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捷的消息,像一道划破沉沉暗夜的霹雳,裹挟着震撼天地的力量,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长江南北。
当风尘仆仆、浑身沾染着硝烟与尘土气息的信使,如同一支离弦的利箭般冲入武昌城门,用尽全身力气,声嘶力竭地喊出那石破天惊的喜讯,
“开封大捷!我军大破清虏!多尔衮败退河北!”时,整个武昌城仿佛被施了定身法,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紧接着,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猛然喷发,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欢呼声浪轰然炸响,直冲云霄!
这胜利的火种如同燎原的野火,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点燃了这座临时都城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心房。
茶馆酒肆瞬间沸腾,街坊巷陌人声鼎沸,人人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狂喜,那是长久压抑后终于得以扬眉吐气的激动与酣畅淋漓。
兴奋的议论声此起彼伏:“赢了!真的赢了!苍天有眼啊!”“听说了吗?向大统领动用了仙家法宝,轰得天崩地裂,把**的铁骑炸得人仰马翻,片甲不留!”
“连那个不可一世的多尔衮都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看谁还敢再胡吹什么‘满清不可敌’的鬼话!”
街头巷尾,噼啪作响的鞭炮声连绵不绝,仿佛要将积郁多年的晦气一扫而空。
平日里节俭度日、连一粒米都舍不得浪费的老农,此刻也颤巍巍地捧出珍藏许久、舍不得喝的米酒,慷慨地与邻人共饮,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学堂里,稚嫩的诵读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孩童们跟着先生一起挥舞着小拳头,用尽力气高呼“华夏万岁!”的嘹亮童音。
就连那些平日里深居简出、只专注于手中针线的绣娘,也忍不住心潮澎湃,在帕子上悄悄多绣了几笔象征吉祥如意的纹样,将喜悦融入一针一线。
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辉煌胜利,更是一次彻底的精神解放!
多年来,“女真满万不可敌”、“八旗铁骑天下无双”的恐怖阴霾,如同沉重冰冷的枷锁,死死压在每一个心怀故国的汉人,乃至所有在清军铁蹄下**的其他受压迫民族的心头。
而此刻,开封城下这场用铁与血铸就的辉煌胜利,以最无可辩驳的事实,将这禁锢人心的枷锁彻底砸得粉碎!
总粮台内,覃玉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账册,一丝不苟地核对着一笔笔关乎前线将士性命的粮秣物资。
窗外骤然响起的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浪,让她猛地一惊,手中的毛笔“啪嗒”一声跌落,在摊开的账本上晕开一团浓重的墨迹。
她霍然起身,疾步冲到窗边,急切地向外望去。只见街上已是人潮汹涌,一张张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的脸庞映入眼帘,泪水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
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为了这场期盼已久的胜利,前线的将士们付出了怎样惨烈的牺牲,后方的百姓又经历了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辛与煎熬。
但此刻她脸颊滑落的泪水,更多是巨大的欣慰——那是终于看到刺破无尽黑暗的希望之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
覃瑶麾下那张高效而隐秘的情报网络,此刻化作了播撒希望的火种。
开封大捷的喜讯,不仅仅在武昌城中激荡,更通过各种或隐秘如地下暗流、或公开如驿道快马的渠道,飞速传递。
它飞向了仍在清军铁蹄下痛苦挣扎、渴望光明的江南水乡,飞向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西南群山,飞向了神州大地上每一个尚有抗清火种顽强跳动的角落。
其效果立竿见影,振奋人心。
在浙江四明山深处,一支被清军重重围困、即将弹尽粮绝的义军,听到这石破天惊的消息后,首领仰天发出一声震动山林的长啸:“天不亡我华夏!弟兄们!向公在开封大破清虏,多尔衮都败退了!咱们岂能在此坐以待毙,给祖宗丢脸!拿起家伙,跟**拼到底!”
原本低落至谷底的士气如同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暖流,瞬间被点燃、重燃。
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这股绝境中爆发出的血勇,他们奇迹般地再次击退了清军的进攻,顽强地在绝境中坚持了下来。
在川陕交界的险峻之地,一些原本因看不到希望而动摇不定、甚至准备接受清廷招抚以求苟安的地方武装首领,悄悄将清廷使者送来的告身文书压在了箱底最深处。
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派出心腹,暗中联络各方,目光灼灼地观察着武昌方向的风色变幻。
在广州城一间昏暗的密室中,几位秘密结社、矢志反清的士人,正屏息凝神地传阅着一份辗转抄录而来、字句虽语焉不详却字字千钧的捷报。
当他们读到关键处,无不热泪盈眶,激动得声音发颤:“正道不孤!华夏有望矣!此乃中兴之兆啊!”
更为关键的是,这胜利的曙光,让无数心怀家国天下、不甘为奴的仁人志士,看到了一个清晰而强大的希望所在。
他们或毅然变卖祖产家业,或含泪告别白发高堂与妻儿,或历经九死一生、冒死穿越清军严密的封锁线,如同无数涓涓细流终将汇入大海,从四面八方、**,向着武昌这座希望之城涌来。
他们之中有怀才不遇、胸藏韬略的落魄文人,有精通武艺、豪气干云的江湖侠客,有妙手回春、悬壶济世的杏林郎中,甚至还有掌握着各种精妙工艺、擅长制造器械的能工巧匠……他们身份各异,技能不同,却都怀揣着同一个炽热的梦想: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与此同时,那些饱受连年战乱和清军烧杀掳掠之苦的黎民百姓,也在这胜利的消息中看到了生的希望。
大量的流民扶老携幼,如同寻求温暖栖息的候鸟,拖家带口,艰难却坚定地向着传说中施行“均田免赋”、又有“白虎神君”护佑的湖北、河南等地涌来。
通往希望的道路上烟尘滚滚,虽然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未知的危险,但人们眼中长久以来的麻木与绝望已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对安宁乐土的深切向往。
面对这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民心归附和大好形势,刚刚从洛阳前线风尘仆仆、日夜兼程赶回武昌的向拯民,甚至来不及掸去征尘稍作休息,便立刻召集柳明、覃玉等核心文武重臣,召开了气氛凝重而紧迫的紧急会议。
“大统领,天佑华夏!如今民心沸腾,可用至极;四方志士,闻风归附,此乃天赐良机,千载难逢啊!”
柳明情绪激昂,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然而,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我军至今仍以‘华夏军’自称,虽显质朴,但若欲真正号令天下英豪,汇聚四方之力,共抗暴清,则需一面更鲜明、更凝聚人心的旗帜,一个更响亮、更能昭示大义的号令!”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绪,郑重其事地提出酝酿已久的建议:“属下斗胆提议,值此人心振奋之际,我军当正式立旗!打出‘华夏护**’之堂堂旗号!以此昭告天下苍生,我军非为一城一地之私利而战,乃是为护卫华夏千年衣冠文脉、拯救天下亿万苍生于水火而战!此名号,可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