会被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忠勇侯的先夫人孝期刚满他就另娶,还把儿子留在老家不闻不问,此番实在无情无义,也枉为人父。

温知瑶点点头,“爹,我和小娘今天出去也就是看看花样子,没干别的,爹放心,绝对不会惹事的。”

温良玉说这些除了警醒,也是告诉她们家里也不会宠妾灭妻,万事都越不过嫡母去。

偶尔温知瑶会觉得在静川时更自在,但温良玉总会升官的。

现在来到京城,一家人住在一块,有嫡母操持大局,小娘省心,温良玉也不过分偏心哪一个,这样的日子最安稳。

徐氏几人还是第一次听到温良玉说这些朝中事,心里顿时紧张兮兮的。

温良玉道:“也不必太过紧张,咱们过咱们的日子,碍不着别人什么事。”

换言之,被弹劾的都是自身不立身不正的,温良玉自己又没做错事,就是让家里警醒点,家里有什么事也别乱往外说。

别的法子还得叮嘱,最简单的就是少出门。

温良玉:“明日不是去赴宴吗?也别跟人议论这些。”

徐氏和温知雅赶紧点点头。

温知瑶不由在心里感叹了一句,这么小心,她爹不升官谁升官啊?

她想了想,又问:“爹,那忠勇侯府的公子可接回来了?”

凡事得讲究个先来后到,是先夫人生的,又是嫡出,总该被立为世子吧。这回受了委屈,何不趁这机会请封世子。

那小公子亲娘不在,外祖家应该还在,但这话温知瑶不敢说,说了怕温良玉还觉得她年纪小却想太多。

温良玉:“这我便不知了,但想来圣上发话,肯定先把孩子给接回来。”

人人都知京城好,总在老家算什么事儿。

温良玉看了眼温知瑶,不过五头身,“你操心这干什么?”

温知瑶笑笑,“我也就问问嘛,问问而已。”

温良玉又看她两眼,女儿脸红扑扑的,眼中还带着刚从外面回来的喜悦,出门一下午,功课肯定没做。

他上了一日职,累得不行,女儿可倒好。

温良玉道:“操心不该操心的事,这两日功课可耽搁了,今天晚上来考你功课。”

温知瑶啊了一声,耷拉下脑袋。

宁氏在一旁有些紧张,“老爷,这几日知瑶刚适应好,还没怎么看书。”

温知瑶也没那么不想被考功课,宁氏其实不用特别担心,她这个年纪考功课能考什么?难不成还像温良玉考状元那样写文章?

再说,她每日还看半个时辰的书呢,再加上温良玉遗传的好脑袋,应付个功课并不算难。

不过她爹这话的意思,她今天又得自己睡了。

一旁温知雅悄悄松了口气,考了妹妹可就不能考她了。

今儿她光忙着换衣裳试衣裳了,还被林氏催着学了些规矩。如果是考功课,那肯定不成。

温良玉道:“考了就知道了,行了,先吃饭吧。”

累了一日他也饿了。

温知瑶下午出门了,所以晚上饭桌上是苍山一贯的清粥小菜,切了几个咸鸭蛋,做了几牙鸡蛋饼。

温良玉看着桌上还愣了愣,怎么今日又是这些菜。不过他不挑剔,喝了小半碗粥,吃了些菜就把筷子放下了。

温知瑶今儿吃得不少,出去半日累了,而且赚了钱,过两日肯定吃好的,为大鱼大肉做准备,她往肚子里塞了好些青菜。

她心里还欢喜着,今天赚了好些银子。如果温良玉晚上不在,她还可以和宁氏数银子。

这回她出的力多,总该给她一点。不然下次再让她画,她可就要偷懒了。

一顿饭简单安静地吃完,吃过饭后,温良玉直接跟着母女回来,坐到书桌旁,随意抽了本书。

温知瑶现在多是背书背诗,她看过一遍基本就能背下来,温良玉抽了几首之后,温知瑶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

她见温良玉又抽了一首,这么背,得背到什么时候去。这回温知瑶背了第一句,就卡了壳。

温良玉放下书,道:“不错,不过须得更勤奋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玩可以,但是要把功课做好。”

宁氏在旁为女儿辩驳,“知瑶其实也不懒的,就是小,贪玩些。”

温良玉道:“嗯,我再看看这几日写的字。”

宁氏没和温良玉说过女儿会画画的事,一来没先生教过,无师自通太稀奇,二来家里孩子多,她不想女儿太出挑。

温知瑶把自己写得字翻了出来,几张大字,前面工工整整,后面急着出去玩,就飞了。

温良玉又是一顿说,“前面倒是不错,性子急,这是要急着做什么去,你看这走之,都要飞出纸去了。”

温知瑶想,她爹好像唐僧啊。

温知瑶嘴上认错,“女儿知错了。”

温良玉道:“不过前面几个写得也不错。”

宁氏眉眼一弯,好似冬雪化开,她不太懂学问上的东西,但温良玉懂,听他说写得不错,那就放心了。

月挂柳梢,夜色已深。

温知瑶今儿是自己睡的,次日吃早饭的时候,徐氏和温知瑶已经换了新衣,盛装打扮起来,好似换了个人。

温知雅的衣服是林氏给准备的,花样多好看极了,还有刺绣。

她头上的珠钗亮亮的,耳朵上戴着一大一小两摞在一块儿成葫芦形的珍珠耳铛。脖间戴着镶红宝石的金璎珞,加上温知雅气质娴静,这样一打扮娴静又好看。

徐氏更雍容大方,宝石蓝绸缎料子,裙摆一片莲花璎珞纹。耳朵戴着玛瑙石的耳铛,头上几支银钗子,添了丝温婉气。

这花样温知遥在布庄见过,都是放在最后头,其实是有些老气,不过徐氏穿上依旧大方端庄。

二人出门应酬,温知瑶有些担心,“母亲和四姐姐慢一些,我们在家等你们回来。今儿咱们吃春饼好不好,不管多晚我们都等着。四姐姐,你可要跟紧母亲!”

宁氏按着女儿的肩膀说道:“你可少说两句吧,大娘子她们是是去赴宴,又不是去刀山火海。”

她冲着徐氏笑笑,“大娘子和四姑娘慢些。”

温知瑶想,不是刀山火海,那你自己还嘱咐呢。

三人送徐氏和温知雅上了马车,等马车走远也就回了。

林氏有点担心女儿,这是和徐氏出门,她不在身边亲眼看着自然不放心,别的事做不下去,索性就回屋等着了。

几人回来还有一会儿,不急着做中午饭。

温知瑶让宁氏弯着点腰,宁氏侧耳过来。

温知瑶:“娘,我想看看银子。”

宁氏直起腰,“你呀,走吧。”

为何宁氏总觉得读书有好处,好处就在这头。她会绣花却不会画花样,绣出来的帕子最多几文钱一条,累不说还费眼睛。

可女儿会画画,画得好一下就能赚了五十两银子。搁一贯钱只能换几钱银子的时候,都能赶上温良玉一个月的俸禄。

所以读书自然有用。

宁氏拉着温知瑶回去,回屋之后把门窗关上,然后打开了放钱的匣子。

昨儿五十两给的是银票,还有四十九文钱,宁氏攒了三十多两,其中三张十两的银票。

还有些碎银子,有这个月的月钱,和温良玉那日晚上给的三两银子,加一块有九十两了。

宁氏把温知瑶抱到怀里,“这儿一共是九十两,等再攒攒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