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古代家生子的生存指南 明玥心

1. 第 1 章

小说:

古代家生子的生存指南

作者:

明玥心

分类:

古典言情

大周,泰和县。

时值寒冬腊月,北风萧瑟,陈府下房皆被皑皑白雪覆盖,院内老树枯枝,叶落殆尽,偶有寒雀栖树,亦被冻得簌簌坠下。

胡姣在东屋的土炕上醒来,只觉得全身骨头像散架了一样,额角疼得要命,耳朵里嗡嗡响。她迷迷糊糊地恢复意识,脑子一片混沌,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现在是哪年哪月。屋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劣质药膏混合着血腥气的苦涩味道,熏得她脑仁一阵阵发晕。

半梦半醒之间,她好像听到耳边有断断续续的呼唤声,一声声“心肝儿”、“宝贝”,带着哭腔,硬是钻进了她混乱的意识里。

那声音听着很熟悉,她勉强集中起一丝残存的力气,含含糊糊地挤出两个字:“没事……”嗓子又干又哑,简直像要冒烟。接着她又喃喃道:“水……”过了一会儿,似乎有杯子送到了嘴边,她像久旱的土地遇到雨水,急忙喝了几口,喉咙里火烧火燎的干渴感才稍微缓解了一点。

不知道又过了多久,她终于彻底清醒过来。猛地睁大眼睛四下张望,整个人顿时像被冻住了一样,僵在原地,动弹不得!

这地方根本不是她前世的卧室,也不像是医院的病房。只见这屋子倒是挺宽敞,四面墙壁刷了白灰,但时间长了,已经泛出一种陈旧的米黄色。墙角并排放着两个桐油刷面的柜子和几只看起来沉甸甸的大箱子。房间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这让她心里更加惶恐不安。

突然,门“吱呀”一声轻启,打帘子走进一个妇人,瞧着不过三十二三年纪。身上一件半旧的酱色棉袄,外罩青灰色滚边坎肩儿,下系一条土黄的绫子棉裙。乌油油的头发挽作寻常圆髻,斜斜插着一根木簪。

她面色微黄,眼带倦容,手里捧着个粗陶大碗,里面热气氤氲。步履匆匆,径自走到炕沿前。

妇人先是一愣,随即面上倦色一扫而空,涌上又惊又喜之色,脱口唤道:“椒姐儿,我的心肝肉!你……你可算醒了!”忙不迭将药碗搁在炕边小几上,扭身便朝门外扬声唤道:“豆哥儿,快来!你姐姐醒了!”

话音未落,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小子便如炮仗般蹿了进来。正是那唤作豆哥儿的。

胡姣强忍心头那股恶心反胃的感觉,看着炕沿前这一大一小两个人,心里暗暗猜测:看他们那副情真意切的模样,十有八九就是这具身体原本的母亲和弟弟了。

她娘见女儿醒转,悲喜交集,一把搂入怀中,喉间哽咽难言:“我的儿……真真唬杀了阿娘!”话音未落,泪珠儿早如断线之珠,扑簌簌滚落下来,沾湿了胡姣肩头衣衫。

“天杀的小孽障!黑了心肝的豺狼种子!竟下得这般死手!你若有个山高水低……叫我和你爹,还有豆哥儿可怎生是好……”她泣不成声,只将胡姣搂得更紧,仿佛一松手,这失而复得的珍宝便要化风而去。

唤作豆哥儿的小童,见阿娘哭得哀切,一张冻得红萝卜似的小脸更添了惶急。他往前蹭了半步,努力挺起单薄的小胸膛,鼓着腮帮子,攥着小拳头,做出凶煞模样:“姐姐莫怕,豆哥儿在此!豆哥儿护着你。往后……往后哪个再敢欺辱姐姐,我定与他拼了性命不要!”稚嫩的童音带着颤,偏要学那豪杰气概,倒是叫人好笑又好叹。

胡姣望着眼前这泪眼婆娑的妇人,又看看那强撑勇毅却难掩惊惶的小小身影,心头那点前世今生的隔膜与疏离,便如滚汤泼雪,悄然消融。一股暖流混着酸楚,直涌上鼻尖眼底。

她轻轻回握住母亲那双大手,声音虽弱,却透着温软与真切:“阿娘,豆哥儿,莫慌。我……这不是好端端的了么?”

妇人被女儿这罕见的温顺举动和那一声熨帖的“阿娘”唤得心头滚烫,泪反是落得更凶了。连声道:“好,好!醒了便好!醒了便好!菩萨保佑,祖宗显灵……”又忙不迭地端起药碗,让女儿趁热服下。

胡姣就着阿娘的手,大口吞咽着那黑漆漆的苦药汁子。药力裹挟着一股暖意,渐渐散入四肢百骸,额角的剧痛也稍缓了些。

她缓缓靠回土墙,感受着豆哥儿依偎过来的小小温热身躯,属于“椒姐儿”与“胡姣”的斑驳记忆,如潮水般交融重叠。

原来,原身是泰和县大户陈家的下人之女。这陈家倒也稀奇,祖上原是田舍耕夫,传到陈太公手里,时来运转,偶得机缘,竟积攒下泼天富贵,成了县中数得着的殷实门户。

陈太公是个有见识的,深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兼“商贾终是贱业,官身方显贵胄”,便倾尽家私,为独子陈老爹捐纳了一个九品的虚衔。虽则是个“芝麻绿豆”般不入流的官儿,却也改换了门庭,从此陈府门楣之上,高悬起“耕读传家”的匾额。

陈老爹娶妻吴氏,育有二子一女。长子陈敏,天资聪颖,弱冠之年便中了举人,前程似锦,又娶了本县王员外家嫡出的幼女为妻,端的是郎才女貌,夫妻和顺。孰料天妒英才,陈敏中举不过数载,竟一病呜呼,撇下孤儿寡母,撒手时尚未过而立之年。王娘子痛不欲生,本欲随夫同去,谁知却诊出已有身孕,次年诞下一女,取名兰娘,这便是陈大郎的遗腹骨血。

次子陈枚,表字文卿,便是如今陈家的当家相公,年纪轻轻,便官拜七品县令,坐镇一方。娶的是座师梅翰林家的庶出小姐。这梅娘子虽是庶女,然举止娴雅,颇通文墨,与陈二郎倒也琴瑟相谐,育有二女一子:长女蓁娘,长子晖哥儿,幼女英娘。如今陈二郎又升了润州推官,独自赴任,只留下妻儿侍奉在爹娘身旁。

另有第三子,名唤陈数,乃通房姜小娘所出。这姜小娘为人本分,侍奉陈老爹、陈老娘多年,十分勤谨小心。陈数亦已娶妻,乃是本县李县丞之次女李氏。奈何成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