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谋兄为夫 咕噜老梅

8. 长大了

小说:

谋兄为夫

作者:

咕噜老梅

分类:

穿越架空

戚宝斋壹号铺,人头攒动。

藏春罩着轻纱面幕,目光却总在某一行账册上凝滞不动,每隔一会儿便低声问伙计一句:“什么时辰了?”

兰翠也在铺中忙碌,清点货品。

柜台上那只青瓷细瓶里,照例插着一支雪白的栀子。

这花柳先生一送便是十多年,风雨无阻,那熟悉的身影刚在门口晃过,兰翠便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迎到廊下。

柳先生还是那身洗得发白,边缘磨出毛边的旧布衫,岁月在他脸上添了皱纹,身形也更清癯,人是愈发的憔悴。

兰翠眼尖,瞧他袖肘处裂开一道口子,线头松散,“又去码头扛活了?”她语气里带着熟稔的责备,“衣裳都破成这样了,快脱下来,我给你缝两针。”

两人站在廊檐投下的阴影里,低声絮语。

铺子里的藏春和陈掌柜远远瞧着,不由得相视一笑,这般你缝我补,拉扯了十年的光景,怕是连筑巢的燕子都已心知肚明,兰翠的心思,全系在这位潦倒书生身上了。

藏春单手支颐,望着廊下那对身影,心中困惑,在她初开的情窦里,情爱二字,纵有千般滋味,也不该是这般清苦挣扎的模样,翠姨图他什么呢?

“唉,这柳先生,年年赶考年年落第,还是个穷酸书生,整日耷拉一张脸,没个笑模样,兰翠姐到底图个啥?”擦拭首饰的柴五娘心直口快,声音不小。

陈掌柜立刻瞪了她一眼,低声呵斥自己这个亲戚:“干活就干活,哪来那么多闲话。”

如今戚风堂在外头开了好几间分号,临安这间戚宝斋的老铺面,几乎全权托付给了藏春打理,她年纪虽轻,却已能独当一面。

只是此刻,铺子里的喧闹被槅扇阻绝,藏春的心早已飞到了别处。

今天是戚风堂归家的日子。

整整一年了,去年此时,他启程去了衡阳,在那里新开了两间铺子,前日收到他的家书,说铺子已安顿妥当,掌柜伙计皆可靠,约莫今日午时便能抵家。

晨起藏春便坐立难安,本想守在宅子里,可那等待的焦灼如同细小的蚂蚁在心尖上爬,连兰翠都瞧出她的魂不守舍,笑着劝她索性来铺子里打发时辰。

一年不见,藏春是真的想他了。

不知他是瘦了还是黑了,衡阳的饭菜他可吃得惯,天冷时衣衫可够厚,最要紧的是…他可曾像她日日夜夜思念他这般,也想起过她?

思绪纷乱,眼前账册上的字迹便越发模糊成一片墨团,她索性直接撂下,“陈掌柜,我有事先回去了。”

匆匆交代一句,藏春便出了铺门。

与此同时,临安码头,戚风堂乘坐的船竟提前了一个时辰泊岸,两辆青幔马车才堪堪装下他给家人带回的各色土仪,足足五口沉甸甸的大箱笼。

其中两口,是他费尽心思为藏春挑选的衣裳、玩物、字画、法帖,林林总总,恨不能将衡阳城的好东西都搬回来给她。

给文芝和风林的各备了一箱,还有一个单独的藤编药匣,里面装着托人从南地寻来的珍稀药材,是给幺儿的。

幺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仍旧是体弱多病,整日里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宋明音正带着她在暖阁外的廊下晒太阳。

戚风堂方踏入家门,下人便已四下通传。

宋明音和杜姨娘得了信儿,几乎前后脚赶到了前厅。

宋明音迎上前,语气带着积攒了多时的埋怨,“一走就是一年,信也稀稀拉拉没几封,要不是二丫头念叨你何时归家,娘都不知道。”

她说着,目光扫到身边低着头的幺儿,伸手推了她一把,“又哑巴了,你大哥回来了,还不快叫人?”

幺儿瑟缩了一下,小声唤了句:“大哥哥……”

“大点声,没吃饱饭吗,早上那碗鸡汤喂到哪儿去了。”

杜姨娘和厅中伺候的下人们早已对宋明音乖戾拧巴的脾气习以为常。

“大哥哥。”幺儿被母亲一喝,眼圈瞬间红了,声音里带了哭腔。

“好端端的又哭什么?”宋明音越发不耐。

戚风堂实在不忍再看下去,转向一旁的杜姨娘:“姨娘,二妹妹呢?”

“二小姐清早就去铺子里照应了。”杜姨娘身边的大丫鬟墨香与兰翠交好,清楚藏春的行踪。

竟是去了铺子,戚风堂微微一怔。

“你这心都偏到天上去了,刚踏进家门就急着找二丫头,对自己嫡亲的妹倒不见这般上心。”宋明音的话冷不丁刺了过来。

“夫人,大郎一路车马劳顿,想是疲乏得很,不如先让他回房稍作歇息,这些年老爷在外奔波,大郎也辛苦撑持家业,难得平安归来,该是阖家欢喜的事。”

宋明音最看不惯杜姨娘这副温良恭俭让的模样,刚想发作,却被旁边一直默默坐着的奶娘轻轻扯了扯衣袖。

她只得将话咽回,喘了几口粗气,一屁股坐回圈椅里。

幺儿吓得脸色更白,缩在奶娘身后,大气不敢出,奶娘悄悄凑近宋明音,低声劝慰,语气也是颇多无奈,“夫人啊,大少爷哪次出门不是记挂着给三小姐寻访良药,这次回来又带回来这许多稀罕药材,您方才那话若是寒了大少爷的心,可如何是好?”

“我也知道大郎辛苦……”宋明音靠在椅背上,望着奶娘,眼圈突然就红了“,可我这心里头就是拱得难受,尤其一看见幺儿那病样,我就……”她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奶娘叹息着抚了一下她的背。

戚风堂沉默地随着杜姨娘走出前厅,杜姨娘轻叹了口气,“幺儿的身子你也知道,时好时坏的,前几日又犯了喘症,一口气憋着差点就救不回来,你娘她日夜悬心,脾气难急躁些。”

“家里上下,还多亏姨娘悉心操持,娘才能专心照顾幺儿。”戚风堂诚恳道。

杜姨娘摇摇头:“戚家能有今日这般光景,全仗着你父子二人在外头风里雨里地打拼,我不过是守着本分,料理些份内之事罢了。”

这话倒是不假,戚公子的名号,在江南江北的珠宝行当里已是响当当的一块招牌。

他亲手设计制作的首饰,常引得官宦贵眷们趋之若鹜,前阵子他新打的那套“桃枝绕珠”头面,线条灵动,镶嵌精妙,连南巡路过临安的宰相夫人都赞不绝口,引得外头无数铺子争相仿制,却怎么也仿不出那份浑然天成的灵气与巧思。

杜姨娘对自家儿子风林的资质心知肚明,失望多了也就断了望子成龙的念想,如今只盼着他能安分读书,将来得兄长多提携关照,不缺了那闲散富贵。

正思忖间,院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和环佩叮当的声响,是文芝回来了。

她刚从外头参加完一个诗社雅集,一身藕荷色的新衫,发间簪着时兴的珠花,听姨娘说大哥已经到家,正在翠园,她立刻兴冲冲地提起裙摆奔了过去。

“大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