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综武侠]峨嵋剑仙 兰宫千羽

70. 倚天剑寒(70)

小说:

[综武侠]峨嵋剑仙

作者:

兰宫千羽

分类:

古典言情

却说芷若一行,虽然独自行动,但因事发突然,蒙元官兵并不曾有所反应,因此众人顺利出城。

至于出城后下步如何走,静玄言道,大都城外二十里有一个小尼姑庵,名叫“南山庵”,主持是师父的生前挚交,我们可先去那里安顿,待风声过后再定行止。

芷若点点头,眼下她脑子还是一片混沌,根本没法思考,听到大师姐有主意,就一概听从。

南山庵主持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削瘦女子,见来者是峨嵋派众人,果然开山门接纳,得到灭绝师太已经去世,虽是方外之人,亦大为悲痛。

有大师姐顶在前面,芷若什么事都不想,去了给自己安排好的房间,倒头就睡。

当她醒来时,天色已然大亮。而她的状态,也终于恢复到了可以思考的程度。

虽然情绪依然很低落。

昨夜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也太过激烈,以致完全超出了她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也因此,待灭绝师太身故后,她整个人都是木的,完全是在依靠本能行事。幸好有大师姐在,否则难保不会在最后出城的时候翻船。

回想起昨夜的一切,芷若不禁叹了一口气。

老实说,灭绝师太的激烈,以及对明教的偏见,都超乎她的意料。

好吧,对明教的偏见,芷若可以理解。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算不上偏见。毕竟,在张无忌接任明教之前,这些明教中人,虽然大义无缺,但行事也确实邪了些,不择手段了些。更不要说,峨嵋与明教之间,还有数段仇怨。

只是,将这种认识直接代入到刚刚上任的张无忌身上,并直接线性思维的得出他也是卑鄙奸诈之徒,这真的就是偏见、成见了。

确实,这世间,像张无忌这般宽以待人的仁厚之人,真的太少。但正因此,才显然难能可贵啊。

如果是邪魔外道,认为张无忌这般是“伪善”,是“大奸似忠”,内心隐藏着更深更大的阴谋,那还可以理解。但作为正道之士,这样的武断定性,真的太过了,说句不敬的话,已经有些违背侠义精神了。

当然,芷若也知道,自家师父固然性情严峻,但品行端方,也是为人称道的。之所以对张无忌成见如此之深,还是受明教的连累。

只是,若师父还在,她自可以慢慢解释,或者任由时间证明一切。可师父终究是去了,而且临逝前,逼迫她的那些要求,她也不得不应承了下来。

虽然对灭绝师太极为敬爱——作为一介孤女,芷若早已视峨嵋为家,而灭绝师太,也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母亲的角色——但来自后世的人格,却让她做不到与大师姐她们一样,视师命为无可置疑的戒律、必须完成的使命。

所以,虽然师父提出的三件事——接任峨嵋派掌门、不能对张无忌动心并与其恋爱结婚、□□张无忌骗取屠龙刀取出兵法与武功秘笈而后凭此驱除鞑虏振兴峨嵋——芷若都应承了下来,但此时静下心来细想,芷若不得不承认,她多半是要辜负师父的期望了。

因为这些任务,她只能完成一部分,总要一些是她不能接受的。

首先,接任峨嵋派掌门一事,她是真的从来没有想过,也确实没有此心。自家知道自家事,她的性子安静,内向,喜欢独处,喜欢看书,喜欢一个人琢磨一些类似合香、做画、习字、雕刻、美食、盖小竹屋、做小手工等或雅致或小众的小爱好。不耐烦交际,不喜欢管事管人。胸无大志,自来想得是如何在峨嵋山上岁月静好,钻研武功也是出于兴趣,而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壮大门派、称霸武林。

但既然当着师父的面应承了下来,铁指环也戴在了手指上,芷若也只能接受现实。哪怕自己性子不合、志趣亦不在此,终究还是要勉为其难、战战兢兢的做下去。

至于不能对张无忌动心,不能与其相爱相守这一条,芷若觉得自己也能够做到。虽然她觉得师父对张无忌成见太深,虽然她对这位幼时相识的英俊青年确实印象很好并相处甚欢——甚至不能否认,自己对他真的有那么一丝好感,但既然师父特地将这事拎出来,她也郑重的应了,甚至还了起了誓言,那她还是会认真遵守的。

虽然心中多少有些怅然,有些抑郁。怅然来自那一丝好感所延伸的未来人生的一种可能的斩断,但她还是能够接受的,毕竟她对张无忌,虽然有好感,但那也只是些许好感。

至于抑郁,则是来自这种“斩断”的外来强迫。虽然她敬重师父,虽然她对张无忌只有一丝好感但还并没有质变为爱恋,至于未来,哪怕没有灭绝师太插手,也多半不会走到一起——但这是自己的选择。而现在,这个可能被早早否定,却并不是自己遵从内心的选择,虽然理智告诉她,结局可能并无不同,但她的心情还是很压抑。

至于第三件事,用“□□张无忌骗取屠龙刀取出兵法与武功秘笈”的手段,实现个人武功的非常跃迁,从而达到驱除鞑虏振兴峨嵋的结果。这个,芷若真的要好生思量了。

而思量的答案就是,“驱除鞑虏”和“振兴峨嵋”这两个师父的毕生愿望,她会努力去实现,但师父给出的办法手段,她就敬谢不敏了。

至于师父她老人家泉下有知,会不会生气、失望?芷若只能说,生气就生气吧,失望就失望吧。反正走这条路子,她拉不下那个脸。

虽然师父临终前将这件事说得很严重,甚至到了事关天下苍生的地步。但芷若终究不是土生土长、见识有限的小姑娘。她心里很清楚,元末农民起义这滔天巨浪,不是什么野心家鼓动、阴谋家策划的,根本上还是元廷倒行逆施、让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导致的。而当人民的愤怒变成滔天巨浪后,也不是一个两个所谓擎天玉柱、名帅大将所能挽回的。

在这样的浩荡大势面前,一部兵书、一套武功,顺则锦上添花,逆则不过是螳臂挡车——或能助元兵打赢几次战役,或能刺杀几名义军大将,但那又如何,最多也就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