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周浦义和李家大娘子双方匆匆见过一面之后,李家大娘子自然是躲进自家厨房里准备饭菜去了。
李母抽空找了个理由转到了厨房里,问了一下李家大娘子她的想法。
想到了周浦义的人品相貌,李家大娘子红着脸点了点头,她觉得这个小伙子还挺不错的。
李母见状心中便有了谱,出去外面之后给了李父一个确定的眼神。
李家父母二人对视过后,李父目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祖家大嫂子,我们觉得周浦义这个后生挺不错的,我们算是看上了。
不如谈一谈这聘礼银子的事吧。”
祖刘氏点了点头。
李父继续说道:“我家大闺女人品、模样、样样都好,我们把她养到了十九岁,之前很多的人家也来议过亲,给过我们三十两的聘礼银子,我们都没答应。”
祖刘氏和周浦义虽然都有准备李家父母会狮子大开口,但听到三十两的数量之后,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被这个数字吓到了。
祖刘氏立马说到:“李家大哥,你也知道,之前来提亲的那些可都是歪瓜裂枣,那三十两聘银的价格也做不得数。
你也舍不得把自己亲生的闺女推到火坑里去受苦,是不是?
正常的结亲,咱们村里最多也就是五两银子的聘银,再加上一些布匹首饰什么的也就够了。
我知道你们家大娘子和别人不一样,人品、样貌更好,要多一点聘银我们也能接受的。
但是三十两聘银就太夸张了,远远超出正常人家结亲的聘银了,李老哥,您再想想吧。”
言下之意就是三十两聘银我们这边是绝不会答应的,若是你家咬死这个数不降一点的话,我们转头就走。
李父之前说了三十两聘银其实也有些漫天喊价,坐地还钱的意思。
尤其是看到周浦义和祖刘氏送来的腊肉和布匹这么高档的见面礼,就把聘银往高了喊。
此时听见祖刘氏把普通村民五两聘银这个水平说得出来,知道他们也是问过其他人家,不是那种懵懵懂懂一点不知道的冤大头。
李父心中知道,想要收三十两聘银的这个可能性基本没有了。
于是他笑着自己下了个台阶,说道:“那当然,给三十两聘银的人家都是那种歪瓜裂枣,我们李家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我自然不会答应。
这普通的结亲我和他娘心中的底线是二十两聘银,不知道你们觉得如何?”
祖刘氏有些为难的看了眼周浦义,之前他们二人也商量过聘银的事。但是当时都没有想到李家会这般狮子大开口。
他们原本想着普通的聘银是五两,李家便是翻一倍也就是十两银子,现在周浦义咬咬牙还是能拿出十两银子来的。
便是全都舍出去了给李家做聘银,办婚礼的银子他再攒些,也没什么的。
可是没想到李家先是狮子大开口说了三十两,看到要吓跑他们了,现在又说要二十两。
虽然减了十两,却已经超出周浦义的能力和水平了。
因此祖刘氏不敢开口帮周浦义答应,需要周浦义自己想一想,能不能答应这些聘银。
周浦义想了想之后,咬牙对李父说到:“伯父,我知道你家大娘子是个好女子,我也愿意用二十两银子作为聘银娶她,只是我现在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积蓄。
我这么久以来攒了十两银子,可不可以先把这十两银子作为聘银给你们,让我娶到了你家大娘子。
之后再把剩下的十两银子分五年慢慢补给你们家。伯父放心,我周浦义是讲道义的人,一口吐沫一口钉,说的话肯定算数!”
李家父母闻言之后互相看了看,他们有点犹豫。
如果周浦义说的是真的,倒也可以接受,但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女儿没嫁之前,要那么多的聘银,别人接受也就接受了。
女儿真嫁过去了,若是周浦义翻脸不认人,不再给他们聘银,他们又如何索要得到呢?总不能让女儿和离归家吧?这个风险太大了。
但在全村都基本上是五两聘银的情况下,周浦义愿意给他们家十两的聘银已经比别人高出一倍了,他们还是想答应的。
祖刘氏闻言叹了口气,也没有插嘴,她觉得这二十两的聘银有点高了,超出了周浦义的负担的水平。
但他自己乐意花这么多钱娶李家大娘子,他就得自己受着。
若是李家父母同意了这个条件,那么五年陆续还债对于他来说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就像祖洪顺每年去县学读书都还要花三两银子的束脩呢。
李家父母嘀咕商量了半天,还是怕错过了周浦义这样一个女婿,日后没有冤大头愿意出二十两了。
虽然有可能最后的十两收不回来,但万一周浦义是个守信的人,然后就收回来了呢?
这年头愿意出十两聘银娶他家大女儿的人也很少了,就这个周浦义吧,女儿也看上了,他们老两口看着也还行。
于是李家同意了和周家的婚事,马上就操办了起来。
现在是中秋,先给二人订一下婚,然后将具体结婚的日子定在过年之后,刚开春的时候。
周浦义他们的婚礼操办就没有周县令家的女儿周清漓那么麻烦了,还要走很多个步骤。
基本就是订亲和结婚两步。
订亲就是请亲戚朋友还有族老、介绍人等等小范围的吃顿饭,周家人在众人的见证下把十两聘银和一些礼物送到李家去,这个婚就算是定下来了。
因为李家人丁不是很兴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